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有所悟 文学的眼睛,创意的表达——姜树华老师《海上日出》课堂实录及赏析

2023/8/15 10:22:40  阅读:4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行走的yun ,作者董天云

周末,有幸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姜树华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连着两节课,一共九十分钟,听者没有任何疲惫感,太精彩了!恰似欣赏了一场高雅的音乐会,身心愉悦。

姜老师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新视角角度,为在场的所有师生展现了一次视听盛宴。

[课堂实录]

一、预读,初感“奇观”

1.交流课文印象

师:预习过课文吗?文中的海上日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美丽的。

师:我希望听到不同的答案。

生:壮观的。

生:让人身临其境的。

……

师:作者在课文中用哪一句话写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师:作者在问我们,其实他是在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这是伟大的奇观。

(板书:奇观)

师:作者用丰富的情感告诉我们什么呢?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

     ————————— !

师:作者为什么用了句号,没有用问号和感叹号?

生:用问号表现更加强烈。

师:请你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感情来。(生读)

2.读出字词印象

师:作者在所有的词语中都蕴含着这样的感情。

(依次出示三个词串,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导读出重音和感受。)

词串1:负者重荷冲破云霞

词串2:走进云堆 直射水面

词串3:镶了金边冲出重围

师:哪一行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读)

两个“冲“,哪一个力量更大?读出这种感觉。

词语是有感情的,还有哪个词语呢?

生:镶。

(出示

师:把“镶“换成”包、裹、围、贴、装“,哪一个词语的感觉好呢?

3.感受日出印象

师:三行词语,作者写出了日出的三种不同状态和三种天气,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写天晴时、多云时、黑云时的段落,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写作文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有规律。

再看看课文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师: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写景的文章?

(《观潮》《美丽的西沙群岛》《火烧云》《海滨小城》等)

师:回想一下,老师教这些课文时是怎么教的?

(抓景物 颜色 不同变化  位置等)

师:还有抓住不同时间的变化,比如《金色的草地》一文。

归纳总结出写景文的基本写法:写变化。

(赏析:姜老师课堂开始就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心句,通过问号、句号、感叹号的对比,体会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感情作用。

抓住三组表现日出的不同状态和天气的词串,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语包含的感情,用换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找出作者写作日出不同状态的规律,把握文章结构。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姜老师没有进行任何解释,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和对比中体会感悟语言的魅力,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归纳写景文章写作上的技巧。)

二、精读:品味“奇观”

1.搜集信息,感受“奇观”

1)出示2-3自然段,读一读,圈出时段、颜色、形状等变化的词语。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补充。

1汇报描写时间的词语。

重点指导“一刹那间“的读法。

2汇报描写颜色的词语。

小结:用回忆学习,抓关键词语,找出了写景文章的特点。

指名读23自然段描写日出的四个场景的句子。

师:四个时段,四个场景,写出了日出的变化。所以,在学《海上日出》的时候,我们也要牢牢抓住日出的变化。(板书:变化)

2)根据四个表示时段的词语说说海上日出的变化,同桌互说。

转眼间 过了一会儿 到了最后 一刹那间

指名学生叙述。

:有好多句子都不是课文里的,把你说的放在课文第23自然段旁边一点都不逊色。还有谁想说?

师:其实,我们掌握了规律,把握了时段,然后无非就是色彩在变化,形状在变化,然后景物就写出来了。很好!同学们,到此刻为止,我们似乎一直在回忆写景的文章怎么写,包括刚才也在用这些方法。

大家学写景的文章没有问题,当然《海上日出》是著名的作家巴金的著名的作品,所以不能这么简简单单地学,我们要进一步走深。

巴金爷爷的妙笔在何处呢?(手指板书“奇观”的“奇”)他在何处能够把“奇”体现出来?刚才我们所有的过程都没有能体现出他的奇特来。接下来重新读2-3自然段,找找哪些词、哪些字就能有“奇”的感觉?

(赏析:姜老师能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复习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词语,通过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的系列任务群,结合文本特点,再一次训练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方法。当然,这还不够,还要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聚焦变化,品味“奇观”

出示:(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好好体会巴金笔下海上日出“奇”在何处,用“——”画出;

2)在组内说说“奇”在何处,并朗读出“奇”的效果。

交流汇报景象变化的“奇”(景象、动作等);快慢变化的“奇”。

师:真正的大家不只是写时段、颜色,还写出了形状的变化,这是顶配。

师: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把他吃进肚子里。你喜欢哪一句就读那一句。(指名学生读)

看看是不是把句子吃进肚子里去了?经典之句要把它吃进去。

小结:作家抓住了景物变化,但他写的景物变化又与常人不同。

三、比读:不同情形中的“奇观”。

1.比读有云时两种情景日出“奇观”。

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用“——”出海上日出“奇”在何处?朗读出“奇特”效果。

师:有奇特之处吗?

指名读,说说奇特在什么地方。

1:(读句子)奇特在势不可当的力量。

2:(读句子)奇特在穿透力很强。

3: (读句子)奇特在光亮很强。

2.比读不同作家笔下的日出“奇观”

师:写日出的人很多,作家也很多。

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芦花《大海日出》。(生配乐朗读)

师: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1:壮观。

2:观察细心。

3: “屏息凝视“说明作者观察很细心,很期待。

4:“一点猩红“,多么迅速的出现,作者都能观察到。

师:但凡大家都非常细腻地观察,其实自然界从来就不缺少自然景观,特别是奇观,关键在于有没有捕捉奇观的眼睛。

(赏析:抓住“奇观”,进行深度学习,体会巴金作为文学大家在写作上的高明之处。再通过群文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看似不经意间的练习,其实重在告诉学生生活需要发现。)

第二课时

一、创作:描述自然“奇观”

1.欣赏“奇观”。

师:练练眼力。(播放视频)

师:看到什么了?

