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中的课文怎么教(5)

2023/8/25 16:58:28  阅读:39 发布者:

005大单元教学的课文字词教得更细了

如果你硬是说大单元教学弱化课文教学,假如真的弱化,最明显的估计是弱化字词教学。其实没有做大单元教学,传统的课文教学早已经出现弱化现象,比如多年来的中高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被老师们弱化了,也许中学也是如此(高中的课标已经没有识字教学任务了,从课标中可以看到这种弱化的存在)。新课标2022421日颁布,20225月,我和团队就在“千课万人”中展示了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这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公开展示。这一单元的课文有《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

在研究教材中,我们发现《跳水》中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这艘帆船上有多少水手?找了资料才知道,那时候的帆船,水手的人数是6-20人。通读全文,知道这艘船上有20名水手,也就是20来个水手全部跳下去了。救一个小孩子,救船长的孩子,有必要全部跳下去吗?从情商的角度看,有必要全部跳下去,因为不跳的水手,在这危难时刻,在船长的心中,肯定什么都不是了。

但从全文来看,这20个水手的综合表现,就知道这20个水手在这件事中干了什么。是谁把船长的儿子推至了桅杆上?是猴子?是船长的儿子自己?不,不,不!这20个水手,才是始作俑者!水手们取乐猴子,水手们是强者,猴子是弱者。而猴子如这群水手一样,捡软的捏,所以猴子走向了船长的儿子,抢了船长儿子头上的帽子。此时的水手们,立即打猴子,从猴子手中抢回帽子了吗?保护船长的儿子了吗?没有,他们觉得更开心了。一直到船长的儿子出现了极大的危险,才感觉到问题严重了。此时的水手们,脑瓜子都嗡嗡的,也没有任何点子了。

这么分析,过了吗?错了吗?事实本来就是如此,那“勇敢”一词还可以用在此处吗?在我们的心目中,勇敢应该是褒义词(当然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也可以当成贬义词。但《跳水》一文中的这个“勇敢”肯定不是贬义词)。这让我们产生了疑问,于是查找译者吴楙之到底怎么译的,吴楙之先生译成“勇敢”。继续查找其他的译者,发现有几位没有译成“勇敢”,而是译成“健壮”等。“健壮”用在这里可以,因为健壮在这里可以作为中性词来理解,用起来,精准。我把这一发现发在公众号里,有位大学教授说自己就是学俄语的,马上翻译。结果也是译成“勇敢”不准确,并且给了我多种解释。而这些解释应该是托尔斯泰的本来的意思。

发现到这个,我们就设置一个思辨题,让学生思辨“勇敢”用在这里是不是精准?一定要联系上文来表达。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学生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了一个词如何激发学生用整篇文章来理解。而这一点,也成了指导学生写单元习作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要精准地选择词汇来表达。这个精准有没有在课堂中玩吗?马克·吐温说:“用词的准确与差不多,是闪电和萤火虫的关系。”课堂上,把这句名言也给了学生。

《跳水》是老课文,在我国语文教材上有很多很多年了。这是一篇经典文章,日本国语教科书上也有这篇课文。多年来,我国老师教《跳水》,只用2-3课时(教师用书规定2课时),日本老师的教法,这一课用了10课时,他们做了很多阅读、讨论、思辨、对话、写作,真的非常深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叫靳家彦,《跳水》一课的教学也中先生的成名作、代表作,我1997年在郑州听先生上此课,非常精彩!那时候,靳老师已经在全国上了280多遍了(这个数字我非常清楚,记在我当年的听课记录上)。请看靳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这一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跳水。

师:这一课谁跳水?

生:孩子。

师:还有谁跳水?

生:水手。

师:水手跳进海里把孩子救上来,如果没有二十名勇敢的水手,孩子会得救吗?

生:不能。

师:所以,不要忘记大家。(板书:水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跳水?

生:孩子。

师:为什么跳水?为了维护自尊心,爬到危险的地方去了。怎么跳的水呢?在父亲的威逼下,像一颗炮弹,从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结果是得救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向谁学习,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文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生:水手取乐猴子。

师:这是事情的——

生:起因。(板书:起因)

师: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是事情向前——

生:发展。(板书:发展)

师:孩子走上横木,人们吓呆了,这是事情达到了——

生:高潮。(板书:高潮)

师: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在这时候出现,这时候谁出现了?

生:船长。

师: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在水手帮助下,终于得救了。这是事情的——

生:结果。(板书:结果)

靳老师教了二三百遍,都没有质疑这个“勇敢”一词,后来全国那么多老师上此课,质疑了吗?没有!我绝对不是对靳老师及许许多多教过此课的老师提出质疑,我与靳老师的课没法比,我以前也是这样教的。其实,后来有人把此课与日本老师的教法作了比较,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因为此文对日本的教法比较概括,我也没有思考。但今天的我和我们,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思维读教材时,寻找课文的思辨点时,发现到了这个“勇敢”用得不够准确,放在课堂中一试,挺有意思的,所以就成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环节。而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找到这种思辨,因此构成了我们做这个大单元教学的一个任务引领。通过在课堂中的多次实践,也感受到这种字词的教学,是值得在思辨中做的。

所以,做学习任务群,能让课文中的识字之教与传统课文之教不一样。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