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中的课文怎么教(17):《不懂就要问》教学

2023/9/12 16:33:58  阅读:41 发布者:

三上第一单元任务二活动一 不一样的学生(小时候的孙中山)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猜一个谜语。

我侧过身,用右手食指从笔尖向上滑,经过头顶滑过脊椎。然后问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问号。

师: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可是诺贝尔科学家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给大学生猜的谜语,当时的大学生们跟大家一样都猜出来了,大声喊出来了。看来你们已经具备大学生的水平了。不过,李政道教授说:“人是由问号组成的,如果听课连一个问题都没有产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二、读课文,知谁不懂就要问

师:同学们,我为什么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第1、第2篇课文,先讲这一课呢?

生说:我知道,老师想让我们学完这一课,以后学什么课文,遇到不懂的就要问。

师:真聪明,居然说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就是这个意思。下面请大家读课文,带着“读这篇文章,看看能否找到文中的谁不懂就问了,哪些人不懂装懂?”

【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生:孙中山不懂就问了。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生:我在第3自然段看到了“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这句话,我觉得这些同学就是一群不懂装懂的人。

师:大家觉得他找得准吗?

生:准。

师:还有不懂就问的人吗?

生:没有了。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生再读课文】

生:我找到了。孙中山的一个同学,不知道孙中山为什么敢问先生,问了孙中山,因为这位同学不懂。

师:也就是第8自然段。大家一起读——

生读: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师:这也是不懂就要问。这个学生不懂。那孙中山怎么回答的?大家一起说——

生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师:读了《不懂就要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哪一段话特别棒,特别有力量,让自己一下子明白了一个大道理?

生齐说:“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会学课文,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

三、让学生问起来,引导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师:课文已经读了两遍了,你们有什么不懂就要问的吗?

生:什么是私塾?

生:为什么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像唱歌一样?

生:读书为什么要摇头晃脑?

生:什么是鸦雀无声?

师:你们学得真快,这就是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问,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你们这么一问,就具备了一个高贵的品质,这个品质是——

生齐:不懂就要问。

师:也就是说孙中山小时候就有了这个高贵的品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吗?

同学们都摇摇头。

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问我:“老师,我不知道孙中山,能否给我们讲一讲孙中山?”看来同学们也都有着“不懂装懂”。既然大家不知道,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孙中山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四、课堂研讨

研讨一:

师:孙中山和他的同学,先生圈的一段,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学生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从这段话可以判断小时候的孙中山怎么样?其他同学大概得读多少遍才能背诵下来?

生:孙中山背诵快过,记忆力好。

生:其他同学估计得背很多遍才能背诵下来。

师:在第6自然段中,先生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能不能想起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中学过的董遇说过的话——

生: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这句话就是告诉反复读,反复背,意思就会自动出现,我们就会自动明白了。孙中山都会背了怎么“而义没自见”呢?

生:是不是先生划的那一段太难了,即使背下来,也不懂呀。

师:先生原来想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世界很多东西靠背诵,反复读,未来都能理解。所以——

生:不懂就要问。

研讨二:

师:这篇课文两个人不懂都问了,孙中山问了什么问题,先生怎么回答的,那个学生问孙中山什么问题,孙中山怎么回答的。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孙中山到底背的哪本书的哪一段,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先生怎么解释的,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但那位同学问的问题,却是十分具体,而孙中山虽然只用一句话来回答,但也比先生的回答具体多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发生的不懂就要问的事,具体是哪一段背下来不懂,估计孙中山先生也不记得了,所以不如略写了。

我与学生听了都笑了。我说:“这个理由,成立。因为人人都会遗忘的,小时候学了那么多,哪都记得呢?”

生:这篇文章是为了讲述“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就是挨打也要问。其实文中重点写了先生真的拿着戒尺,准备要打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为了弄懂,不怕打。”

师:孙中山的这一问,让先生放下了戒尺,这的确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的,戒尺,用戒尺打学生,这的确是要废除的。

【说明:课堂上的字词及课文的朗读,我也用不少时间做了。这是基本的事,不可能放弃】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