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促成长)新课标优秀案例展示(四)

2023/9/1 17:57:54  阅读:39 发布者:

编者按: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推动中小学教师深入学习、研究《2022版课程标准》,更好落实教育局“抓教研促质量”要求,真正做到"真学、真悟、真用",达到"学以致用"目的,解决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的难题,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县教研室在20235月份开展度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学习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经过严格评比,现精选部分优秀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共研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向阳路小学语文教研组

心中有课标,教学有航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实质和主要变化,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及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向阳路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组安排开展了“研读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系列活动。教研组通过2-6月份“读课标、研课标、解课标、赛课标、融课标、用课标”等环节共读共学,共研共思,根据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新课标 构建新理念

1、自我提升——读课标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在2023年寒假期间,三、四年级语文教师根据学校教研组安排自主研读新课标,并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线上交流,每人针对学习收获以及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去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享与探讨。大家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交流经验、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到新课标的学习中。教研组内定期开展“读课标”分享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由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以微信群语音、微课等形式朗读新课标,做到读、听、思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加强对新课标的认识。

通过细读新课标,明确了新课标传递出的关键词:核心素养、结构化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双减,真正把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落到实处。

2、专家引领——解课标

高山仰止,方知才殊;研而善思,行将致远。开学伊始,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教师认真聆听温儒敏教授、王崧舟老师针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开展的系列讲座,潜心研究新版课标中的新变化、新要求、新理念,积极思考课程内容的变化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体悟其中的精髓。大家边读边思,边思边悟,深研课标,立足教材,深耕课堂,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同伴互助——研课标

教研组结合三、四年级教材就“聚焦大单元全景集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一主题,对课程理念、课程实施、核心素养内涵、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评价、大单元全景集备等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研读,将“语文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用语文做事,在学会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二、细悟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单元整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名称,一种方式,更是值得我们实践、探究、深思的一种理念,是真正落实教书育人教育目的的一种践行。教研组结合“聚焦大单元全景集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一主题,开展“融课标、用课标”的赛课活动,通过具体的课例反思大单元集备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

1、深研细悟大单元 反思沉淀行致远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语文学习活动。带着课程标准的启发,三、四年级教研组分别针对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四下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内容,深研教材,展开大单元教学赛课活动。教研组从单元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内容整合等方面解读单元整体设计思路,确定了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同时制定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强调“教----评”一体化。

三下第四单元中《花钟》《蜜蜂》,四下第四单元《猫》《母鸡》等“老”课文,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大单元情景教学,使语文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研组老师们通过共同研读,首先厘清了大单元情景教学的概念,这是研究的首要条件,为创设新课堂研究明确方向。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是中年段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接着大家分工合作,海量查阅文献,总结重要文献的观点和具体实施策略,为自己研究提供参照。参赛教师们潜心研究新课标,自觉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三年级语文组选取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单元,紧扣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与表达训练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进行了单元整体架构。作课教师基于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及语文新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在“打卡植物学家,发现植物小秘密”的任务驱动下,创设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领略花钟的美丽与奇妙。每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设计的统整性。吴利伟老师借助“学习任务单”,开展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学生化身生字小讲师、概括小达人、小小赏花君、植物宣讲员、科普小讲师,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品析生动语言,探究自然奥秘。学生在体会抓特点准确表达的写作手法后,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用心创造的好习惯。

吴老师这节课以单元统整教学为方向,紧抓语文要素,教学环节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上以文本语言为依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读,读进去,再读出来,语文味十足。紧扣教学目标,把语文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贯穿始终,老师的激情满满、声情并茂,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此外,本节课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积累词语环节的“生字小讲师”,运用“蒙层”这一信息技术,指名上台边读边用橡皮擦除蒙层,学生兴致高,效果好。在仿写表达环节,学生写完小练笔后进行拍照上传,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修改,直观高效。

