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中·教研科研质量提升年】暑假思考题:怎样打造一个以“动力系统”为中心的班级?

2023/8/1 9:38:57  阅读:47 发布者:

这个话题来源于近期走访学校的观察:教育现场离不开评价,但评价的目标是成为动力,而不是划定标准和推动比赛。很多时候我们拿着太多的标准,带来了过度的评价与竞争,一定意义上导致了动力的不足。

什么叫“以动力系统为中心”?看上去这是一个特别“未来”的教育话题,其实只是需要回到更科学育人的“本来”:一切的研究,都要以提升学习与成长的动力为目标;一切的设计,都要以降低无意义的能量损耗为目标。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个动力系统的进步史——

手矛、木箭、铁箭、枪炮、导弹......

竹排、木舟、小船、轮船、远洋巨轮、航空母舰......

人车、牛车、马车、水车、汽车、火车、高铁、飞机、航天器......

大家看出规律了吗?最初没有动力系统的时候,人是唯一的动力;有了动力系统的不断升级,操控动力的人并没有消失,但系统不断加成所带来的结果已经千差万别。

打造以动力系统为中心的班级,就是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班级育人的科学进步——通过对班级软硬环境、机制、工具、脚手架的系统设计与环环相扣,在同样一位班主任的手里,降低压力,提升动力,孩子们的生命样态就会产生神奇的改变。

今天的绝大多数班级以什么为中心?

全校一体的规范管理:这样的班级管理以学校统一标准化管理为中心,再根据班主任的特点有所侧重;

整齐划一的行为习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全班一致性的目标,所有人都要求做到相同的习惯;

事无巨细的评价打分: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上百个行为习惯打分点、课堂表现积分点,从周一到周五全覆盖;

班级事务的流程管理:班主任每天以无数的琐事为中心:明天穿什么校服、回家做什么作业、清洁哪个组打扫、活动该怎么安排......

活动比赛的高光时刻:班级荣誉以年级、校级活动比赛为高光时刻,能够为班级荣誉加分的同学,成为师生心目中的榜样......

它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以评价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如同“良田”,长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庄稼”,其余的“物种”没有生长的机会——

学生个体缺乏自我表达与自主管理的流程安排、时空场景;

形式主义、目标单一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渐渐失去内驱力;

好学生总是班级中的少数,失败者总是大多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比较的力争上游,导致丛林法则主导的思维模式;

为了在同一个目标下力争上游,赢得老师关注、同伴赞扬、家长喜欢,几乎所有学生都在培训班里补成绩,或者补素养......

班级转向以动力系统为中心,

意味着什么?

以动力为中心的班级生态是“森林”的样子,每个孩子就是一个“物种”,每个“物种”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最大的可能,蓬勃生长——

这样的班级引导自我发现,鼓励自主表达,支持自由创作;

这里的学生自主进阶、自我管理成为学习本能;

班级生态、场景、机制让学习过程轻负担、高效能;

班级评价不以分层次论好坏为目标,而以推动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成长为目标;

老师、家长的角色从管理规训为主走向引导与支持为主;

大多数学生每一场真正的自我挑战,都有勇气去跨越;每一份真正的自我进步,都有可展示、可分享的平台......

班级动力系统搭建的关键行为

班级动力系统搭建的首要原则:全部行动都要以推动学生爱上班级、爱上学习、渴望真实成长、学会自主进阶为根本目标。

改场景

场景就是我们的教室空间布局,是师生教与学的资源支持、生态背景、关系影响、情绪调度等无声的设计。比如:

1

相互看见的展示:

教室内外精心设计各类展示区:挑战任务达成、个人进阶目标公告、社团招募与运行、学习方法机制、阅读成果展示等。

2

挑战式阅读书架:

设立以学生成长关键问题分类的班级书架,推动以挑战任务自主选择为抓手的阅读展示计划,重构教室及走廊区域的班级阅读生态、阅读质量。

3

主题收纳系统:

帮助学生轻量化上学与放学,减少学生书包重量。优化教室柜体设施,成为支撑学生养成自我管理习惯的物品收纳空间,以及提升教师工作效能的教具共享收纳空间。

4

工具共享机制:

让忘带学具的学生依然可以正常上课。常用课堂学具、美术类工具共享;每学年必备的数学工具共享;清洁工具共享;运动器材共享……

5

班级里的生活教育:

比如,家委会牵头,班级(学校)统一餐盘,减少学生自带饭盒的负担,模仿日本的午餐教育,让共创学习的生活教育替换日常负担。又比如生日故事会、教室里的镜子等安排。

6

班级儿童设计师计划:

把班级环境布置与改造分成小模块项目,拿出来让孩子们参与设计,不断征集班级环境改进方案,成为班级的可持续项目作业。

搭平台

班级平台,是每一个孩子自由创造的地方,自主展示的地方,自然交往的地方,也是资源充足的地方。比如:

1

班级“立项目标”展示平台

设立“班级秀时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申请立项“挑战目标”,班级提供个性化的展示机会和进阶表彰。

2

家庭“成长目标”共创平台

鼓励发起以某一成长目标、真实任务为核心的家庭共进目标,比如“周末亲子读书会”,“儿童设计师”共创品牌等,感兴趣的主导教师参与指导与协作。

3

学生“个性化社团”创建平台

支持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发起个性化社团,让学生成为“主创者”,班级提供学生自建社团的“路演”机会,学校和家委会评估后提供社团学习渠道及教学资源。

