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红楼梦》诗词鉴赏试题精选

2023/7/13 9:16:12  阅读:78 发布者: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2.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

11B“《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12.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下面小题。

终身误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喜冤家

·曹雪芹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13. 下列对两首判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身误》《喜冤家》是对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

B. 《终身误》以“山中高士”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高洁中见淡漠,端庄处显无情。

C. 《喜冤家》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来喻指孙绍祖,又化用“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遭遇,“喜”为虚妄,“恨”为实情。

D. 《终身误》以宝玉口吻自诉,《喜冤家》以迎春亡魂口吻控诉,两首判曲基调哀怨,满含愤懑,揭示了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吃人”本质。

14. 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试分析两首判曲在慨叹两位女子不幸命运时所运用手法的异同。

【答案】13. A【解析】A.“以现实主义手法勾勒”错,《红楼梦》以浪漫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非“现实主义”。

14. 相同点:(1)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2)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3)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不同点:《终身误》运用第三人称,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命运。

【解析】相同点:

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终身误》中的“金玉良缘”是在讲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姻缘,而“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凄美爱情。《喜冤家》以贾迎春亡魂口吻对孙绍祖作血泪控诉:先诉其不念当初、忘恩负义;再诉其淫荡成性,直把公府千金作践得魂散香消。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终身误》《喜冤家》中的黛玉、宝钗、迎春三位女子命运进行预判,借助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对三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勾勒。

都运用了典故。《终身误》中“举案齐眉”运用梁鸿孟光的典故,说明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喜冤家》中“中山狼……”一句运用“中山狼”的典故,是说迎春丈夫有如忘恩负义、不讲情面的豺狼野兽。诗歌引用“中山狼”典故,其含义暗指迎春丈夫孙绍祖有如狼一样恩将仇报。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宝钗聪慧,在婚姻中却终究难得一人心;迎春良善,在婚后却被丈夫凌虐至死。宝钗、迎春二人本身性格值得称颂,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均不幸,性格的美好与命运的不幸形成对比,凸显人物命运的不幸。

不同点:

《终身误》运用第三人称,主要描写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与宝钗相处时的冰冷感受,说明宝钗在婚姻中终究难得一人心。

《喜冤家》运用第一人称,通过迎春之口直接表达自己的悲惨命运,迎春婚嫁后一年就被丈夫孙绍祖作贱而死去,迎春的婚姻是不幸的,其结局是悲惨的,从而揭露了迎春婚姻的悲剧。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伢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山路梅花

()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14.关于这两首诗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曹诗作为一首叙事诗,通过宝玉的视角叙写了一次踏雪寻梅的经历,以“大土”“嫦娥”虚写妙玉,表现了其高洁的情怀。

B.冯诗写山路梅花,不添香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却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带来的春意,生意盎然,饶有情趣,实属旅途即兴之佳作。

C.冯诗思路清晰:先写停车揭帷去赏梅,次写下车后折梅觉春意,后写折梅后产生旅途不时想见梅花绽放的期望,最后写发自内心的赞美。

D.两首诗描写梅花各有侧重。曹诗紧扣诗题,侧重写宝玉向妙玉乞取红梅花的过程;而冯诗侧重写自己的感受,透漏出一丝怜惜和感伤之意。

15.在《红楼梦》中,《访妙玉乞红梅》是贾宝玉所作。在宝玉念出第一句时,“黛玉摇头笑道:‘起的平平。’”宝玉念出第二句时,“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请分析第二句为何“有意思”。

【答案】14.D(无怜惜和感伤之意)

15.“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虽不着梅字,但冬天惟有梅花盛开,实也指红梅,这样写梅,可谓妙法。“蓬菜”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着实贴切,又为以下的铺写敞开了大门,使全诗结构谨然,因此“有些意思”。

四、《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描写了贾府制灯谜、猜灯谜的场面。阅读下面其中的四个灯谜,完成后面的题目。

灯谜(一)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灯谜(二)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灯谜(三)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灯谜(四)

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21.请分别列出上述灯谜的制作者。(4分)

22.制灯谜、猜灯谜场面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21.元春探春迎春惜春(4分。每个1分)

