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石亮 |《有约一书真名世,语文谁堪深浅间》

2023/9/1 17:16:43  阅读:39 发布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断断续续的阴雨,绵绵延延的暑热,反反复复的儿咳,琐琐碎碎的俗务,恍恍惚惚的精神……今晚在床上躺着“备觉”,忽然想起还未读完的《培东:语文有约》,在这难得的“清闲”中,读书,总该别有一番滋味吧。窗外夜雨没有要停的意思,屋内空调小心谨慎地叹息着;妻在旁边摩挲着鼻息略重的儿的背,不一会儿轻鼾微起。我悄悄地起身,挪进书房,点开台灯,轻捻书页,沉浸其中……

(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

“浅”者,浅显,不深奥,不晦涩,简单易学也。在本书的第一辑中,肖培东老师从文体、解读、文本、学生、语言、读书、目标、资源、设计、提问、活动、对话、自读等十三个语文教学中显而易见、耳熟能详的立足点出发,结合自己实实在在的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为我们呈现了许许多多具体、易操作的教学方法。

“读”占鳌头,简单实在。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或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培养语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朗读时,心、口、耳、唇、舌等多种感官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使静态的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使得阅读者的感觉、知觉、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充分活跃起来。肖老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引领学生关注“我在开花!”这句话,问学生哪一个字最值得重读,可谓是神来之笔。在2022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大胆引用了肖老师这一设计,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纷纷尝试朗读并读出了意蕴:重读“我”,自信自爱;重读“在”,把握当下;重读“开”,催促自我实践;重读“花”,守望理想。

目标明确,行于所当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往往没有那么明确而具体,十分考验语文教师的功力。坦白说,入职至今,我都没有能够很轻松、很有把握地确立出所教授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对此我常常捉襟见肘,羞愧不已。读了肖老师的《立足目标,浅浅教学》,我渐渐摸索到了门道:首先,借助文本自身设定教学目标,包括言语形式、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文体特征等,建立与“这一篇”课文的联系;其次,借助单元思考设定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要服从于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导语部分提供的单元目标、编者意图和学习方法,还要研究授课类型;最后,依照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即课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状态,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状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中随时出现的变化情况,要兼顾同一学段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两头,照顾中间。

助学资源,物尽其用。肖老师从统编教材的编写体制出发,一语点醒梦中人,为我们激活了教材中的“助学资源”:“双线组元”的单元导读(单元人文性主题与能力培养训练点),让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经历感受相比照的预习提示,提示课文内容、主题、手法并指导学生具体语文阅读活动行为的阅读提示,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思考方向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处的旁批,课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这些内容提供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相对完整的教学思路,对老师备课、学生预习复习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学生自学的学本,更是教师的教本,要用心领悟,有效利用。

定位课型,落实自读。自读课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是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读课文设计的终极目的,一是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学以致用,二是引导学生由单篇文章阅读走向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反观我的自读课教学,刚开始,是把自读课文当作教读课文来教,面面俱到,字斟句酌,唯恐有所疏漏,结果是学生一头雾水,重点不明确,教了等于没教;后来索性不教了,拿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读,再做《同步》巩固,结果学生囫囵吞枣,各行其是,难有收益。那么,自读课到底如何让学生真正“自读”起来?肖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四个落实”:强化学生的自读意识,突出“自读”主体;强化单元整体意识,落实“自读”功能;强化教材编排意识,重视“自读”资源;强化语言本体意识,凸显“自读”本位。肖老师浅浅地教,我们浅浅地学。

(二) 庭院深深深几许

“深”者,深入,不浅薄,不肤浅,深刻入微也。书读过半,在如饥似渴地“偷师”“浅教”技能的同时,无处不惊叹于肖老师教育教学见解、思想内涵之“深”。

不必说四百多页的皇皇巨著、二十九万字的洋洋洒洒,也不必说每篇文章旁征博引大量论文资料、各种名家名言、丰富多彩的课例,单是备课一事,就有无限匠心。备课,不止是备课本里的一页页笔迹,是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唯有有备而来,才能预约课堂教学的精彩。回想我的备课经历,无非先读课文一两遍,然后翻阅教参、《同步》,确定教学目标,再从网上搜集一些课件,结合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修改、整合,最后将思路誊写到备课本上以备查,而备课和上课常常又是“两张皮”,现在想来真是浅薄至极,自惭形秽。那么,肖老师如何备课呢?“备课九思”了解一下: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意识,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点要有不同侧重)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知人论世,关注作者、写作背景、所选文集)3、这是写什么的文章?(读懂文章,读出自己的感觉,读出自己的感动)4、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个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5、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编者意图,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文章教学课型)6、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细读揣摩,重锤敲打)7、思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教学价值,把作品和当代学生的精神现状进行关联)8、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教学生不懂的)9、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利用,不要忽略注释)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单从备课一事的用心良苦来看,肖老师的“功力”的确是深不可测!我辈且敬且学。

(三) 一深一浅总关情

肖培东老师的“浅”与“深”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浅浅地教学是基于语文教师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性质、正确把握课程规律、敏锐捕捉教材教学价值、对学生发展方向起积极作用而展开的深入浅出的教学,“浅教”基于“深思”,“浅教”又提纯“深思”,是所谓深浅相长也。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肖老师作为语文人的“情”。

“情”者,情怀也。这里的情怀,除了对生活、对语文的深切热爱,对教学无比的向往之外,我还从书中读出了这样几种意识:

目中有“标”。书中前半部分,特别是第一辑中,几乎每篇文章中都会出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身影,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主要依据,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指导性。肖老师对新课标的信手拈来,适时征引,体现了其对语文教学大方向的准确把握,也对我们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运用新课标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目中有“本”。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也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凭借。教师依本而教,学生依本而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讨论、鉴赏、体悟并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中有“人”。无论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儿童中心论”、“生本教育理论”、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导读教学模式,还是肖老师“看着孩子的眼睛教语文”,都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基本立足点。如何立足学生,贴着学生去教?尊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即尊重学生的“未成熟状态”。教师要培养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能力,要舍得慢,愿意等待。同时,教师还需要有一定“因材施教”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度降低难度和要求,让他们乐于并能够接受;中等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设计时最重要的参照,课堂教学要为之落实既定目标;对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要积极搭建平台,及时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或发言机会,引领他们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尤其对于学困生,更要积极关注,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曾说过:“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中,厚植自己的情怀,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语文!

天边竟自鱼肚白,雨停风住,不忍掩卷。“浅浅”的文字似甘泉,沁心解渴;细品,却有琼浆玉液之“深深”余味,不觉微醺、畅乐。不禁感叹、感慨、感恩于与这本书、与肖老师、更与语文的这场“约”。“爸爸,喝水!”屋内传来小儿清亮的呼喊,我迅疾抽身,坚定信念与步伐,继续奔赴心中热爱!前路漫漫亦灿灿!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