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高考一轮复习:毕业季名校校长寄语及作文素材

2023/7/13 9:33:39  阅读:38 发布者:

王树国校长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尽管我们经历着风雨,但是我真的不想把我想跟大家说的话留在以后,因为这个太重要了,需要我们大家达成共识。刚才,卢建军书记、教师代表、校友代表都对大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阐释他们对你们未来人生道路所感所悟。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在我们这个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跟大家讲三个词:新时代、新赛道、新征程。

第一,新时代。何为新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你们经历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训练,你们走向社会,将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这个新时代,将会改变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程,你们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为什么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改变人类社会未来进程?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仅仅是在某个单项领域取得进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全方位的“爆发”,它是一个质的跃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拐点。当你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你们正经历这样一个巨变,这个巨变会给你们提供一个大舞台。

第二,新赛道。各项新技术层出不穷,出现了若干新赛道,原有的赛道已不适用了。新赛道将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而我们国家民族复兴的大业与此同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你们能否开辟新赛道?能否引领新赛道?能否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这将考验着我们每个有志于报效国家的人。而我们是谁?我们是西迁精神的传人,我们是交大人,交大从诞生那天开始,就心怀家国情怀和国家兴亡,我们始终承担着国家使命。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勇于开辟新赛道,在新赛道上做时代的“弄潮儿”。

第三,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谈何容易?大国博弈、区域地缘政治、技术封锁……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只有大胆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我们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履行我们的职责,展示交大人的风采。新征程,需要我们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我们的胆识,需要我们科学的思考,需要我们超前的思维,需要我们去规划未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好当下工作。

当你们走向社会,面临着若干机遇,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很多问题等待着你们去解决,很多赛道等待着你们去开辟。未来发展之潮流,你们应该是“弄潮儿”!

我由衷地祝福大家,祝福同学们!

在这个新时代、新赛道、新征程上,再展交大人之风采,让交大人为世界之光。

祝福大家!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

拒绝躺平,攀登顶峰

栀子花香、离别情浓,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天,35402023届本科毕业生将完成学业,奔赴世界各地,踏上人生新征程。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向悉心教导大家的老师、辛勤抚育你们的父母、关注帮助年轻人成长的社会各界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复旦118年的历史中,同学们是比较特殊的一届。短短几年大学时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样的历史时刻,亲历了脱贫攻坚千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开启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更克服了世纪疫情的重重考验。大家坚忍不拔、团结勇敢地迎接挑战,不仅顺利完成学业大考,也交出了优秀的青春答卷,收获了成长、责任和担当,证明自己有潜力担当大任、掌握未来。我代表母校和老师们祝贺大家:毕业快乐!

毕业是学业生涯的一个句点或者分号,更是同学们奔赴广阔天地奋斗的序章。在求学期间,一些同学通过不同方式向我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我理解大家,此时此刻既有对毕业的欣喜、未来的期许,也有对未知的不安、前程的忐忑。抗疫三年,世界加速改变。比如,“躺平”成为一个网络热词,萦绕在你我身边。大部分人只是口头上纾解压力,有的在生活中选择降低物质期望和追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精神上的消极淡漠、怀疑奋斗的意义。

各类信息和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影响到年轻人,增加了一些在校同学的焦虑和彷徨。最近,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了一次2300多名本科同学参加的调研,逾六分之一受访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选择“躺平、降低期待”,有超过五成学生对“长远发展”表示“压力很大”或“较大”。调研还显示,虽然同学们在课程、科研和毕业去向方面同样感到明显压力,但有近九成同学确认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理想,近八成同学对自己的整体状态和积极品质感到满意。显然,复旦园是成长的“温室”,而不是“躺平”的温床,绝大部分复旦学子都在闯关夺隘、努力奋斗。

但是,离开校园之后呢?躺平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中国社会小康、安定、开明,物质财富总体可观、基本生存不再艰难,人身安全有保障,人们可以作出选择。年轻人轻言“躺平”,不能简单说孰对孰错,但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选项。前路漫漫,必有风雨。人生奋斗要有动力,持久的动力必须是内生动力。拥有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不被彷徨困倦、不被焦虑消磨、不被挫折阻击,才能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拒绝躺平,同学们有三重内生动力:

第一,中国人不会选择认命。古往今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百年奋斗,洗雪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灵魂。在座同学应当思考,到大家知天命的年纪,能不能把一个强大的现代化中国交给下一代、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和未来,能不能无愧面对一代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不懈奋斗的先烈和前辈?使命在肩,怎能躺平?

