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解慧明 | 聚焦高质量课堂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9/11 18:15:58  阅读:41 发布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化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评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强国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聚焦高质量课堂建设的新思考、新路径和新要求,深入学习研究领会陕西“三个课堂”理念,深耕“西安好课堂”,服务高质量教育西安实践。

一、坚持评价牵引,树立“大课堂”科学观念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要以教育评价为牵引,以“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牵引“怎样培养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目标,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投入、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课堂和家校社共育,关键是高质量的课堂。陕西“三个课堂”作为陕西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对陕西基础教育在“十四五”期间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西安市以陕西“三个课堂”为指引,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课后服务和“第三课堂”的综合实践功能,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决定着教育质量。“三个课堂”作为重要载体,把落实国家课程要求、课后服务、社会实践、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等相关的国家政策要求进行一体化落实、综合化实施,推动教育改革政策全面落地。

“大课堂”观念的引领下,“三个课堂”理念坚持以教育评价牵引,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环境,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即:学习观是指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学生观是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教师观是指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是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是学生破解知识难题和人生困惑的点拨者,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课堂观是指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

截至20231月,全省共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74家,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地71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家,国情教育基地12家,国防科工基地13家,自然生态基地58家。

二、研制课堂标准,牵引高质量课堂建设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育人的基本理念,引导教学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力。

坚持以过程评价为重。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坚持以优化方式为要。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以赛教、课例研究、公开课研讨等教研活动为载体,引导教师思考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孕育点和生长点,树立科学的课程育人观,不断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构建课堂质量评价标准“三维度”:一是评价主体为评价教师,通过教学“三部曲”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方式为观测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重点是观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实学习、是否主动学习和是否深度学习,核心是启迪与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信息技术融合,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新技术的运用,新技术是否赋能了教学,新技术是否与教学融合创新。主要内容涵盖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和三级指标32个,科学、全面、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形成“西安好课堂”质量评价标准“三部曲”:一是教学设计(教师课前完成),评价教师是否以学生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每个环节;二是教学过程(教师课堂上完成),评价学生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主动深度参与,学生是否在价值引领、品格塑造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得到提升;三是教学反馈(教师课后完成),促进教师自我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教学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反思课堂生成与教学优化。

实施以来,《标准》牵引西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效率、育人方式不断提升,助力打造“西安好课堂”,促进“西安好课堂”内涵发展。以课堂评价标准凝练出“西安好课堂”的“六化”——五育内容课程化、核心素养校本化、问题探究情境化、思维提升活动化、课程建构体系化、质量评价激励化。

以课堂评价标准凝练出“西安好课堂”“141”发展路径:“1”即坚持一个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根本目标;“4”即聚焦四个要素——以评价为牵引、以教师为关键、以课堂为阵地、以思维为核心;“1”即导向一个结果——驱动“三个课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课堂评价标准凝练出西安好课堂“141”发展模型:“1”即一个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根本目标;“4”即四个维度——价值引领、品格塑造、思维发展、技术赋能;“1”即一个核心——思维发展。

基于《标准》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课堂观察活动,实现“第一课堂”提质增效。《“好课堂”质量评价规范》获陕西省地方标准制定立项计划,以高质量的课堂标准引领课堂建设,在全国教育行业属于首例。

三、聚焦区域特色,打造“好课堂”西安品牌

“西安好课堂”以陕西“三个课堂”为方向引领、方法指导,是“三个课堂”的西安实践探索。实施“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系列活动共计65期,每期线上观摩人数20~50万。20224月,“西安好课堂”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

西安市教科院通过“六项举措”推动“三个课堂”落实落地落好,深耕“西安好课堂”品牌。

二是办论坛,凝聚广泛共识。举办“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三个课堂’落实落地”等系列研讨会,省市教科研专家、名师、校长“三位一体”共研共享,凝聚共识。举办主题为“落实三个课堂,做优课后服务”等系列研讨会,分享交流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并以体系化的拓展型课程设计支撑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是抓评价,牵引科学创新。“第一课堂做优,第二课堂做实,第三课堂做好”,构建丰富立体、科学多元的创新课堂育人体系。进一步以“好课堂”质量评价标准牵引高质量的课堂;健全西安“157”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引导学校和教师树立科学课程观和课堂观。

四是重思维,聚焦核心要素。开展全市思维型教学说课比赛、优质课展示、专题培训等系列教科研活动,深入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是强凝练,孵化典型案例。西安市教科院不断加强梳理总结,孵化建构出一批具有典型代表的“三个课堂”模型。如,陕师大实验小学的“蒲公英课堂”、大学南路小学的“生本智慧课堂”、西航三校的“金葵花课堂”、翠华路小学的“五有课堂”、曲江第三小学的“六环十步自主课堂”、后宰门小学的“生命课堂”、大明宫小学的“慧雅课堂”、曲江第二小学的“智慧课堂”、南湖小学的“灵动课堂”、交大附小的“成慧课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协同课堂”、高新第一学校的“致真思辨课堂”、铁一中的“融合课堂”、曲江第一中学的“思维课堂”等。

西安小学有效落实第二课堂,确立了“一核心两重组三兼顾”的实施策略。高新区实验小学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后服务构建起答疑辅导、课外阅读、特长教育、社会实践等服务体系;开设“思政+”“劳动+”“科技+”“企业+”等课程,构建第三课堂。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小学以天地为教室、以社会为教材,在校外建立五大实践基地,开展森林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高新六小构建“成美·梧桐花”特色课程体系,第一课堂聚焦精准,第二课堂编织浪漫,第三课堂发展综合。

六是重科研,促进内涵发展。以课题驱动课堂改革,发挥好教科研对课堂改革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发现、培育、推广更多“三个课堂”的西安生动实践。西安市教科院解慧明院长主动到省内外兄弟地市,作“西安好课堂”专题报告,介绍“西安好课堂”的西安经验。

四、面向未来发展,构建好课堂支撑格局

为进一步促进陕西“三个课堂”落实落地落好、走实走深走高,深耕“西安好课堂”,服务高质量教育西安实践,西安市教科院着力打造教科研“三度”,推动西安高质量课堂建设。

厚植教科研深度,深入践行教科研131”工作新体系。“1”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构建“157”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3”即聚焦“谁来培养人”,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1”即围绕“怎样培养人”,深化课程课堂改革,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指路子”。

编织教科研密度,构建教科研1+2+N”工作新格局。“1”是市区两级教科研部门,“2”是市教科院两所创新实验学校及教研员和班主任两大工作室、科研部和评价部两部门下沉学校,“N”是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监测以及思政课、学科思政、劳动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思维型教学、脑与学习科学、心理健康、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财经素养教育、家庭教育、跨学科教育教学、教育数字化等20个教育教学研究中心,34个中心办公室及1564所实验学校,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教研机构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基地、高校等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新格局,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搭台子”。

提升教科研温度,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前,已完成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开展了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学员满意度达到98.2%。举办了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系列活动,到莲湖区、未央区、长安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鄠邑区、周至县等组织专题培训和课题案例分享,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优质均衡,为高质量课堂推广辐射“架梯子”。

1: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3/06「专题」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 解慧明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

转自:“新课程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