四年级语文组以四下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主题单元为例,紧扣“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展开了大单元教学尝试。教研组通过多次研讨和磨课,最终由李利利老师呈现《猫》这一课例。李老师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采用主线教学的方法,以“成年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个问题作为主线来统领课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和表述为主要手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明贬实褒”这一写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动笔,学以致用,落实单元要素。

李老师这节课开课新颖有趣,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学生兴趣浓厚;注重在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语文味”;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受"语言大师"写作的精妙手法和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关注文本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版块利落干净,课堂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细节处理颇有嚼头。

激阅读兴趣,营造意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李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猜测式阅读”“操作式阅读”“情景式阅读”,沉浸文本,感受情切意远之妙。在音乐渲染下、

展示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乐学、善学。

理结构特色,手法适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李老师关照单元教材编排、回顾已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层层深入,有的放矢。

探语言风格,雅俗共赏。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李老师非常注重语言的积累,抓住了作者的语言风格,点燃了字里行间的意趣。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字词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尝试、去感悟。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体味文字、品析文字,丰富了阅读的多样性、创造性。学生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融生活经验,充溢情趣。李老师通过前置调查,关注到学情。借助养猫家庭和养猫趣事的点滴分享,进而捕捉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和谐情趣,建构“学生—生活—文本”的思维链,点燃对生命和爱的光芒。“明贬实褒”“先贬后褒”“欲扬先抑”等非常有新鲜感的作家笔法让学生兴味盎然、脑洞大开、跃跃欲试,“笔下有法,心中有爱”的表达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深入研讨践理念,思行并进促提升

赛课评课活动中,教研组安排各赛课教师围绕“聚焦大单元全景集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主题,分别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活动作业设计及大单元教学实施及教后反思三方面开展了汇报评比活动。各年级组评选的优秀教师针对融入了新理念的课例进行说课,分别从单元的情境创设和设计意图的两个角度进行教学阐释。老师们讨论分享自己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在此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本次活动是一次融合探索、实践、反思的专题教研活动,也是新课标实践研究的一次尝试。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每一位老师将继续深研细悟,携手教研,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采撷集体智慧,关注学生发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将学科核心素养扎根于教学之中,做有思想、有情怀的实践者,积极开拓新版课标下学科教学的诗与远方,真正让课标落地,让素养生根,让教育看得见!

案例点评:

教研组紧密结合校年级备课组的优势,带领学科教研组核心组成员老师深入解读“课标”,精准把握教材特点,能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立足单元进行整体设计,体现了内容的整体规划,真正落实“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研组通过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新课程标准学习、观摩、研读,将新课标精神内化于心,以“赛课标、融课标、用课标”活动为抓手,将新课标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组织教师从理论学习、磨课、课例展示、课后研讨,环环相扣,务实有效。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拓宽了视野,还为老师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引领,扎实推进了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

(二)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繁阳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研读课标明方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本学期初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就开始按照学校的部署,有计划地开展课标学习。第一阶段:组内成员研读课标,参与共读打卡。第二阶段:集备时间再读课标,深入领会课标精神。第三阶段:内化实践,课上依据课标展开教学。课标的学习,为我们的组内教研指明了方向。

二、对接课标定主题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统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元”,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分成若干个“点”逐步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之中。

课后习题设置了三个维度的要求,分别是“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编排上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有几个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练习题,是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教学的重难点和向课外延伸的基点。

正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家珑所说:“课后练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研读课后练习题,落实课程标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语文学科的教与学。

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本学期的组本教研主题——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三、聚焦困难找突破

新教材以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线,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着单元的训练要素出题,教学目标明确,操作性更强。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运用这些课后习题,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尝试将课后习题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并梳理出了如下策略:

策略1关键词:梳理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梳理

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教研组长吴艳老师首先进行单元整体解读,关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而后再走进具体课例,结合文本特点和课后习题,梳理出每课的教学目标。

我组张丽老师在讲授三下第五单元时,对本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梳理:

课题

课后习题

教学目标

16.宇宙的另一边

1.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目标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会写“宇宙、星空等10个词语。

