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上第一单元:“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学与用

2023/9/12 16:20:21  阅读:33 发布者:

丁丁按:

同组老师最近来听课,她们说没教过三年级,想听听怎样上常态课。上完第一单元,我们讨论了“新鲜感”的话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下——

三上第一单元

“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学与用

一、单元中的“新鲜感”元素

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对阅读提出了新要求: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新鲜感”在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中是这样编排的——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花的学校》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互相碰触  拍着大手)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新鲜感,但所选的内容与教学指向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第三课《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的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以地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口语交际导语:

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泡泡提示:

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

……

粗粗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围绕“新鲜感”的学习设计很多,任务各不相同。有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有给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有从生活中回忆新鲜感的事情与同学分享;有引导学生把有新鲜感的词句摘抄下来……从词到句到事件,皆围绕“新鲜感”展开。

二、“新鲜感”的目标落在何处?

为什么三上第一单元提出“新鲜感的词句”呢?目标怎么落?

整体观照本册教材就会发现,第二单元阅读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七单元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新鲜感”更多的是直觉,以阅读直觉来捕捉喜欢的词句,再说说理由,细品为什么喜欢。“难懂的词句”直接指向理解,在阅读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障碍点,然后去解决问题。而“生动的语言”是鉴赏层面的,在阅读中要能辨识出生动的语句,并说出感受,积累运用。

由感觉到理解,到认知,再到鉴赏,实现从词句感悟的三层进阶。

再回头看,什么是新鲜感呢?

新鲜感就是过去没有接触过,对新的东西感到很好奇。

学生在课中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的时候,会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词语”,或“原来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用,我之前不知道”,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句子”……新鲜感,可能一种感兴趣的陌生感,也可能是熟悉的陌生感。

新鲜感的目标落在兴趣上,惊奇的感觉上,需要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让其选择,说说自己对词句的感觉、初步感受。

三、“新鲜感”的四个维度

1.内容上有新鲜感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场景描写,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句子的内容有新奇感,孩子们读着读着,有一种画面感。

在学习《不懂就要问》时,有个孩子说到“壮着胆子”很新鲜,问老师问题很正常呀,怎么还要壮着胆子呢?也有的孩子说到“戒尺”很新鲜,体会到过去的私塾先生好严厉呀。

孩子们读故事书,常会被故事情节吸引住。我理解,这也是内容上的新鲜感。

2.表达形式上有新鲜感。

孩子们分享最多的是形式的新鲜。

《秋天的雨》中“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孩子们觉得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很新鲜,特别是“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在充分朗读交流的基础上,拓展说话,秋天还会把颜色给谁呢?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从读出新鲜感,到发现形式之美,写出这样的新鲜感,实现了语言学习的一步跨越。

昨天晨诵课上,我们读了《给你写信》,是一首诗歌。诗中有一句:

你不用写什么,不用写信,

就往信纸里包上一片羽毛,

我一拆信就能听到鸟雀的欢叫声。

孩子很喜欢“我一拆信就能听到鸟雀的欢叫声”,他们惊讶,原来还可以这样写呀。我说,好的诗就是这样,常常让人意想不到的跳跃、合理的表达。以后读诗留意这样的句子,好好读读,还可以写写,多有趣啊!

今天学《古诗三首》中的《山行》,课间,一个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我可以作诗吗?”

“当然可以!”

转眼间,他就跑着座位上,几分钟写了一首诗递过来——

阳山行

  步上阳山云难解,

  石径多斜无云生。

  一半停步坐看寺,

  近看此寺无入门。

孩子写的是我们学校旁边的大阳山。或许,他觉得,古诗的形式也很新鲜吧,他要试一试。

3.联系经验有新鲜感。

在学生的经验中没有出现过的事物、事情也是新鲜的。

《语文园地一》的“交流平台”中有一句话: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句话中的“更夫”很多孩子不理解,阅读中、生活中没见过,产生好奇心。这是一个角度。当了解“更夫”的意思之后,有的孩子想,为什么希望自己是更夫,整夜在街上走呢?以现实的经验去读这个句子,难免不理解。

这句话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篇名叫《职业》,我把全文抄下来,读给孩子听,让新鲜感不断强化,又不断化解。

4.视角的新鲜

教学《花的学校》,导入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校园。《花的学校》中的‘学校’与《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小学’是一样学校吗?”

朗读课文后,学生说不是,花的学校是在地下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在地上的。

我追问:“地下真的有花的学校吗?”

学生说,这是作者的想象。下雨了,花儿们孩子像放假一样……花的学校在地下,花的家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哇,这篇课文的视角很独特,真新鲜啊!

带着这样的新鲜、新奇,我们再进入“花的学校”,一起做花孩子。

“新鲜感”虽然只被写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但贯穿于阅读的始终,让学生始终带着好奇的心情、发现的眼光阅读与写作。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