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何郁︱沐浴先哲思想智慧,训练学生论辩思维——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说明

2023/8/16 16:36:27  阅读:36 发布者:

【摘 要】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思想深邃,文字奥义,论辩思维突出,如何引导师生有效学习,值得探索和实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课标要求,从单元主要内容和特色出发,整体设计中心任务,突出思想学习和思维训练两个重点,在课程设计上力求体现整体思维,又突出单篇学习与整合学习、课段学习与进阶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本单元的人文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先哲思想,论辩思维,整体设计与课段研发,单篇精读与专题整合,读写进阶与导向评价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是因为思想艰深。七篇文章都具有思想理论高度和深度,所讨论的问题或是哲学问题,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或是人性问题,涉及真诚、怜悯和正义,都是人生重大课题。七篇文章都认识深刻,思想宏富,思辨性强,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自然是挑战。二是因为七篇文章中有三篇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议论性著述。这又是一个挑战。教师和学生在普遍缺乏外国文化和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要读懂实在是费功夫;尽管三篇文章的翻译可圈可点,语言已经十分平易,《怜悯是人的天性》和《人应当坚持正义》两篇甚至还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清新流畅,但要真正读懂,还是很有难度。据笔者了解,有些教师面对这块“硬骨头”,基本上是能绕的则绕过去,绕不过去的就蜻蜓点水,阅读和学习走马观花,这就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本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就很弱,真正碰到有思想认识和论辩思维高度的文章,教师和学生又选择逃避,这无疑是明珠暗投的做法。对于这个单元,明知难,也要硬着头皮上,且要认真教好、学好,以帮助学生训练理性思维,提升理论学习和对人生重大问题的认识,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态度。笔者不揣冒昧,尝试作一下这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以求教于各位同人。

一、单元核心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本单元宜确定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因为这个单元确实可算是科学与文化论著研读,但笔者建议加一个任务群,这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前者指向思想认识,后者指向论辩工具。这种双重任务群的做法可能是一种尝试,合适与否也请大家批评。本单元拟设四个核心任务:

1. 认识思想魅力,感受哲人情怀

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思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恩格斯的社会分析;阅读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探讨共产党人的学风改造问题,思考正确思想的产生来源;阅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意义,思考中国革命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关系,感受伟大人物的思想光辉;阅读《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思考真诚、怜悯、正义之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作用。

2. 训练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本单元共五课,七篇文章,全都属于议论性文章,都称得上是思想精深,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虽然有两篇比较短小,但见微知著,内涵深刻。七篇文章或论述或论证或交心谈心,思路各异,语体色彩鲜明,有的娓娓道来,有的语重心长,有的条分缕析,有的层层辨析,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慷慨悲深,思维路径各有理趣。这些文章是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极好材料。

3. 学习论证技巧,习得论证方法

学习议论性文章,必须对文章中的观点、概念、论证理路、论证方法甚至是论证顺序作精细的辨析,这是学习议论性文章必做的功课。本单元七篇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概念丰富,论证方法多样,非常值得研讨和学习。

4. 辨析论证语言,学习理性表达

本单元七篇文章在语言上各呈异彩,各有千秋,都需要深入涵泳和品读。恩格斯写的虽然是书信,但在亲切自然的交谈中,对概念和重要关系的陈述却一丝一毫也不放松;毛泽东是写议论性文章的大家,语言简明活泼,议论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生活中的各种语料都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张岱年之作言简意赅,以少胜多;卢梭之作深挚优美,情意切切;柏拉图之作简直是语言的迷宫,入彀自觉,解套悠然。这些都需要深入体会和反复阅读。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1. 总体安排

本单元在教学上必须突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样化的论证方法两个重点,也就是要在人文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方面下功夫。人文素养方面要着重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思想和哲人学者的思想见识,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要突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性、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要突出思辨能力这个关键能力的训练,要牢牢抓住课文这个重要的教学“媒介”。

基于此,本单元教学拟分单篇阅读、小专题阅读和整合阅读三种形式。单篇阅读又包含教读和自读两种形式,如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宜教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柏拉图的《人应当坚持正义》宜自读。小专题阅读是指有些课文宜放在一起学习,如毛泽东的两篇论说文,研讨毛泽东论说文的思想魅力;张岱年、卢梭和柏拉图的三篇作品,研讨思考真诚、怜悯、正义之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从编者为课文拟题这个角度考虑,还可以将恩格斯、卢梭、柏拉图的三篇作品放在一起学习,教会学生如何为议论性文章拟标题,并借助读懂标题这个抓手,快速读懂全篇,这可以看作是整合阅读。最后一个课时也可作整合阅读——从学习论证语言这个角度考虑,还可以将整个单元整合在一起学习,既讨论论说文的语言共性,又讨论每篇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本单元整体设计如下:

