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了解高考:如何看待“教考衔接”

2023/7/12 14:54:47  阅读:33 发布者: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以下简称“新高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强调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新教学“四新”联动,协同推进。

(一)加强教考衔接

长期以来,高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并存。相对课程标准而言,《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更为具体化,加上高考的功利性,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以考定教,以考定学”,即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知识点就不教不学,教育目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异化为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2014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规定:“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以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本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阐明了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与之相对应,2020年开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其实,教学与考试二者是同向同行且相互影响的,加强“教考衔接”是处理二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考试要反映教学实践的变化发展,与教学改革的节奏与进程相协调,适度体现引领性,以考改促教改;教学要接受考试的检验,主动适应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的变化,摒弃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二者有着共同的依据和指导思想,那就是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二者也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正确看待“新与难”“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新高考之新,不仅体现在考试招生制度体系设计上,也体现在高考命题上。对考生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题型变化大,认为高考试题难度加大了。

其实在实施新高考改革之前,每年的高考试题在难度上也有波动,但都在相对固化的题型和认知模式下的变动,只要多花点儿时间,总还是能做出来的。而新高考改革后题目的“难”,则更多含有“新”的成分。而“新”与“难”二者本身就存在关联,“新”也会带来“难”。因为“新”会超出熟悉的答题套路和认知模式而带来“难”。所以,长期以来采用的“题型+套路+大量重复练习”应考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僵化了。面对新高考,很多学生突然发现刷题没用了。

高考命题内容和考查方式的创新必然带来短期的不适应。

1、高考命题的创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014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20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由此可见,高考命题的创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而不是某个部门的想法,高考命题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高考命题的改革创新,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在高中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有相关表述,更集中体现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凝练的“一核四层四翼”中。

2、以“渔”得“鱼”,破解“恐新症”

在新高考强调考查思维过程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考查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背景下,过去那种授之以“鱼”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现,机械刷题的“收益”越来越低。新高考命题向情境化、综合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拓展了考查方式和题型变化的空间,要想把题做绝、做尽越来越不可能了。

相反,授之以“渔”,让学生以“渔”得“鱼”,才是破解“恐新症”的有效策略。学生只有真正把课本知识理解到位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要在“知识—情境—知识”的“拆解”与“还原”中提升思维能力,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以大概念教学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化,以综合化教学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式、开放性教学,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空间;以开放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改变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式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面对新的题型处变不惊、应变自如。

转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