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综合评价 | 1—6年级数学年段课程目标

2023/9/4 9:15:22  阅读:36 发布者:

数与代数

1)在具体地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2)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

1)通过《找找周围的数》的实践活动,理解、加深2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通过《大蒜有几瓣》的实践活动,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的知识的理解。

数学阅读

1)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能找出一些有关的信息。

素材一: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数学阅读对于他们有难度,可以由老师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故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

素材二:给学生一些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些简单的数学故事,就像语文的绘本阅读一样。

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Yin的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5)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地计算。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地问题。

3)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加深对百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数学阅读

1)通过阅读让学生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有用信息。

素材一:阅读《智力开发报》,学着写一些简单地数学故事。

素材二:阅读一些与本册内容有关的小知识。例如人民币的发展史,长度单位的发展史等。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生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5)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2)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4)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与综合运用

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阅读

1)本册主要想把阅读穿插在课堂教学里面,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符号的产生等知识,明白一些事物产生的必要性。如乘号是由英国的奥特累德首先使用的,除号是17世纪,瑞士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问题产生的。其次了解关于“小九九”“大九九”的知识,了解一些辨别方向的知识等等。同时再补充一些教材外的数学知识。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在具体地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5)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6)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估算意识。

7)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的思考。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地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地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

3)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一时和能力。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数学阅读

1)让学生逐步学会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分辨有用信息的能力。

3)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4)增强对时间的认识

5)找出有许多数据的资料让学生读,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6)读图或读文字题或者两者兼有的题目,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具体地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地换算。

4)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5)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除以一位数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7)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8)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9)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与不足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空间与图形

1)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3)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地路线图。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统计与概率

1)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经历简单地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数学阅读

1)通过补充课外知识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素材一:分数的起源和演变。

素材二:结合方向与位置的知识,阅读有关的交通地图。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进行简单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4)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现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内在的联系。

5)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能力。

6)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的思考。

7)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8)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9)在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0)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单位,会进行简单地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型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阅读

1)通过补充课外知识的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素材一:有关年月日的科学知识。

素材二:阅读《数学智力开发报》

素材三:科普文章《0的表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地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地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地数学规律。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在具体地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了解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能综合运用平行和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的作用。

统计与概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多个单位)。

2)经历简单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

3)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加深对乘除法等知识的理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阅读

1)对于大数的进一步认识和拓展,提供阅读素材来丰富学生的数感。

2)通过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把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纹般的形式展示,激起学生在阅读中的有效思考和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3)文本与图形的有机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对空间观念的意识的加强。

素材一:博物馆的介绍。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者“亿”作单位的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

5)在具体地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

2)学会用量角器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能够按照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

2)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地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3)在统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数学阅读

1)生动形象的古诗词的背后让学生感受到数的魅力,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数背后的故事。

2)生活中小数广泛应用让学生自己在丰富的素材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3)阅读素材中商业的体现所展示给学生的是实实在在的数学应用,在其中让学生再回归一种体验和应用。

素材一:代数的由来;几何的由来及其他们背后的数学故事。

素材二:商场中的数学。

素材二: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

素材三:阅读《零国王的故事》、《朝三暮四的故事》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在具体地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答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发展问题意识。

3)结合具体事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在学习有关因数和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并初步掌握猜想、比较、归纳等方法。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其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综合应用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用折纸等方法来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90读,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方案。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地分析和判断。能够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数学阅读

1)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阅读课本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要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段每一个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对于课本的一般原理(定义、公式、法则、规律)等要反复地阅读,反覆地思考,深入分析,斟词酌句认真推敲,对一般原理理解的更全面,更深刻。在单元复习或者总复习时,再次阅读课本,其过程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可使知识经久不忘。

2)阅读题目,一道题中有几个数量,哪几个数量是有用的哪几个是没有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所求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等。

素材一:代数的由来;几何的由来及其他们背后的数学故事。

素材二:商场中的数学。

数与代数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安排时间)和优选法(挑次品)。

空间与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地路线图,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地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4)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实践活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能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阅读

1)阅读课本

2)阅读数学故事,能在数学故事中探寻数学知识。

素材一:课本及《数学读本》、《数学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数学读物

评价标准:

1)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找出数学故事中隐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故事中的问题——A级;

2)能够判断数量关系,能够读出数学信息——B级;

3)不能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故事中解决问题——C级;

评价方法:

1)在读数学课本或者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找出有用的数量,是否能够确定数量关系,是否能够用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数与代数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

4)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5)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6)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体会“0”是相对的。

空间与图形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5)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统计与概率

1)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实践与综合运用

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号”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调查“起跑线的位置”,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阅读

素材一: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素材二:黄金分割。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知道0.618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率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涉及、绘画等各个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数与代数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地生活问题。

空间与图形

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和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1)会画复式折线、扇形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地问题。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数学阅读

1)通过阅读“数学万花筒”,体会现实生活的需要是数得以扩充的重要原因,感受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素材一:精密零件图纸上的比例尺,一般都写成后项是1的比,表示吧实际长度扩大为原来的若干倍,以后画在图纸上。如,在一张精密零件图纸上,用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1毫米,这张精密零件图纸的比例尺就是10:1

阅读目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比例尺几乎都是缩小的,但是在生产、科技研究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通过阅读这个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素材二:神奇的质数。质数又叫素数,每一个大于1的整数,要么是若干个质数的积。如12=2×2×3,于是有人认为质数是“树根”。质数除了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外,在密码技术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银行金融、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中。

阅读目的:使学生体会“质数”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验质数的神奇,也可以先查阅有关资料,交流后谈感受;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对质数的理解和所涉及的内容,写成资料或制成小报进行展览,感受质数世界的神奇。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