两个中心任务:学习思想,学习论证。共12课时。

1)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读课文,2课时。

2)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读课文,小专题教学,3课时。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读课文,1课时。

4)《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读课文,小专题教学,1课时。

5)张岱年《修辞立其诚》、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柏拉图《人应当坚持正义》,教读课文,小专题教学,3课时。

6)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柏拉图《人应当坚持正义》,整合探究,学习为议论性文章拟标题,1课时。

7)本单元七篇文章,整合探究,学习论证语言,1课时。

2. 任务构架

三、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与解读

1. 环节一:学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读,2课时)

任务1:通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提示,明确瓦尔特·博尔吉乌斯提出了什么问题,恩格斯又是如何回答的。梳理阅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一边阅读一边圈画,组织师生讨论。

任务2:梳理文章主要观点,划分文章层次,填写表格,为文章做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说明】

这篇文章在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文章所讨论的问题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太会感兴趣,这会给阅读增加障碍。二是文章的内容也不易读懂,语句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概念较多,论述思维深邃,文化背景不同,这些都会增大阅读难度。因此,教读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作铺垫、搭台阶、给方法,否则学生学习会很费劲。

第一课时重点解决读懂的问题。首先要强调通读,要拿笔读书,一边读一边作批注,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标记出来,然后师生一起整理,一起解答。其次要借助课后学习提示,弄清楚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导致恩格斯要专门写一封信回答他。建议借助课文开篇中的一句话,“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以及文章后半段中的一句话,“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那么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感兴趣。而弄清楚这个问题,就等于弄清楚了恩格斯写此文的意图,也就能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需要辨析的核心问题是: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等德国青年认为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这一观点在当时德国青年中有一定市场,恩格斯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基础,但经济基础不是唯一因素,还有技术、地理基础、外部环境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必然的,但上层建筑也会出现偶然性,如历史上出现拿破仑就是偶然的,但一定会出现拿破仑那样的人物,又是必然的,这些论断比较客观、科学。文章正是基于此回复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这也是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

第二课时解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清逻辑层次,理解重要概念,这也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借助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划分文章层次,做到大致弄清文章脉络;另一个是整合结构示意图,弄清楚文章论述思路。这两点都颇有难度,建议学生分组学习,降低难度,然后教师再给予指导和点拨。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内容和结构示意如下:

【说明】

“段落层次”里的“1.2.3.”,前两个为作者自己标注,后一个为教学设计标注,教师正好利用标注这个序号,提醒学生清楚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 环节二:小专题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读,3课时)

任务1:快速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圈画出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述层次,做结构示意图。

任务2:继续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标注作者的论述方法,尝试给本文的论述语言进行分类,并作分析。

任务3:快速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整合两篇课文,尝试对毛泽东的论证艺术作出梳理和归纳。

【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解决文章内容和结构问题,认识改造学风的意义;第二课时解决论证方法和论述语言问题,学习毛泽东的论述语言。两节课各有侧重,又彼此照应。

《改造我们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示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所谈的学风很容易被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学风,也就是教育或学习上的学风。其实不是。文章所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学风,所以文章在第二部分仔细梳理了非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三种表现: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三点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做法,危害很大。文章在第三部分又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论述更加深入,观点更加鲜明。

整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论证方法和论述语言时,建议用做知识卡片的方式进行,可以事半功倍,一目了然。如下表所示:

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将其处理成教读课,一种是将其处理成自读课。但无论是教读课,还是自读课,都应该与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合起来,在“类型上”作一点梳理和探究,也就是要探究毛泽东论说文的艺术特点。建议学生通过做知识卡片完成此任务。

3. 环节三: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读,1课时)