4

学校公共资源赋能平台

校园管理的首要价值不是整齐划一的美观清洁形象展示,而是以学习赋能为目标,以为学生平台的创建提供场景、资源、思路、可能性为管理原则。

动课堂

课堂的好坏,是班级动力系统最重要的一环——对学生而言,课堂是学校里占据时间最长,关注度最高,自我价值与进步感受最明显的环节。

班主任如何推动课堂改进的方向?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可能。但首先,班主任也是学科老师,要主动先从自己的课堂改起;也要用好可行机制,团结学科教师,共同基于脑科学的认知规律,重新打造课堂模式。

走进今天的大多数“好课堂”,师生的教与学都似乎“太顺了”,孩子们迅速而正确地回答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但是我们看见,学习者没有遇见让自己停留的挑战,没有沉默就没有深度。高质量的课堂需要一场真正的进化:课堂的首要原则,必须是学生积极而自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强引导。

假如速度慢下来,进度究竟如何完成?挑战如果加上去,深度怎样才能抵达?学生如何才能经历大家一起登顶的突破感,而不是专注在我是不是抢先举了手?一堂课反复推导一个问题,层层抽丝拨茧,反复把玩规律,再留时间自由发挥,创造应用,是不是我们更应该设计的好课?

上任务

越是有挑战又够得着的任务,越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驱力。这里为具备研究能力的团队提供暑期教研的两个建议一个目标:

1、大作业系统:依据每一学期的课程及活动安排,在学期初就设置“课程目标+活动目标+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大作业系统,把多件事情做成一件事。如,夏季任务,可以将学校的“季节性种植活动+劳动课程任务+学科课程+家长进课堂+每周家庭作业”融合成一个项目,在一个“学季”的时间周期,课程+活动+家庭作业形成一个深度学习目标及成果展示。

2、家庭作业手册:家校作业分别管理,按学校课程计划整合一本作业手册,将学校课堂任务和家庭作业分开,学校书籍留于校内,家庭作业手册作为每天的家校学习流动沟通手册。

3、上述两者整合为一个目标:班级长短作业项目学期一本通。

轻评价

优化班级素养评价:除了少量公共原则性评估打分,倡导多数按学生发展情况自定义,设计六年分阶段的素养目标,即学生个体参与制定分阶段发展目标,配合学生自己的“挑战任务立项”,设置周月期“主攻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

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一线教育,迫切需要以五个方面的认知,走向更加彻底的素养立意评价改革:

1. 评价目的是启动每个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方向感,是致力于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动力系统”,而不是指向一个班级、一所学校外显行为的整齐划一。

2. 标准制定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关键品格,底线准则,容易办到”,不能事无巨细,尤其不能过高标准。归根结底,我们不能用“无限的评价”去培养心智有限的人,而应该用“有限的评价”,培养心智无限的人。

3. 评价手段要以激励为主、做评一体,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尽最大可能将成长报告制作和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可能的情况下,要借鉴“游戏化”的做法,即角色选择、角色规则前提下的自我进阶,并以此创建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库和评价方式。

4. 评价者要学会对儿童有信心——即便此刻未能达到,也要知道,孩子们只要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兴趣点、展示台,我们希望学生达成的那些素养,就自动开始生长。

5. 评价实施必须伴随师生良好的关系与对个体的了解;所以用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画像,指向自己的优势特长,比简单的分高低、论好坏更重要......

促关系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因为人生的全部追求,学习者的动力源泉,无非就是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建立更美好的关系。这是不可动摇的人性,也是教育可调度、可运用的良性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级工作的最关键目标,就是首先建立美好关系,其余的美好才会自然发生。

在这一点上,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有价值感的自我关系:发现自我、看见优势,解决问题、挑战难题,看见自己的价值,找到行动的意义。

设计有促进感的同伴关系:学习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兴趣社团+社会实践。

建立有安全感的师生关系:老师蹲下来,看见具体的个人、表扬具体的进步、传授具体的改进。

推动有伙伴感的家庭关系:让父母与孩子互为成长伙伴。

再例举一些具体的做法:

1. 不断推动学生看见自己的目标,成为自己的主人:参与制定个人及家庭成长阶段性目标。

2. 推动家庭之间发起成长目标动力小组:在班级内发起以家庭为单位的“成长目标动力小组”,形成家庭参与的阶段性成长计划,建立家庭为单位的成长小组项目微信群,日常共享成长打卡,成长周期达成后小组单位在班级展示分享。

3. 教师走向角色转换: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者转换成框架设计者、标准把握者、目标助力者,成为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支持者。

4. 家委会展开资源与项目深度协同:建立达成共识的家委会公约;确定家委会共同学习内容;展开家庭成长建设;每学期按家庭成长建议目标分类,认领家校共建活动的主题,将家庭自我成长建设与“家校活动”做成一件事。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成功建构班级动力系统的前提,是班主任持之以恒地在行动中优化迭代并自我破茧,不断突破个人喜好和原有经验,以开放的心态,扩大学习边界,提升认知格局。

请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一间教室的决定者,能用一间教室的高度和宽度,提升一方“小气候”的幸福指数,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命成长学习场。

来源:新校长传媒

转自:“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