同学们在校期间,通过亲身体验懂得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困难,如果拘泥小我,也许只能发出怯懦的呻吟;但当小我融入大我的时候,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就是江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十四亿中国人齐心汇聚的磅礴伟力,给予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底气,铸就我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骨气,激发我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志气。

新征程上,复旦人应有敢为人先的豪情、扎根人民的踏实和迎难而上的脊梁,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人民根本利益,以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勇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潮头。

第二,青年人不能自我压抑创造。欲望是创新的潜动力。年轻人是最有创新欲望和创造活力的,天赋不能被委屈,韶华不能被辜负。如果选择躺平,号称与困难压力“和解”,将是对自己莫大的委屈、天大的辜负。如果“低欲望社会”蔚然成风,将会消解创新潜能、阻碍社会进步,甚至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今年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我请教丘成桐先生:究竟什么是创新的源动力?他的回答很简短,两个字“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最本源的创新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渴望,是坚持创新、不懈奋斗的精神保证。正如刚才赵东元老师所说,因为热爱和兴趣,便能够甘之如饴,甘愿为之克服一切困难,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复旦人兴趣广泛,同学们在有许多选择的校园中成长,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兴趣、选择真正的热爱,品尝到“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滋味。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生活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人。美好的生活,依靠亲手创造。那些以为可以坐享其成而放弃劳动者身份的人,放弃的是奋斗的根基,失去的是奋斗的乐趣,并且把自己变成了历史的旁观者。希望大家不懈地用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创造历史。

第三,复旦人不会选择守成。复旦118年的历史上,如果前辈抱有守成之心,这所学校或许早已夭折。在我们的母校尚在襁褓的时候,创校先贤们就为她立下“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宏愿,然后为学校的生存奔波不止、奋斗不息。所以复旦人深深懂得,高远的理想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去实现,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

复旦人的字典里没有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一周前,裘新书记寄语赴西部、基层和重点单位就业的同学们:“干卓越的事,做有趣的灵魂。”“卓越而有趣”,是我们对复旦文化特质的共同理解。复旦的求学生涯,辛苦而有趣,许多同学在大学生活中没有选择小富即安,而是为了卓越目标“自讨苦吃”,又苦中作乐、乐在其中。那份本科生调研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已经触摸到“卓越而有趣”的真谛,那就是学会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融入个人志趣,乐于接受挑战且不怕挫折,怀有乐群之心且善于合作,体验奋斗乐趣且热爱生活,练就乐观豁达的心胸,拓展开放长远的眼界。这样的文化特质,让更多的复旦人成为发现者、开拓者。

19493月,西柏坡“进京赶考”对话镌刻史册,我们的党和国家因为始终保持“赶考”精神而掌握历史主动。今天,同学们走向社会,将面临新的考验,希望大家也永远保持“赶考”状态,不忘初心、有进无退,掌握人生的主动。

亲爱的同学们!

新征程充满光荣与梦想,也必定有许多荆棘。希望所有的新一代复旦人心花绽放,踏向荆棘。如果累了倦了,欢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让母校的风倾听你的压力,让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惫。母校永远守望大家、牵挂大家、祝福大家,永远是同学们的坚强后盾、温暖港湾和精神家园!

2023届毕业快乐、青春万岁!