22.①表现了贾府中不同人物的学识和才华;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③以乐景写哀情,增添了悲剧氛围,深化全书主旨。(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第48-49回,因薛蟠外出香菱被带进大观园,跟林黛玉学习写诗。黛玉让她以“昨夜的月”为描写对象练习。她先后写了三首,下面是第一首与第三首。

(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13.香菱即甄士隐的女儿________(填人名)。

14.下列说法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香菱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B.上面两首诗都是近体诗。

C.“玉镜”“冰盘”都是借代,指月亮。

D.两首诗体现出作者对色彩感觉敏锐。

15.黛玉评论前一首“措辞不雅”,众人评论后一首“新巧有意趣”,请具体说说后一首哪些地方优于前一首。

【答案】

13.甄英莲

14C“‘玉镜’‘冰盘’都是借代”错误,这里把月亮比喻为玉制的镜子,冰做的盘子,以显示其光清冷皎洁,亮而圆的特点。是比喻的修辞。

15.第一首语言俗套、直白;内容单薄,只是反复描写“月亮很亮”,没有表达什么感情,立意较浅。

第三首语言委婉含蓄,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有关;内容上,借月怀人,寄情于景,以“寒”为骨(诗眼),表达了凄凉幽怨的感情,有身世之慨;立意开阔深沉,由个人之思联想到普天之下游子思妇之愁。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 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

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16.《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6 分)

【答案】15.D(“开朗豪放”不对,应是“聪慧世故”)

16.赞同。理由:“卷得均匀”,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再现了风吹柳絮的情形:“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1分)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缀急有度;(2分)风吹柳絮的情形如轻盈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1分)答不赞同的,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问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②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③何妨片语时。

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②蛩病:蟋蟀将要死去。③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紧扣“问”字,既因“秋情众莫知”而问,亦因唯有菊可认作知己而问。

B.颔联紧承上联,借问菊花“花开为底迟”,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

C.颈联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清新孤寂。

D.全诗围绕“问”字,一问再问,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

16.《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本诗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15.C

【解析】菊花的生长环境是“清冷孤寂”,不是“清新”。

16.①清高孤傲。颔联描写菊花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②孤独愁苦。颈联“圃露庭霜何寂寞”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恶劣,暗寓林黛玉身居贾府,处境艰难,孤独愁苦。

③渴望知音。尾联诗人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表现了林黛玉不为世俗所理解、欣赏,渴望知音。<12分,答对要点可酌情给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①这首七律诗是在《红楼梦》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②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此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此联。(5分)

2.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6分)

【参考答案】:

1.(1)表现手法:拟人、联想、想象(答出两种即可)。拟人,“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2分)

2)语言:“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显出诗人慧心。(3分)

2.(1)“碾冰为土玉为盆”,玉盆冰土中白海棠清雅,种花之人“碾冰为土”“玉为盆”,写出种花人之高洁。

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写出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写出林黛玉的高洁、孤傲。

3)“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也写出林黛玉寄人篱下寂寞、孤独、哀怨的思想性格。

4)“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通过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深情,写出林黛玉的多情。

总之,诗中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诗人通过白海棠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以上四点答出三点即可。

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 题。

咏白海棠注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此诗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结海棠诗社时,薛宝钗吟咏之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因"珍重芳姿"而白昼掩门,既是珍惜白海棠的表现,又是宝钗自我形象的写照。

B.额联,海棠洗胭脂而现冰雪本色,倒装句突出了海棠冰雪洁白的特点,暗扣了标题。

C.颈联,谓白海棠淡极而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托物言志与比喻的手法,借海棠的形象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

16.海棠诗社,李纨评此诗第一,因为"这诗有身份"。请结合诗句分析此诗暗示了薛宝钗什么样的形象特点。(6分)

15.(3 分)D(“通篇运用比喻手法”错。)

16.(6分)①“珍重芳姿”“昼掩门”写出了宝钗含蓄内敛、稳重端庄的性格;②“洗出” “淡极”“玉无痕”写出了宝钗的娴静淡雅;③ “凭清洁”之语写出宝钗清白高洁的人生追求。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分析,言之有理,亦可赋分。

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②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③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④,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选自《红楼梦》第37回)

