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中的课文怎么教(12)

2023/9/4 8:59:47  阅读:37 发布者:

012“先写后教”大单元教学中的课文之教

读历史,一定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有几次重大的改革,唐朝有、宋朝有、明朝有、清朝也有,最终一项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改革触及许多人的利益,所以许多人会阻止改革。如果读过柳宗元的《江雪》,就知道这首诗告诉后人,哪些人在阻止改革,及阻止的后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怎么可能藏着这种秘密?这不是我的解读,是一位国学大师说的,这首诗不是藏头诗,而是镶嵌诗,四行诗中㠌了“山万人灭江”五个字,一看就知道,把五个字略微排一下,就是“万人灭江山”。这个“万人”指的是谁?研究表明,唐朝上下官员人数2万余人,当时哪些人在阻止柳宗元等人推行的改革?不是老百姓,而是2万名官员中的大多数。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盛唐走向衰败的分水岭,柳宗元出生在安史之乱后,他当然看到了唐朝出现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改革唐朝才会重新回到兴盛,用现在的眼光看历史,就觉得这些人好伟大呀,太有智慧了。也知道那些阻止者的确加速了朝代的灭亡。所以,专家们认为《江雪》是唐诗的极品。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首诗,让学生背诵这首诗?其实这首诗太有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夫妻俩一人有错,一方提出来要改,另一方坚决不改,并且还要打骂提出问题的一方,这样的结局是什么?离婚,家没了!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如果员工发现了诸多问题并向领导反映了,领导不仅不听,还打压提出者,甚至把人家赶走,这个公司,这个单位会怎样?倒闭,那是必然的。就是极品型诗歌的现代意义。

多年来,我国单元教材的编写顺序往往是这样的:2-4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单元的教学顺序是按照顺序先把2-4篇课文教完,精读课文2-3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接着用1课时教口语交际,然后用3课时教习作,再用2课时教语文园地,有快乐读书吧单元的,再用1课时教快乐读书吧。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先教后写”。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这样教,其实中学也是这么教的。学生写的作文如何?千篇一律很正常。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写60多次作文,居然没有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写作,原因在哪里?多年来,很多老师并没有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其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先教后写”。如果你读过《非暴力沟通》一书,一定知道这本书告诉我们,“先教后写”是一种不相信学生天生会写的单元教学模式,是一种隐形暴力。也就是说,小学四年,中学六年,我们多是以“隐形暴力”的方式教单元的。当发现这一问题时,教材还是那个教材,只是变换一下顺序,即“先写后教”,多少人反对,甚至包括教研员。2023年的《小学语文教与学》及《语文建设》,专门有教研员点评该地区的公开课,赞美了“先写后教”,我看了之后,有一种喜悦在心头,因为终于有教研员认识到这样的单元教学与以前不一样了。

对于一个单元来说,“先写后教”就是老师不教,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习作教材的理解,快速写作文(这一点犹如期末考试中的作文,没有老师教,哪位学生敢不写作文?)没有教,学生所写,首先就会告别千篇一律,不受老师教的限制,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原创。这个原创是一块璞玉,即问题很多。其实,老师要的就是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老师们不管怎么想,也难以全部想到的。有了问题怎么办?接下来,就通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这就是用课文中藏着的写作智慧来解决习作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一点我在《课文教学应该有单元及大单元感》谈了一点。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是《我学会了    》,学生所写的文章也就400多字,很短很短。但这一单元除了两篇小文言文,还有三篇超级长的文章:《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这三篇长文章的写作方式是:《小英雄雨来(节选)》用“一二三四……”的方式写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让文章变长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的方式写一个又一个故事,让文章变长的;《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分开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让文章变长的。课堂中,我重点讲述了这三种让文章变长的方式,指出同学们所写的《我学会了    》太短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让他们尝试用课文给予我们的三种方式,重新书写,因为每个人真正的“学会”,不可能那么简单,也应该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最终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会。就这么简单地一教,所有同学的文章变长了,变得有味道了。有人说,考试作文都有字数限制,平时作文没有必要写这么长。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我读日本的语文教育,发现他们的大单元中的写作,多次有把文章写长的要求。学生长文章写多了,会写了,写好了,考场作文就不难了。

再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写《游      》。这是习作单元。传统的教法是:先教《海上日出》,接着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学完两篇课文教“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然后教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最后用3课时教习作。我仍然以“先写后教”的方式,不教先让学生写《游      》。老师不教,学生不能写吗?实验表明,所有的学生没有老师教,真的都能写,因为他们游过许多地方了,因为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写到现在已经写不少文章了。他们写的如何?毛病不少。比如,他们文中的“详略得当”问题相当严重。怎么办?用《记金华的双龙洞》来修改。这篇课文“详略得当”用得相当有水平。一是文中的“两个五公里”真的详略得当,一个五公里只写了十来字,另一个五公里,写了两段。二是进双龙洞写得太详细了,怎么出双龙洞的,从双龙洞返回的,几乎看不到文字。三是两个“五公里”共写百余字,但孔隙才“二三丈”,居然写了超级长的一大段!四是外洞与内洞也存在着详略问题。找到了四种“详略得当”,要与学生来一次大讨论,为什么要如此详略?找到大家充分认可的理由,让他们读读自己的文章,看看自己文中的详略该怎么写?同学们恍然大悟,瞬间明白了怎么修改。

在大单元教学里,先写后教,是一项改革,这项改革,想让众多老师接纳,这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许许多多老师的单元教学,已经习惯了。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