成都大学王清远校长:

思源致远,共赴时代之约

同学们:

盛夏蓉城,激情澎湃,在距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还有46天之际,我们在大运村,在即将迎来世界各国友人的体育馆齐聚一堂,为2023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同学们人生中的神圣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为同学们即将奔赴的未来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2023届本科生是成都大学恢复校名后招收的首届本科生,你们入校的2019年,是成大历史上一个特殊重要的年份,是在2019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落户成大并启动建设,我们迎来了成大迁址十陵以来最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和环境文化提升;是在2019年,我们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开启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一转眼,大学时光匆匆过去,今天,同学们有的已收到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有的进入到自己心仪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有的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小有成绩,而我们共同的成都大学,也取得不菲的发展成绩,我们一起,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我们一起经历时代之变,在不确定中紧握发展之锚。我们共同在这所学校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迎来二十大胜利召开,迎来虽迟但到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你们入学这几年来,中国和世界经历了很多风雨,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始终在一起,在纷繁复杂中坚持确定的理想,迈向更加确定的未来。你们的大学时期,是学校建设步伐最快的时期,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新学生宿舍、新运动场馆、医学中心从无到有,崭新亮相,全面投入使用,我们的校园功能更加完善,活动、赛事精彩纷呈;你们的大学时期,是学校内涵提升最快的时期,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进入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成为全球千强高校,泰晤士中国内地十强年轻大学;你们的大学时期,是学校国际化战略硕果累累的时期,斯特灵学院一年建成,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响力逐年扩大,在疫情困扰下仍然连续开展的暑期国际小学期和不断拓展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为同学们打开面向世界的视野格局。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只为让你们的青春与梦想,拥有更加令人仰望的平台和更加广阔的天地,见识一些宏伟和壮丽,立下远大可行的理想。

我们一起回答时代之问,塑造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新时代是青年的时代,国家对青年的成长寄予厚望,面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新时代人才需求,我们着力建设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担当有为的成大。我们引进和培养大批优秀师资,指引你们连接历史的经验与未来的创新、融汇科学的精神与理性的思考;我们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点增加到25个,15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我们涵养“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校风学风,校园的一草一木滋养你们,樱花大道、银杏大道、沧浪亭、校园停机坪,成为你们骄傲的打卡地。你们在这里冲击“互联网+”“挑战杯”“贡嘎杯”,走进科研团队、创新团队、文体运动队,学习各种硬核科技,创新理念和方法,取得优异成绩。在我们互相成就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学校的热爱、信任和期待,也读懂了你们的成长、坚持和潜力。

我们一起担当时代之责,交上属于我们的强国答卷。同学们的大学是不容易的,你们是与母校一起共克过时艰,共同战斗过的一届学子。伴随着世纪疫情,我们一起,经受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考验,同学们在抗疫中的理性、冷静、友爱、担当让我们倍感欣慰;伴随着大运村建设和大运会延期,同学们的顾全大局、理解支持让我们倍感欣慰;脱贫攻坚一线,同学们挺身而出,在雪域高原支医、支教、支农,行走的列车医疗队、充满新观念的课堂、焕然一新的乡村社区因你们而满载希望与温情。你们把各种体验转变为对世界的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指引,带着2023届毕业生最独特和珍贵的人生积累,收获了独属于你们的成长。

思源致远。身处全球竞合的大变局和创新引领的新时代,你们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一代,但也同时面临着“必先苦其心志”的考验。未来前行的路上,希望同学们以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奋斗、青春的力量,共赴时代之约,创造精彩人生!

希望同学们胸怀天下,登高致远。你们成长在催人奋进的新时代,成长在蓬勃发展的青春成大,应当更加深刻地思考和感悟过时代浪潮,体悟过命运与共的世界观、价值观。明天,你们大多数人将告别母校,奔赴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乡村振兴、创业实干、保家卫国的主战场,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何种岗位,都要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知来自时代的脉动,持续回应社会和他人的需求。有大格局,才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你的事业和人生,将在这样的家国情怀和躬身实践中更加充实美好。

希望同学们矢志追梦,行健致远。当今世界走到了秩序和技术大变革的前夜,你们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最难深造年,我们还有同学理想未竟、抱负难展,学校懂得你们的焦虑,理解你们的彷徨。我们千方百计为你们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可能,更以实际行动教会你们,征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活在当下,踏实行动。同学们要学会于焦虑下沉静,找到自己的热爱,相信坚持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要保持终身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敢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创造,在任何环境中给自己找到发光发亮的位置;要学会合作,将玻璃心打磨为钻石心,在事上练,在工作中修炼自己,在共生中实现蜕变升华。

