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中的课文怎么教(16)

2023/9/4 9:02:17  阅读:33 发布者:

016我的《落花生》课文大教学

《落花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我首次教这一课,打算从两个角度入手准备教学材料:一是搜集与花生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看看古人是如何具体描写花生,并借花生抒发感情的;二是搜罗许地山自己写的书以及与许地山有关的书,了解与落花生有关的更多细节。

在搜集与落花生相关的古诗词时,我遇到了障碍。我把家中和单位图书馆古诗词曲的书翻了一遍,都没找到与花生有关的古诗词。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会把水果、庄稼等写人诗中,却没有把落花生写进去呢?

带着疑问继续査找资料,才知道:明朝之前,我们国家没有落花生。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16世纪才传人中国,19世纪末(清朝末)オ在我国广泛种植。课堂上,我把一些与水果、庄稼、蔬菜相关的古诗词曲拿来让学生读,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一位诗人写落花生的。学生没有能回答得出来的。我给了他们明确的答案后,他们都为我的发现感到惊讶和惊喜,眼神中写满了佩服和探究的好奇——他们从来都没想到去追究落花生的来源,觉得落花生原本就应该存在或者已经存在很久循着学生的好奇心,我追问道:“你们觉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古典名著,哪一本里会有落花生?”这个问题比较有挑战性。一个小姑娘说四大名著她都看了,都没有。但数分钟后她又站起来说,《红楼梦》中有,还把出处作者对落花生的描写说得非常清楚。其他学生与听课教师都热情为她鼓掌。此时,所有学生都对落花生充满了兴趣。

我在网上查找与许地山有关的书时还有意外的收获。许地山写了很多书,翻译过不少作品,其中,《萤灯》和《落花生》都适合学生读。另外,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写的巨著《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写得真好,是一本让人哭着看的个人成长史。这一切,让我如获至宝,我急不可待地想赶紧阅读这些书,看看哪些能分享给学生。另外,我还找到了福建作家文卿创作的传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这也是一部能打动人的作品。我还找到了沈圣石先生的《落花生船》。把这些书一一啃完,想法越来越多,教学也越来越明朗,我越发感觉,我的这一课教学变大了。

课堂上,我把《萤灯》《落花生》《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推荐给学生,并强调一定要读,然后带着他们重点赏读许燕吉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中的语段。我认为这本书最后的两篇文章最值得我们思考:一篇是许地山夫人周俟秋的《怀念地山》,一篇是许燕吉的《我记忆中的父亲》。这两篇文章能让读者更立体地认识许地山。课堂上的语段赏读,我又重点选择了这两篇文章中的一些段落读给学生听。阅读完毕,我又精中挑精,摘取了几个语段与学生一起思考。

【语段1

48岁那年,许地山突然去世,家里的天没了,整个家瞬间就变了。灵堂上,宋庆龄送来的花圈被放在中间,众多的挽联中居然有“赤子之心”和“若是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去问问先生”。

围绕这个语段,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宋庆龄吗?宋庆龄为什么要给一位作家送来花圈?你们知道什么是赤子之心吗?从中你们能感受到许地山是怎样的人呢?

【语段2

爸爸下葬后,剩下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只能靠妈妈了。妈妈是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数学系毕业的。这时,哥哥已入英皇书院,是公立的,学费有限。而我如果能从教会的英制圣司提反转学去真光女中附小,也能省下不少学费。当我考上真光学校不久,妈妈就收到圣司提反老校长的信,说是为了感谢爸爸对香港的贡献,免去我的学费,直到我毕业,还让我在学校吃免费的午饭。英皇书院也来信,说免了哥哥的学费。还有位不相识的英国老太太,写信来要负担哥哥的零用钱。社会的关心给了妈妈挺大的安慰。

围绕这个语段,我问学生:“老校长为什么要免许地山孩子的学费?不相识的英国老太太,为什么要负担哥哥的零用钱?从这里你们又能感受到许地山是怎样的人呢?”

【语段3

父亲非常爱孩子,还爱和孩子们玩,那时他已四十开外,混在孩子群中,谁都并不觉得拘束。家里来往的客人较多,有时小客人也跟着来几个,我们便成了伙伴,玩藏猫,玩捉贼,父亲总是自告奋勇当捉人的。我们藏得严严实实,大气都不敢出。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了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父亲诙谐,也跟孩子们开玩笑。他捉住的“小停虏”要被他亲吻个够,由于他留胡须,很扎脸,我们都捂着腮帮子“抵御”。

父亲喜爱大自然,假日里常和朋友们去郊游野餐,有时也带我哥哥和我去。我们的郊游往往吸引来好些当地农村的孩子,父亲给他们分带来的食品,亲热地和他们谈笑,还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有一次,父亲还带回来一个衣衫褴楼的流浪儿,给他换洗千净后,送他到一个收养学校读书去了。

围绕这个语段,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许地山吗?从上面的文字你们又能感受到许地山是怎样的人呢?

许地山的夫人在许地山去世一个月时,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语段4

地山,你时常清早四点钟就起来写,我总是最先得读。最后要译的印度小说二十部,却是只译得两部。

地山,孩子们玩具坏了,没有爸爸来修了,还有小狗、小猫,以至于小鸡都得不着你的顾爱。小狗多利自从你不见了,时常怅惘地走来走去,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消瘦了许多!

我们结婚以后,许多朋友告诉我说,地山从前在燕京大学的时候,穿一件黄色到膝盖长的棉袄,一对套裤,头发长到披在肩上,布布鞋,样子特殊得可笑,可是你很自如。

围绕这个语段,我问学生:“从这里,你们觉得许地山达到了父亲的希望吗?

许地山是一位人品、作品高度一致的作家,这在作家队伍中不常见。经过对四个语段的品读,学生从他人评价、他人行为、亲人回忆等角度,不仅立体地了解了许地山的性格、为人、人品等,而且更深切地领会到作者借落花生抒发“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些道理的用意。此外,这堂课上,我还让学生把散文《落花生》与传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放在一起比较读,以了解不同体裁下“详略得当”手法的灵活使用。

也是通过这堂课,我的“学一文读一本书、学一文读多本书”的课堂教学理念得以落实。我想,很多没有读过关于许地山的书的教师,是没有底气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书目的,更不可能带着学生一起赏读其中的语段并比较其写作手法的。

后来,我在全国多个地方上《落花生》,都是学生学过两个月或四个月后重上,我以第三课时的思维给他们补上。教师、专家们听完我的课后认为这样的教学至少有“四个突破”:一是填补了素材拓展的空白,强化了“教师大量读书是上出好课的基础”的理念;二是把这篇短课文教出了深度,打破了以往就课文讲课文的浅尝辄止的做法;三是向学生对症下药地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对于开他们的眼界、延伸他们的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四是“短文深教式”的做法,能让深度学习的那只“靴子”真正落地。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