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技能训练:导入技能要素及其操作要点

2023/7/31 15:32:25  阅读:78 发布者:

01

导入技能解读

1.导入技能定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

2.导入技能说明

导入技能是教师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技能。导入技能的心智技能是教师能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动作技能是在课堂中恰当地应用所设计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程或新内容的兴趣。

导入技能也是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并经常与提问、观察、讲解等教学技能整合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老师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而新课导入,是引出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导入技能是优质课堂的重要保障。

3.导入的功能

1)引起学生注意。学习是需要信息的获得,也就需要注意参与。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停留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中或者课间休息的娱乐兴趣里。能否由“课下”导入“课上”,转移同学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效果。在开始课堂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对它不熟悉,不感兴趣,教师应用导入技能,能够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学习活动中。

2)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将要开展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学生认知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用导入技能让学生原有的认知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显性化,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盼。

3)促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行动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机作用成分有推力和拉力,推力实质上是指学生的一种认知需要;拉力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教师良好的导入技能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产生认知需求和形成学习期待,让学习动机的两个因素在导入环节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状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02

导入技能要素

导入技能由问题情境、知识衔接、目标指引三个要素构成。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知识衔接

知识衔接是指在导入中,要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经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导入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逻辑开始。

3.目标指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对教师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是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逼近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作用。

附:导入技能要素与指标。

03

导入技能要素的操作要点

1.问题情境创设的操作要点

首先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步步倒推,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识具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内容,确定问题情境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其次,设计具体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这对矛盾。

1)问题的障碍情境。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的一种问题情境。

2)问题的发现情境。就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知识的一种问题情境。

3)问题的解决情境。就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问题情境。

2.知识衔接组织的操作要点

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问题情境中潜在的矛盾或差异表面化、激化,被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出与新内容相关的内容,与新内容形成对峙。

1)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通常通过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活动,对照新情景,发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该方法在导入时需要注意:

要提示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的学习。

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契机。

要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习题,使之与新内容之间有一紧密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讲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

不同学科导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音乐、美术、体育等技能性学科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传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外语等文科类学科则常借助于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学、地理等理科类学科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该方法在导入时需要注意:

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体验或素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所有学生的情绪。

所选择的内容要与新学习内容有关系,但又不明白为什么有关系的现象材料。

教师要在关键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思考。

3)从实验现象中展现新知识。以已知实验现象或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对比方式产生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通常是在新知识所要求的感性经验是学生所缺乏的,或在生活中虽有所接触但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和思考的,或需要有鲜明的表象时采用。从实验现象中展现新知识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该方法在导入时需要注意:

实验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学习新内容服务。

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感受新知识。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在所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参与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创设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该方法在导入时需要注意:

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

当情境内涵比较隐蔽时,教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3.目标指引实现的操作要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对教师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是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逼近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作用。

具体的方法就是对问题情境的导入活动进行概括,提出下面教学的认识主要问题;其次是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的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途径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学习期待。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 · 中学地理》(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编写),作者李春艳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