目标2:能说出课文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目标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目标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 等16个词语。

目标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目标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后习题往往提示着教学的重心。我们来看看这两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两课练习都以指向引导学生感受想象、发挥想象为重点,且各有侧重。《宇宙的另一边》思考题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这是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要素:走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要求说清楚,又渗透了写清楚;《我变成了一棵树》思考题1要求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这就要加入自己的阅读体验了,强调的是感受想象的神奇,落实单元阅读要素。两课的思考题2都是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渗透单元写作要素: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有了这些梳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准确的方向。

策略2关键词:大问题

——围绕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问题

大部分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是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文章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将课后习题作为统领整节课的大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王周花老师在讲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根据课后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她进行了整体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着让学生深入思考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具体体现在哪里,从而理解这个问题。最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样就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并且单元语文素养“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也会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自然得以落地。

策略3关键词:载体

——根据课后习题进行能力训练

载体一:示意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提取信息”是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中年级要求学生借助提取的信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常常以课后练习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选择文本,借助示意图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如《纸的发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经过,吴艳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默读课文想段意,照样子填写课堂学习单:

这样教师结合课后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间做什么”的句式,思考每段的内容,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图表,使学生轻松梳理出古人造纸的历程、蔡伦造纸的方法和造纸术能够得以传承的原因,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更聚焦,同时把容易支离破碎的学习环节集中起来,使课堂效率大幅提升。

载体二:小练笔——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后习题,并非只能为本课内容服务。它的目的最终还是指向语文学科素养,指向阅读和写作方法的习得。因此,根据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适当拓展,使习题真正落地成为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课后习题的效能。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结合课后练习带动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做到学以致用。以《花钟》为例,教学时利用课后练习进行课堂练笔。

课文题目

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花钟》

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学生先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哪几种花,提取信息明白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依次介绍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等9种花的开放姿态。接着,通过换词句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一自然段描述花开的句子全部换成”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这样的句式,比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同是写鲜花开放,课文却能用不同的句式进行丰富的表达,进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一天之内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最后完成第四题的仿写小练笔,可借用文中的词句,如“牡丹花睁开朦胧的双眼”、“向日葵昂起金色的头”、“蝴蝶兰绽放出灿烂的笑脸”等,也可以调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从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从文本内容到生活经验,从文本理解到表达实践,为学生创设言语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将文本语言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呈现出真实、精彩的文字表达,做到了学以致用。

载体三:实践作业单——写作能力

课文题目

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荷花》

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杨小洁老师在讲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根据课后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她设计了“读《荷花》写我喜欢的花”课后实践作业单,把课内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深度解读。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和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学习起来更加轻松、高效。

四、集体智慧结硕果

通过研读课标以及对课后习题的探索,组内老师在备课中做到了精备课后习题,让教学目标更明确;上课中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设计任务引领教学,让学生课堂学习更高效;课下围绕课后习题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借助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预习活动中,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预习往往是认识语文教材课文的生字词、偏僻字或者通读课文等等,对于文本的理解或者创作背景的了解往往显得就很单薄,这样的预习效果往往不是特别好。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这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会大大加深。

(二)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课堂任务情境设置。

备课时我们通过提前聚焦课后习题,通过对教材文本进行任务情境设置,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教材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通过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课后实践能力

依据课后习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从课本中所学的死的知识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读写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反思促成长

如果说文本是一份宝藏,那课后习题就像是打开宝藏的一把把金钥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素材,聚集每道课后习题,用好这些金钥匙,从中找到隐藏的文本核心内容——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通过正确提取文本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大意,从而揭开藏在语言文字中的秘密。

反思本学期开展的组本教研活动,教研时间投入有限,教研内容还不够深入、系统,教研形式不够多样。在接下来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会继续研读课程标准,深挖课后习题,努力将运用语文课后习题变成教师思考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钻研能力,让孩子们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将语文要素内化、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学生阅读的技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