希望同学们真诚豁达,从容致远。信息化时代,话语喧嚣,这更加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成熟稳定的心智,去守护客观、理性和文明。同学们,成人的内涵远比成功丰富,任何时候,要做一个靠谱的人,讲诚信、不敷衍,有底线;要保持悲悯和敬畏,相信人心大势,相信良知、善行和美好的东西;要涵养宁静之气,对生活保有纯粹、保有热情、保有期许,拥有闲暇读一阕小词、看一泓星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给时间书写自己的故事。

同学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关,何其有幸,你们生逢“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人生道路正在脚下延伸,广阔精彩的舞台正等待着青春的演绎。请同学们记住,成大是你们的母校,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这里永远有牵挂你的人,懂得你的人,支持你的人。与母校一起,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期待听到你们更多的好消息!

同学们,毕业快乐!祝愿你们前程似锦、一生幸福!

谢谢大家!

精彩时评

“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何以让人感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典礼上,周琪校长在致辞中谈到不久前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事迹时,一度哽咽落泪,典礼上的莘莘学子,以及无数网民也无不为之动容。

眼泪为何而流?感动因何而生?“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正是黄令仪老师这句话语背后承载的家国情怀,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2001年,65岁已经退休的黄令仪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项目负责人,为了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研发一线,从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查电路,在黄令仪等中国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一举改变了西方对我技术封锁的被动局面,避免了无芯可用的困境。

无独有偶,两天前,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王树国在雨中的致辞同样打动了很多人,他寄语毕业生要怀揣家国情怀,努力奋斗拼搏——“风雨路上我们需要勇气、胆识和脚踏实地大胆地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来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家国情怀”这4个字是他过去演讲中也曾反复强调的主题。

何为家国情怀?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和追求,那种不计报酬、不论得失的奉献和付出,那种匍匐在地、擦干耻辱的赤诚和担当,那种胸怀国之大者、攻坚国之重器的坚韧和执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家国情怀,蕴藏着创造历史、书写奇迹的伟力。邓稼先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突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核事业奋斗终身,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利器,体现的是家国情怀;袁隆平立志于“不让老百姓挨饿”,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体现的是家国情怀;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改变命运,体现的是家国情怀……事实证明,只有厚植至精至诚的家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建设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的责任是将前辈们写就的家国情怀的故事继续写下去。青年是什么样的?应当是青春无限、朝气蓬勃,而非未老先衰、暮气沉沉;应当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干,而非凡事首先考虑利益得失,奉行实用主义;应当敢拼敢闯,无惧风雨,而非患得患失、举棋不定;应当坚定把理想和蓝图付诸实践的信心决心,而非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高考填报志愿正在进行中,也是大学生们的毕业季和就业季,部分青年学子在择校择业过程中内心还不够坚定,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同时,又有些许迷茫和彷徨。很多院校领导在招生宣传和毕业致辞中都强调了家国情怀,号召广大青年在选择学校、专业和职业的过程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真正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梦想,以情怀之重打造思想高地,以担当之实开创美好未来。

习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广大青年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成长成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像黄令仪老师等前辈们一样,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这样的家国情怀与奋勇担当,在任何时代都会熠熠生辉。

链接阅读:

又到毕业典礼季,高校校长和嘉宾致辞精彩各异。与许多极具表现力的激情演说相比,周校长这篇致辞的表达技巧也许算不上出众,没有富丽堂皇的词藻,不是环环相扣的说理。然而,实实在在地打动了许多网友的心。有的网友表示,既为黄令仪老师那句话深深打动,也被校长致辞时的哽咽感染,跟着直播画面一同洒下热泪。

令周校长洒泪的科学家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她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一生都奉献给了科技事业。她曾研发出我国的半导体二极管,并带领团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退休后,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黄令仪又研制出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在她和同行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耄耋之年仍勇挑重担,坚持不懈织就万众期待的“中国芯”,这份始终如一的执着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正是“匍匐在地,擦干耻辱”的爱国情怀,正是一颗矢志不渝的中国心。

