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评价一堂课是否具备“新课程下的课堂观”

2023/7/31 15:42:16  阅读:37 发布者: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观呢?新课程改革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学习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活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01

新课标下课堂观的内涵

1.价值观

1)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文化价值。

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例如知识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方法价值。

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要让教师们明白:方法的教学是最终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道德与人格价值。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道德养成和人格健全的过程,职业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道德示范和人格展示,因此,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所要求的,是教师职业特定的职责所要求的。

4)课堂教学的生命发展价值。

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生命发展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必须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学过程,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只有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高度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的真正含义。

2.教学观

1)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与互动”。

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和单方面的接收信息(例如学生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或者可以说,“没有师生交流的教学等于没有发生教学”。“交流与互动”是“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各学科新教材的“精神内涵”。传统教学观念中以教师单方的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单向传授式”教学形式必须废除。

2)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下,教师不是学生的的“主宰”和“领导”;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和学术平等”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3)教师要从根本上改造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服务”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3.学习观

1)学习的本质是“做”。

没有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常常是无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构成过程要素,学生的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提出“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的口号。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

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对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4.过程观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过程的特殊性,在许多教育活动中,“过程即目的,过程即结果”。

“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在过程中形成能力,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在过程中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评价观

提倡建立多元智能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评价和指导需要放眼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以及实践活动均成为评价要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鞭策与促进。

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六度”,即: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自主、开放、活跃、创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主动、体验、表现、感悟。知识技能的整合度:识记、理解、操作、训练。师生情感的亲合度:交流、互动、亲切、和谐。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延展度:再现、升华、迁移、构建。

02

新课标下课堂观的评价标准

1.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

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6.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

好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有思考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给青年教师: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作者杜振发、王伟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