任务:自读课文,快速圈画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梳理主要观点,学习论证方法。

【说明】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被设定为教读课文,鉴于文章结构层次清晰,语句理解难度不大,作自读课文也很好,因此建议自读(设定为教读也可以,读深入一些,甚至可以安排2课时)。如果安排1课时,正好可以探索一下长文短教的方法,特别是议论性文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读呢?第一,在规定时间里(预计10~15分钟),拿笔读书,快速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快速把握一篇长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第二,分组学习,每一个小组做出一张思维导图或结构示意图,不求完全一致,但要大致反映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第三,选取文中的一到两种论证方法,练一练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出示思考题。第四,课外查找“两个凡是”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解放思想”会成为时代变革的号角和呼声,将所思所想制作成一张知识卡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和结构示意如下:

【说明】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理论研讨,谈如何看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分析如何做,重点都是谈革命导师如何做,先是勇于坚持社会实践检验,做出榜样,后谈革命导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如何不断修改自己的理论思考,继续做出榜样,可谓层层深入,不断推进论述。

思考题:

1)一篇议论性文章的思辨性,有时候是通过立论和驳论相结合体现出来的,本文在这方面作出了有效的尝试。请从文中选取一两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此题旨在学习论述方式)

2)本文通篇都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问:一、二部分和三、四部分是怎样的关系?试作分析。(此题旨在掌握论证结构,厘清结构上的逻辑关系)

4. 环节四:小专题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读,1课时)

任务: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注意,不要干巴巴地学习理论文字,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说明】

此学习任务意在将前四篇课文整合在一起作专题阅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也算是一次哲学学习。可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具体实例进行研讨,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特区建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等。学生应该先充分搜集、整理材料,理出头绪,再结合四篇课文的理论思想进行学习。可撰写学习报告或评价报告。

5. 环节五:小专题阅读《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教读,3课时)

任务1:通读三篇课文,思考:真诚、怜悯、正义之于人立身处世的重大意义。(1课时)

任务2:快速阅读三篇课文,在三个学习任务中选取一个来做:(1)为什么“真诚”会成为一个人写文章的重要因素,请联系张岱年先生的论述,试着回答。要求写成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2)论辩: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孟子也说人性本善;霍布斯认为人天生就是恶人,荀子也说人性本恶,以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你更赞同哪一种?试着组织一场简易的辩论会(40分钟左右,注意参看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大题第1小题),要求:辩论双方均须用到卢梭这个例子。(3)请为苏格拉底的从容赴死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以表达你的敬意。(2课时)

【说明】

任务1用一个课时要求读书,通读课文,充分熟悉三篇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同时也试图将三篇课文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集中围绕一个大主题来思考。每一个人立身处世,都会碰到这三个问题——真诚、怜悯、正义,这三个问题密切关乎人生的宏大主题,关系到做人做事,关系到普世价值,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任务2用两个课时整合学习,统一设定主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学生或分组学习,或独立学习,但在一个班级里,三个任务务必都有人来完成,这样才能达到整合与碰撞。建议(1)(3)两个任务1课时,任务(21课时。其中第三个小任务还有另一种设计途径:联系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大题第2小题,讨论苏格拉底的从容赴死到底是“智”还是“不智”,也可以写成一篇小作文。

6. 环节六:整合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教读,1课时)

任务1:这三篇课文的标题均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得合适吗?请组织小组讨论。

任务2:联系《改造我们的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辞立其诚》三篇课文,进一步讨论议论性文章拟标题的原则。请将总结出来的标准原则制作成一张卡片,用于以后评判标题。

任务3:请试着用总结出来的标准原则给下列标题打分,并说说理由。

【说明】

这是一节整合课,围绕为议论性文章拟标题展开。基本环节是由读到思考再到应用,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读写训练过程。为议论性文章拟标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评价标准,好像拟成什么样都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本节课想在这个方面作出一点尝试。

7. 环节七:单元整合阅读,七篇课文(自读,1课时)

任务:快速阅读七篇课文,梳理七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论述语言,学习有理性有分寸、客观科学、富有个性地表达观点。

【说明】

这个任务可紧可松,安排一个课时可,安排两个课时亦可,主要看教师和学生的取舍。本次教学设计安排一个课时进行。

具体步骤为:第一,每位学生从七篇文章中选定一篇,谈作者的论述语言特点。要求至少从文章中选取三个例句,且三个例句要呈现出不同的词句特点,比如引用他人语言、多用成语俗语、比喻论证等;说明喜欢该篇论述语言的理由。第二,在小组里与同学一起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第三,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班级发言,要求写成小卡片。教师注意组织评价小组,尝试给发言的同学打分。非评价小组的同学每人有一票选择权,为发言的同学投票。最后依据两方投票结果,评选出发言优秀者。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210(上半月)]

转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