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孙雨琪 |《看着孩子的眼睛教语文》

2023/9/1 17:18:07  阅读:32 发布者:

/读书感悟/

通知七月的阅读书名后打开购物软件,发现这本书“价格不菲”,“忍痛”购买并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内容的价值早已超越其金钱价值。在桌前,在车上,看着书上深深浅浅的勾画笔迹,才明白这本书一边告诉我语文浅教,一边又引发我更深的反思。

在书中,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笔者曾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句话深深触动我,不禁想起我的第一次区级作文公开课。那节课是借班教学,马老师让我提前熟悉学生,课前与学生互动时我问道:“谁是你们班最活跃的学生?”同学们不约而同都指向了最后一排一位戴眼镜的男生,我心想:明天的公开课他一定会积极回答我的问题的。结果第二天公开课时这位男生从始至终都没有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作文课接近尾声,由他的同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时写道:“他将摔倒在地的我搀扶起来,我们一同跑向了终点。”正当我们都在为这位同学鼓掌时,那位男生第一次举起了手。我知道此时他举手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甚至有一瞬间犹豫是忽略他还是请他起来,因为作为青年教师,害怕他的问题会打乱我的课堂节奏。但我仍然决定让他说一说。果然,这位男生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起身问道:“为什么这位同学笔下的‘我’都摔倒了,最后还能跑到终点呢?”听到这样“不同的声音”我已经慌了神,连忙答道:“也许他摔得并不重吧。”将此话圆了过去。没想到课后马老师在评课时特意提到了这段“小插曲”,马老师认为这个学生的这个问题恰恰可以转化成一个新的教学资源。彼时的我并没有完全明白如何将这一句话转化成教学资源。

在《语文:培东有约》这本书的第一辑,笔者提出要关注孩子的眼睛,要耐心倾听每一次发言,并举例曾在课堂中有学生提出《斑羚飞渡》中的小斑羚很自私,这样的回答令笔者意外,笔者却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改写,并最终提升了小说境界。看到这,我再回忆我课堂上的那段“小插曲”,心中似乎有了另一种答案。那位男生的思考其实很有价值,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举手,却一直在认真倾听,所以才能发现同学作品中的“问题”。关于摔倒后能不能跑到终点,其实指向了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真实。那节课上我教学生用“想象”这种方法来使文章的“详写”部分更丰满,却忽略了孩子的想象并不都是真实的,其中也有一些是过于夸张的内容,会使整篇文章脱离了“真实”这一重要的基石。因此,我反思到当那位男生提出了这一问题,我应该马上意识到想象这一方法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然后不急于否定他的问题,而是让大家讨论写作者设置的这一情节是否真实,最后提醒同学们无论用何种方式帮助写作,都不应该脱离“真实”。我终于明白,只有如书中所说,学会倾听学生,在听中敏锐捕捉,才能将这样一个看似打乱课堂节奏的问题,变成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书中,我看见语文的自由与不自由。笔者说:“语文课就是要做好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写作。”笔者批评了那些课前放看似相关的视频,实则将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的行为。读到这,我也有相同的感受。最开始站上讲台,为了让教学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兴趣,我经常在课上播放相关视频,补充各种资料,然而半节课过去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在刚才的短片中,并没有将刚才的视频作为抓手理解真正要学习的文本。于是,在《活板》教学时,我特意跳过活字印刷的复原视频,承诺大家先读文章中活字印刷的过程,弄懂了之后再看视频。于是那节课大家学的特别起劲,学完正好下课铃响,同学们却没忘刚才的视频,要求我放完视频再下课。我播放了视频,令我惊喜的是同学们因为学完了课文,视频上每播放一个步骤,大家就不约而同地背诵课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视频放在此时反而成了帮助学生理解活字印刷过程的工具!果然如笔者所说,语文教学的自由让我们可以借助许多方式进行教学,而语文教学又是不自由的,在飞翔时也要给学生一个语文的路径。

整本书最打动我的是那句“浅浅教学,我们看着孩子的眼睛教语文。”我也用这句话作为我读后感的题目,因为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教,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的眼睛就是最直接反映他听课效果的镜子。同时用这句话作标题也是激励自己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看着孩子的眼睛教语文,也看着孩子的眼睛自我成长。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