生:海上月出。

师:如果我们来写,要抓住什么来写?

生:变化。

师:抓住哪些变化来写?还要抓住什么来写?(时段、颜色变化、亮光、奇特等)

2.表达“奇观”

师:看来大家抓住了写景的方法,那大家来写一个《海上月出》的片段。

提示:一行间着一行写,便于修改,找不到灵感就抬头看看视频。一定要把变化写出来,至于什么变化,你抓住哪个变化就写哪个变化。

学生练写,指名读,评价,提写作建议。

师:这么多同学提出修改建议,说说你打算怎么改?

(赏析: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进行小练笔。在小练笔之前,通过提问让学生先表达写作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再次播放视频,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连在场的我也有了表达的欲望。

现场听到学生的小练笔语言生动,能抓住海上月出的特点,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再次创作。本以为,课堂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没想到,高潮还在后面。)

二、研读:体会奇观的“伟大”

1.品味写作意图

看看巴金爷爷怎么说?

“我写文章,是有话要说。”一一巴金

(出示45自然段)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师:读45自然段,体会奇观的伟大,品读出不同寻常的感觉。

师:他有话要说,你读懂了吗?

生:新时代少年,上进的心。

师:(指向第4自然段)你眼前还是太阳吗?(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指向第5自然段)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小结:看黑板,巴金爷爷写景抓住了奇观、变化描写,把景写成人,这是最大的变化(板书:景——人)所以,最后才说这是——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板书:伟大)

(出示第1自然段)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师: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刻苦、有太多感受)

2.走进作者内心

师:巴金爷爷话里有话,也许是说,要冲破困难,看到光明。也许是说,先苦后甜,要慢慢地努力上升。《海上日出》是他的作品《海行杂记》其中的一篇,他想把自己在海上旅行的所见以及感受告诉大家,

眼中景源于心中情,再默读全文,触摸巴金那颗火热的心。(展示全文)

默读,交流。

三、创作:融入奇观的“伟大”

1.二度创作提升

师:日出给人以力量,月出也会给人们以不同感受。【再播视频】这会看,已不是简单的月亮,你看到了什么人?(环卫工、食堂阿姨……)

删改刚才写的《海上月出》片段,把景看得更像人。

2.学生修改。

(指名读)说说修改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人?

3.拓展作品阅读。

写日出的人很多,写月出的人也很多。

出示:巴金《海上生明月》(片段)

师:有什么想说?有什么很特别的感觉?(指名说)

再次体会“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写作妙境。

师:我相信同学们又有了修改文章的冲动,请大家课后修改。下课!

(赏析:这一环节,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也正是姜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的功夫所在。正如那冲出重围的太阳,绽放出万丈光芒。“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教师的直接说教,一切水到渠成。

根据巴金 “我写文章,是有话要说”这句话,引领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不得不佩服姜老师的独到之处以及他对文本解读的深刻之处。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再通过巴金《海上生明月》片段展示,引导学生对小练笔进行二次修改,把景物描写融入情,融入人,课堂完美结束。)

【总评】

《海上日出》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现在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原文出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对海上日出的景象进行了细腻描写,与此同时,作者从多个方面对海上日出的动态变化进行了传神的描写,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

多年来对于写景散文的教学,习惯了找作者的细致观察之处和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简单的关于观察的训练。

姜树华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这节课,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新视角角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写景散文的学习和写作必定会开花结果。

一、生长文学之“童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童眼”,即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的眼睛。

“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2022版语文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利用文本中鲜活的形象,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通过充分的想象,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紧扣“变化”和“奇观”,通过听说读写系列任务群路径,进行思维的发展提升练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设置的情境中,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同作者一起观察、想象、品味、思考,从中悟得情感,习得方法,学会了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二、生长创意之“童言”

“童言”,即一口或一手文学的表达。

日常教学中,语文难,习作难上加难。统编教材从低中段开始注重学生积累新鲜词语和新鲜句子。

姜老师运用词串教学,让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读出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把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吃进肚子里,设置情景,师生有感情地合作朗读重点段落。一次次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其中的哲理,积累语言,为习作表达做好语言支架。

三、生长真善美之“童心”

“童心”,真善美的“童心”,美好的、纯净的、有童趣的那颗儿童之心。

姜老师在自己的讲座中说忌讳标签式德育,他在课堂中也是这么做的。深度解读文本,走进作者,层层深入,联系作家,联系写作背景,群文对照阅读,学生已经感受到景中渗透的情,景中包含的人。

“天雨不润无根之草”,孩子们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课文,文章表达的情感已经深深植入心里,因而习作的精彩语言也就自然流露。

课堂上,姜老师还善于循循善诱,表扬激励学生。

整个课堂,当有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总是拿着话筒走到学生跟前,弯腰跟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朗读习作,他也会站在学生后面跟着一起朗读,频频点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校长,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设计师。

聆听他的课堂,陶醉其中,心里写着大写的惊叹与敬佩。

转自:“吴娟利语文研修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