【注】①因有人送白海棠,探春、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就吟咏此物而举行诗赛,每人一首。②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天帝之一,掌管西方之神。五行属白,季节属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③湘帘:湘妃竹做的帘子。④月窟: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薛诗颔联是倒装的写法,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秋阶”“露砌”点明白海棠的生长环境,“冰雪”则写出白海棠的气质。

B.薛诗尾联写白海棠想要以素淡清洁报偿自然,窈窕沉默地迎来了又一个黄昏。“不语”和“日又昏”表现海棠为不能更多地报偿自然而黯然烦闷。

C.林诗颔联“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高洁。

D.林诗尾联写白海棠倦倚昏夜西风之中,用“娇羞默默同谁诉”来描绘其情态,实际上也是写黛玉自己在深闺中无处倾诉的一片幽情。

2)两首诗皆以花自况,各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作分析。

【答案】(1B.“‘不语’……表现海棠为不能更多地报偿自然而黯然烦闷”错。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体现的是宝钗的矜持稳重。

故选B

2)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答案:

1B

2)薛诗表现出其矜持端庄,稳重平和的形象。“昼掩门”和“珍重芳姿”的一语双关,写出贵族少女的矜持;洗尽铅华的白海棠淡极反艳,颇与宝钗性爱淡雅反显雍容暗合;窈窕默然地以无痕的清洁回报自然,又似宝钗的安分随时,宁静娴雅。

林诗表现出其风流高洁,善感多情的形象。首联,种花人在半卷半掩的帘与门中呼之欲出,以冰为土以玉为盆,尽显洒脱高洁;梨蕊之白和梅香进一步突出了清雅、高洁这一特质。居父丧着孝服的黛玉将自己与白海棠的形象糅合,白海棠的哀怨、深情,便成了她善感多情的写照。

译文:

薛宝钗《咏白海棠》:因为珍视这白海棠美丽的姿容,所以即便是白天也要关好房门,亲手来为它浇水。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魄。洗去胭脂才发现海棠花更加娇艳,如白玉般娇美的花瓣上的露水,是因为忧愁而流下的泪水吗?为了不辜负大好的秋光,只有保持自己的清洁高雅,在婷婷不语中迎来黄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着湘妃竹作的帘子半掩着门,白海棠花好像是用冰来做土,用玉来做花盆。白海棠花偷来梨花的洁白,又借来了梅花的品格。洁白的花瓣好似月亮上的仙人缝制的洁白衣裳,绰绰风姿好似秋天深闺中的女子在擦拭啼痕。心中的情感不知道可以向谁倾诉,只能独自的倚在栏杆上在渐凉的秋风中看深沉的黄昏。

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是一首咏物诗,该诗颔联上句描写白海棠洗去“胭脂”露出本来的颜色,下句则用“冰雪”和“露”来形容花的冰清玉洁。颈联承接上联“洗胭脂”,用“淡极”来衬托“更艳”写出了海棠花即素雅又妖娆的魅力;该联下句则语带机锋,表达了对黛玉、宝玉的讽刺,并以此衬出自己的自得与安分。尾联“凭清洁”“不语”实写宝钗自己,表现出自己的清洁和稳重。这首诗虽然咏地是白海棠,但处处寄寓着宝钗自己对自己风姿美貌、冰清玉洁,展现了她稳重大方、安然自得、宁静贞重的性格特质。

林黛玉《咏白海棠》首联上句写“湘帘”,根据平时积累可知“湘帘”是由潇湘竹制成,暗指林黛玉自称潇湘妃子,“半掩”则给人以落寞羞怯的感觉;下句则描写白海棠以冰做土以玉做盆,衬托其高洁清雅的特质。颔联乃是名句,林黛玉将“偷字”贬词褒用,写白海棠既有梨花的洁白美丽又有梅花的傲然品格。颈联描写了海棠的体态,“缝缟袂”写出了花的纯洁,“拭啼痕”则写出了花的娇媚哀怨。尾联又重新写到看花人,其中“娇羞”与前文“半掩”相对照,首尾呼应结束全篇。林黛玉《咏白海棠》同样以花写人,在她的笔下人花合二为一,句句咏物却又句句抒情,通过对白海棠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孤寂高傲、纯净贞洁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寄人篱下生活的寂寞羞怯之情。

1)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词人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