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个模板引发的教案革命——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板及其解读

2023/8/25 18:05:30  阅读:42 发布者:

一个模板引发的教案革命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板及其解读

张爱军博士

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

国内“备课专业化”首倡者引领者

来源:《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8-41.

如果稍微把话题打开去,我们先说说工具的重要性。许多人都知道,集装箱的出现给交通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固定规格、容纳性强、反复使用的优点,便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结,使运输方式立体化发展。同样,木工机械的出现,也使得木工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集成木工机械迅速取代了传统的锯、凿子等手工木工机械设备,实现了机械化。我们认为,集装箱和木工机械都是一种工具,当人们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就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技术,而革命性的工具就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最终引起某个行业的某种革命。这反过来也启发我们,要想实现某方面的改革,就一定要有工具、技术的改革,否则,改革很难真正实现。

因此,备课改革要想落地,也需要工具。教师备课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教案本,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格式化的工具。那么,我们有没有从工具和技术的角度去重视这个备课本呢?很多时候没有。大多数学校只是比较随意的印制一个教案本,大多数校长可能都不会过问学校的教案本如何设计、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如果我们层层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教案本的作用是那么巨大和深远。一个老师用什么样的教案本,实际上就会对备课形成什么样的认识和理念。学校管理者和上级教研室部门很少研究教案本的专业性和改进问题,教师也就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这个问题不重要。我们最常见到的教案本都是这样的:开头两行是时间、班级等基本信息,下面就是留一点空填写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接下来的大片空白区域就是留给老师去设计教学流程的。按照这个非常普遍的教案本模式去做教学设计的话,教师就不会去做课标分析,不管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规定和要求是什么,也不去分析学情。教学目标也只是从教师用书上抄一抄,备课的大部分精力主要花在如何设计教学流程上。

这样备课,自然导致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流程,而不是学生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学生下课以后能做什么?不太清楚。这令人想起一个马蹄铁的故事:一个马蹄铁没钉好,导致骑马的将军马失前蹄摔死,最后战役失败、国家危急……一个教案本,好比那个看似不起眼的马蹄铁。可能我们不会想到,教案本这个工具设计得好不好、专业不专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按照学校给的教案本,按部就班去写教案,就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备课理念和一种模式化的行为。因此,如果要进行备课专业化改革,传统的教案本就必须进行改革。这就好比要对传统木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从传统的斧头、凿子到现代木工机械的改造势在必行。如果在一所老学校进行备课专业化改革,讲了新的理念和操作办法,老师回去还是拿旧的教案本去做教学设计,自然还会按照旧的那一套去做。我们给教师的,最好是全新的教案本,老师自然就按照新的模板去做教学设计,最后会慢慢形成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学会新的教学设计技术。

因此,我们在改革之初,学习、吸收、筛选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们为参与实验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模板。这个模板学习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包括在美国影响广泛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提出的“逆向设计模板”,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导的基于标准的教案和学历案改革的相关案例。我们在形式上的改进不大(如增加课型、课标分解等),主要尝试在内容上的改进。一是思考模板背后的支撑性要素并使之体系化,包括基本理念的提炼、专业标准的制定、操作要领的总结、关键技术的开发、评价工具的设计等,形成一个系统;二是在点上的深化,即每个小版块的内容如何更加精深,如摘录课标之后还要做课标分解、教材分析如何体现出学习规律、教学活动设计如何遵循学习心理发生过程等。这样一来,教师在学习和应用这个模板的时候,就不单纯在使用工具,而是研习一个理念与操作的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给这个模板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板。

理解这个模板,首先要理解背后的专业标准。按照我们研发的教学设计专业标准,把“备课四条”中的每一条都具化为模板中的小版块或者小栏目,再加上课题、日期等基本信息,最后将之表格化。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模板的构成,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具体包括课题名称、日期、节次、来源(指具体的教材版本信息)、设计教师、课型、班级、学生人数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课型”,因为由于课型的不同,会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产生不同的要求。第二部分就是学习目标部分,这一部分可细分为目标确立依据和目标的呈现,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又包括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个小版块。第三部分就是评估任务,往往是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第四部分是教学过程,细分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评估要点三栏。其中,重点是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个教学设计模板的价值至少有三个。

首先,给了教学设计一个工具,实现其技术属性。传统备课之所以被视为传统行为而不是专业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技术性不够:不用专门学习,过度依赖经验积累。事实上,许多教师不用学习专门的教学设计,看看老教师的教案,或者只要按照学校给的教案本按部就班去填就可以了。这也说明了它没有技术性和壁垒性,专业性不够。能够称为技术,至少要包括方法与工具两个要素。例如,有了钓鱼的方法,再加上钓鱼杆,才有可能成为一种钓鱼技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渔”,一直被解释为“钓鱼的方法”。笔者认为,“渔”的涵义被解释为“钓鱼的技术”更为合理,这个技术就包括钓鱼方法和鱼竿;只给方法还不行,还要给工具。又好比所谓修车的技术,你只是教给修车的方法,修理工还是无法掌握修车的技术,必须还有扳手等工具。传统的教案本几乎没有设计感,体现不了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标准,自然难以称之为一种专业模板,也就算不上一种专业工具。所以,我们给教师讲解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操作要领还不够,还必须给教师一个工具,这才算是给了一种新的备课专业技术。

其次,实现了教学设计理念的落地。“学教评一致”、“基于标准”等理念只是一种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落地”,体现在教师的具体操作中。教师用这个模板去备课,就能基本上落实相关理念。例如,如果教师按照模板一步步去设计学习目标、评估任务、教学活动,自然就做到了一致性;又例如,只要教师用这个模板,一开始就必须要进行课标分解,基于标准的理念就不用刻意去提了,教师实际上就在做了。这样一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就从理论走向了实操。

最后,实现了教学设计操作步骤的“标准化”。这个模板把CLTA教学设计专业标准从语言描述转化为相对固化的表格,在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同时,实际上提炼出了基本的、相对固定的操作步骤。教师只要按照模板的要求,一步步去做就行了。这是一种“标准化”的努力,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技术才容易复制、推广。这种“标准化”,当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僵硬的套路,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相对容易模仿和操作的步骤。这也能够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使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模板的最大好处就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模子”,照葫芦画瓢就行了;它又像一个“跑道”,只要按照要求去做,依然可以跑得很快,不是一种束缚。当然,并不是说用这个模板写出来的就是优质教案,因为它只是一个工具。

不难发现,如果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教师,能够深刻领会背后的理念,能够真正使用这个工具,他们的备课必然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此意义上看,这个模板引发的,可能是教案的革命。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