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注教学行为: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1)

2023/9/12 17:01:02  阅读:6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单元主题式学习工作坊 ,作者午夜阳光

关注教学行为:

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1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落地方式,渗透着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国家政策的具体要求。从课程理念到具体实施,经历了一个研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教师培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最后到学生学习的非常复杂的转换过程。所以,可以说学习者的学习是国家意志、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要素运行的“终端”,其学习方式和效果是检验国家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而教师作为与“终端”,与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无缝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其教学设计能力就显得异常关键和重要。换句话说,不论课程标准撰写得多么出彩,教科书编写得多么到位,都无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只有通过教师这个“转化剂”“催化剂”,课程理念和学习内容才能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营养和能量。

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有赖于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确保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基本部分。这就是讲,我们在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时,应建立三个子系统,即学习目标系统、教学实施系统和学习评价分析系统。“教”是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换为自身的学科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学习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2]

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设计、评价设计,都应以“学业质量”为依据,准确把握学业质量的层次要求,评价和教学一样,要围绕核心素养是否达成展开,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1

保持教学评的目标一致

“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是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为什么评”的问题。答案三者高度一致,那就是“学科育人”。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是指教师教的指向、学生学的取向、师生评价的导向,在整体目标上应当是一致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的原点和归宿。

学习者作为国家意志、国家课程的“终端用户”,其学习方式和效果是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首先“终端用户”的学习内容,一是根植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着党的教育方针,贯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二是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的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贯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导向,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指导性。三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保持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的统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营养。这三者在育人目标上一脉相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那么,到了落实环节——教学,如何才能把三者共同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如何通过“教”“学”“评”实现育人目标,如何通过“教”“学”“评”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都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精神。

我们应在育人目标的导向下,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为什么评”,想清楚,弄明白,将三者有机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为学习而教”“为学习而评”。我们应通过自己的“教”的设计和“教”的过程,通过“评”的设计和“评”的行为,助推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进阶”和素养养成,引领学习者在浩瀚的历史中探索,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优化人格品质,增长学习者的智慧,进而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为此,我们应在“教”“学”“评”各环节中做到目标共享、且与目标的匹配。如果三者相互脱节,或只管“教”,不问“学”,不用“评”,只管教知识,不去管方向,课程目标就难以实现,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会落空。

2

保持教学评的载体一致

教、学、评的载体,回答的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的问题。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载体,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课程标准统领下的教科书、学习材料等课程资源在内的课程内容,则是“教”“学”“评”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将教科书解读、资源挖掘,与课标分解、教学实施与学生具体学习结合起来,与目标确定、目标实施和目标达成结合起来。“教”的是教师精心编选的课程内容,“学”的也是这些内容,“评”的主要依据也是这些内容。

想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就应设计如何观察学习的观察,如何诊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就应设计导学案如何进行批阅,如何获取完成情况的信息,如何点评学生的导学案,如何帮助学生纠偏、矫正问题。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决什么挑战性任务,我们就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用什么样的评价量规,去检验“怎样证明完成了任务”,就应考虑自己的“教”如何实施,应在哪个点、哪个环节上施加影响,相机进行指导。如果三者各吹各的调,不在一个调门上,课程目标必然难以达成。

3

保持教学评的基点一致

教、学、评的基点是学情的准确分析把握,回答谁学、教谁、评谁的问题,是评学、评教的基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思维水平等,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切的学习目标,设计适恰的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组织得当的学习活动等,将教、学、评的基点统一到依据学情上来。

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应充分做好三项工作:

01呈现评价任务

将评价设计前置,且指导学生理解、明白评价任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有根线牵着他,这根线就是学习目标;时时清楚有个“杆”标着他,这个杆就是评价任务,让他随时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里”。

02及时收集评价信息

“成熟教师的第一标志就是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一个不关注评价信息的教师是在蒙着眼睛上课”[3]。我们应通过导学案的批阅、课堂上的提问、师生对话、对学习过程的观察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收集评价信息;通过对导学案和作业的批阅、对学习细节的诊断、对课堂思维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收集学生的错误学习信息、特殊的学习信息、学习个体呈现的不同的学习信息等,随时知道学生“在哪里”。

03合理处理信息

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正确的、良好的、错误的信息,进行分类与综合分析;依据信息的不同,采取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梳理、辨析、点拨、指导、巩固、纠偏、拓展,随时清楚学生“是否到了那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77.

[3]张永斌.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访问时间:2022.10.23.7:23.

https://wenku.baidu.com/view/27c73faf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0.html.

(未完待续)

转自:“教学评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