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六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选读

2023/8/17 14:12:00  阅读:92 发布者: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篇精读课文以及一篇《花之歌》自读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描写的是自然景物,给学生带来的无一不是美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具有美的吸引力。

老舍以独到的笔法在《草原》中描绘了一幅辽阔静谧的草原风光以及炙热亲密的蒙汉深情;《丁香结》是作者宗璞用细腻多情的笔触描写北京城内外的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由“丁香花结”引发对人生“心结”的联想,通过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表达人生态度;《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是作者将自己代入花这一角色,从花的视角来写朝夕、四季风光。四篇课文有散文、散文诗,还有古诗词,体裁不同,但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融入了丰富的联想,抒发了独特的感受和人生思考。这也就能很好地服务于“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

课文之外,单元内与联想、想象有关的内容编排了很多。

习作要求“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重点部分写详细”。这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要求与中低段的想象类作文又有所提升,想象的角度有所变化,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体现“变形”后的生活世界和经历。也就是说这其中的想象不只是天马行空的想,所想必须与所“变形”的事物紧密相连,这可以理解为由所“变形”的事物想开去。

除了习作之外,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两种想开去的方法: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二是从事物的象征意义想开去。这是直接呼应与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想开去”。但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经验、人生阅历等限制,在想开去的角度、广度有一定的限制,这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挑战。

从这个单元所要落实的语文核心要素来看,课程内容上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提出的学习任务包括“阅读题材丰富的中外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涉及到“想象、联想”相关的语文要素,如下:

册数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上

第三单元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下

第五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上

第四单元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六上

第一单元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由此可见,发展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长线目标。统编教材根据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阶段性的要求,从低段“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只要求学生在想象中有所感受,但对感受方向不提出具体的要求;到了三下,则是去感受想象的神奇;四上提出想象与人物形象相关联;六上要根据所读的内容去想象,从单元内容的设计来看,本单元对想象的角度和广度要求更高。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从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来看,阅读要素中的“想开去”与习作训练要素中的“发挥想象”是有一定的关联。通过阅读时所积累的“想开去”的丰富想象力也正好照应到习作中想象的“变形事物”上。习作中还要求“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一些”,要想把重点部分写详细,那这个想象一定要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想联结,这样写出来的“变形记”除了有丰富的想象外,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本单元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单元习作提示和要求、交流平台的梳理,聚焦的都是想象和联想。具体梳理如下:

《草原》第3题——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丁香结》第3题和阅读链接——

“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链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古诗三首》第3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还有《花之歌》的导读与阅读链接,习作要求中提到的:“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交流平台中的总结和提示,都聚焦了联想和想象。

这样的读写结合单元,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联动,单元学习目标十分聚焦,如何将这些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为实现单元学习目标服务?结合上面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KUD目标定位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什么是“想开去”(联想与想象)。

2.什么是意象。

3.在阅读时,结合所读内容可以从多角度想开去。

4.可以通过发挥想象把文章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生将理解(U):

1.结合所读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或从事物背后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想开去能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生将能够(D):

1.阅读时边读边“想开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丰富阅读体验。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关于变形的故事。

3.在写故事时,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基于上述KUD目标的分析,本单元需要达成的概念性理解(学科大概念)是:

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突出表达意图。

理解这个大概念的要聚焦的核心问题是:读者在阅读时,如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表达意图突出出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因此“从阅读内容想开去”的这种能力是具备的,但是如何从更多的角度去想开去,如何避免出现“脱离实际,为了想开去而想开去”,这是本单元的学习挑战。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大概念和学生实际,这个大单元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

举办一场“变形记”故事大会。

“变形”故事大会,是一场充满想象的故事会。“变形记”有两个意思,一是在文本阅读中领会的作者如何“从具体事物想开去”以及读者阅读时如何“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二是以读促写,迁移策略,想象自己“变形”,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以“变形记”为话题,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从这种东西的视角来写可能的经历、生活。这个想象故事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需要立足于所变事物的角度,所写的“变形”故事内容都要符合所变之物的特点。看似随意的变形其实内在隐含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的变形为什么选择的是这种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呢?这也将成为“变形”故事会中的一个思考点,对应了本单元需要学生理解的核心大概念:通过联结和想象的阅读策略丰富阅读体验,助力习作表达。

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任务,这个核心任务,需要分解为以下几个子任务,循序渐进地落实。

子任务一:确定自己想要变形的事物。(1-2课时)

1.阅读学习《花之歌》,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在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感受想象的魅力。

2.发布核心任务。结合想象交流,顺势发布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变形记》故事大会;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变形”故事,明确自己想要变形的事物,在构思撰写“变形”故事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想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变成这种事物。

3.结合自己想要变形的事物,提前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该事物的基本信息或生活习性。

4.初步创作自己的“变形”故事。

子任务二:成为一位优秀的故事讲述人。

1.阅读欣赏名家名篇,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从多角度理解联结的阅读策略。老舍的《草原》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的相似经历,进而理解文中抒发的深厚情感。宗璞的《丁香结》由丁香花的“结”联想到人生中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传达出自己的的人生态度。《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样写的是月夜,可是联结作者的人生经历却能从相同的月夜中体会到截然不同的情感。经过名家名篇的浸润,打开学生创作“变形”故事的格局,不再只是一篇想象习作,而是借助所变之物来传达自己的心声。

2.自由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故事讲述人。

3.明确优秀故事人的成功标准。先独立梳理,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梳理。

4.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和修改“变形”故事并进行讲故事演练。

子任务三:开展《变形记》故事会。

1.小组内开展《变形记》故事会,从中推选出一位优秀故事人。

2.各小组对本组内的优秀故事人的故事以及讲故事方式进一步打磨、排练。

3.全班开展《变形记》故事会,各小组的优秀故事讲述人分享自己的《变形记》故事。

4.反思总结。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