“匍匐在地,擦干耻辱”,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代代毕业生的科技长征,可以从这句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毕业典礼是青春的盛会,是重要的仪式,如同在同学们的未来航向中,打下了一个明确的锚点。选择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节点分享黄令仪的人生信条,周校长就是要告诉同学们,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先锋,这才是科学家真挚而坚定的爱国热情;要破解高精尖产业中那些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先要具备这颗硬核的爱国心。一代人有一代人要破的难关,一代人有一代人肩负的使命。眼下,在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是无法忽视的实际国情和生存挑战,而破除核心技术壁垒,用创新技术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包括国科大人在内的所有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勤学苦练、埋头钻研,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也是每一名学子规划未来时该有的视野和担当。

为什么这篇朴素的演讲如此打动人心?周校长的题目已经揭晓了答案——高校学子毕业后,要多向问题出发,努力找到解决国家实际问题、迈过坎坷挫折的办法,而不是去做什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沽名钓誉的夸夸其谈者。正是这份炽热的爱国和报国情怀,这份单纯的实干和无私精神,激起了无数学子和网友的强烈共情。

——北京晚报

不难发现,以上所列三位校长寄语有一个共同点:以情动人,将心比心,以实际行动感染人。

校长寄语中也有大道理,但因其从平常心、真性情和换位思考而来,且有自然、松弛的语境,所以,无论现场观众还是围观者,都觉入脑入心,甚而被戳中、被催泪。

作为毕业典礼最有仪式感的环节,校长寄语历来为各个高校所看重,校长们挖空心思,力求让学生家长爱听,还能吸引公众眼球。但事实上,挖空心思不如掏心窝子,再华美的辞章也可能敌不过一次真心真情的流露。

人生有许多堂课,校长毕业寄语也是其中一种。那些多年后能被人记住的,一定是以真情打动人的。

——中工网

相关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26年,鲁迅创作了小说《孤独者》,小说主人公魏连受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我的世界中,黯然神伤地品味孤独。这个故事表明,当时的中国远不具备让青年人作为自由个体服务于社会的环境。

1950年,电影《和平保卫者》问世,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内残余势力与国际不安定因素,主人公沈营长面对来之不易的胜利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拿起武器守卫珍贵的和平。

2022年,励志歌曲《孤勇者》走红,一句“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以平凡英雄、背后英雄的角度,还原出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并非正统意义中的无名英雄形象。

202371日,万余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硕士、学士毕业生共赴毕业典礼。现场,校长周琪以《站上新起点,向问题出发》为题寄语毕业生,以国科大人精神、以“国之大者”激励毕业生,勉励毕业生。他希望毕业生肩负着中国科学院人的使命和责任的强国一代,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向着问题出发!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可能不一定是某个人,可能是某个群体,也可能是某种意识,某种担当。你如何理解“国之大者”的内涵?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一个关键词——“国之大者”,“国之大者”的内涵是什么?就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民族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面对这样的“国之大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在一定程度上,材料给出了答案。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不能像鲁迅笔下的魏连受一样,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暗自神伤,而是应该将“小我”置于“大我”中,像诸如李大钊那样勇于为国献身;国家有危难之际,应该像沈营长那样,不要只顾个人安逸的生活,而应勇敢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和平年代,即使平凡,仍不忘一颗赤子之心,奋勇拼搏、克服困难,或是像无数平凡奉献者一样抛却小“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材料最后的引导语也对于“国之大者”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可能不一定是某个人,可能是某个群体,也可能是某种意识,某种担当”。因此,“国之大者”,可能指的就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精神,也可能就是指拥有这些精神的一个人、一群人。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从事不同行业,但都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题要求我们思考上述材料中的“国之大者”的内涵并进行写作,因此,我们可从选择为国贡献的志向和如何报效国家的行动上来思考。首先,我们可针对材料中的部分榜样人物,思考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将“小我”与“大国”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有何担当。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论述我们在具体的人生方向选择上和日常行为上,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和努力。

立意提示:

1.我辈当怀家国志,勇于担当善作为。

2.心怀国之大者,践行我辈之责。

3.明家国任重,效英雄前行。

4.身处人生转折点,当思为国增动能。

5.振兴中华,我辈之责。

范文展示

01.胸怀“国之大者”展现青春担当

党的20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深情寄语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谈到“国之大者”,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而青年一代,更要肩负起时代重任,心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立下“鸿鹄之志”。革命理想高于天。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言壮语中,我们可以窥见少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宏大理想;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中,我们不难想见中学时期的周恩来心无旁骛、一心报国的高远志向。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斗“十四五”,奋进新时代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主题。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唯有把个人命运系于祖国命运,将个人梦想融入时代使命,确立与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理想信念,才是当代青年的理想归依。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拒绝“本领恐慌”。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本领高下和素质高低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成才与成长一以贯之的实践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广大青年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如果遭遇“本领恐慌”,就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难以履行时代赋予的重任。

心怀“国之大者”就要牢记“明德修身”。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明大德者方可成大业。青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能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关系到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否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只有青年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方面“达标”,才能引领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良好氛围,才能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鸿鹄之志、锤炼本领、明德修身的实际行动,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中践行青春使命,矢志永久奋斗,绽放更加绚丽的青春之花!

02.心怀“国之大者”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在收获中遇见最美的秋天,也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就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作出深刻总结,人民至上、脱贫攻坚、新冠疫情等字眼证明了党在一件件大事上做出的正确领导,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从报告中淬炼初心、锤炼匠心、修炼信心,昂首阔步在新征程上描绘新篇章。

淬炼“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不忘“来时路”。“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现场报告中,“人民”也是报告的高频词之一,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和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一句铿锵话语直抵人心,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人民的利益“置顶”,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常怀为民之心,常进万家之门,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锤炼“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工匠精神,走好“脚下路”。报告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绝不会一马平川,更非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科技创新、数字转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共同富裕……

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华山再高,顶有过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尤需淬炼“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匠心,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苦干实干将工作向前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的恒心和毅力,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做出一番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修炼“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赶考信心,坚定“未来路”。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奉献其时。党史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于艰苦环境下历练实干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

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更应迈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步伐,在实干中积累干事创业的底气,夯实敢打必胜的信心,切实履好本职岗位职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03.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心得感想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务必心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绚丽盛开,结出忠诚实干担当的累累硕果,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让理想信念之“花”绚丽盛开,结出忠诚“硕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理想越远大,人的精神力量就越强大;信念越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越坚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我们党都能突出重围,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这种理想信念,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执着,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广大青年党员要把理想信念熔铸于血脉之中,传承好红色基因,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对党忠诚,顶天立地。

让拼搏进取之“花”绚丽盛开,结出实干“硕果”。

回首百年党史,我们党从嘉兴南湖小小红船到世界东方巍巍巨轮,如今已是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靠的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向死而行、向死而生的拼搏进取。如今,枪林弹雨的考验已成为往事,筚路蓝缕的进程已写入历史,但共产党人的鲜红本色没有变,斗争精神没有减,向着党旗庄严举起的拳头,始终是战胜一切困难、打败一切敌人的有力武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广大青年党员要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实干,以拼搏进取的劲头,义无反顾、砥砺前行,奋力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让初心使命之“花”绚丽盛开,结出担当“硕果”。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富强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全世界有目共睹,如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广大青年党员要永葆初心使命,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以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勇立时代潮头、战胜惊涛骇浪,续写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素材链接

“国之大者”

陈鹤琴

陈鹤琴,浙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17年获得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他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出自他手,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他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也是他创办的,他提出的学前教育理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邓小平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社会主义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乃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弓|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动”。

李振声

李振声,东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他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在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成就极大,他的"小偃”系列品种,影响力极大,尤其是"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虽已逝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袁隆平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一杂交水稻学。他的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袁隆平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已经形成了一支梯队结合、协同作战的杂交水稻技术队伍,负着将杂交水稻向纵深发展的重任。

钟南山

84岁,耋之年,钟南山院土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这正是:挂帅临危征武汉,总因非典抱忧心。餐车一角谁人识,国士无双定海针。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