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乙卷作文试题+解析+范文与指导

2023/6/21 14:38:40  阅读:48 发布者:

2023高考全国卷作文主题

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

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

01.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本身无分好坏,而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在三个概念中,“人”处于核心地位,是最大的变量。无论是对技术的使用,还是对时间的掌控,都需要“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掌控时间”还是“成了时间的仆人”,都需要人做出选择。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就会因为依赖技术,使生活失去生机、活力,变得机械、刻板等。

写作时,首先,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并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其次,考生还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

  

【立意】

1.利用科技的便利,让时间更有质量

2.莫被科技异化心灵,成为时间的奴隶

3.科技浪潮势不可挡,当审视生活,张弛有度

标杆范文

努力活成一篇散文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张善存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是生命的载体。自从人类认识到时间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便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记录时间,利用时间,以期拓展自己有限的生命。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对时间的掌控史。从古代庞大笨重的日晷到现在小巧精准的手表,今天所用的钟表,大约每年只误差1分钟,对日常生活已经没有丝毫影响;而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至此,时间,终于被人类牢牢掌控,插翅难逃。

然而,物极必反,科学技术可以精确到秒,人类的日常生活却不能也不必,因为生活自有生活的逻辑。君不见,有的学校因学生迟到了一分钟,就要罚站一节课;君不闻,有的情侣约会,因迟到一分钟就被贴上“不守时”的标签而惨遭分手;君不知,一家996的公司晚打卡一分钟就记迟到,扣分扣钱……管控时间如此严苛,生活的乐趣在哪里?

“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引用芒福德的话揭示了其中道理,“钟表是一种动力机械,其产品是分和秒”,当全世界都用时分秒来管控人类行为,无异作茧自缚;当时间成了唐僧用来制服泼猴的咒语,越挣扎只会越紧,孙悟空的跟斗再也翻不出手掌心。久而久之,人便成了被时间牵着走的物品,所以才会成了时间的仆人。

殊不知,日有东升西落,时有春夏秋冬,生命自有其内在的韵律,人类的生活也有自身快慢缓急的规律,不是用时间的刻度能强行扭转的,所以古人云“物物而不物于物”。

古往今来,唯有不迷信技术的清醒者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516日,上海《收获》杂志举办创刊65周年庆典,为了给余华的《文城》写颁奖词,莫言“写了好几天也想不出来”,便对ChatGPT输上“活着、文城”等关键词,瞬间就出来一篇莎士比亚风格千余字的赞语。“当然,我最终并没念出来这段颁奖词”。为何又不用了?AI终究不能代替我们。

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还是有人活成了车奴;城里的楼房越来越高,还是有人活成了房奴;火车跑得越来越快,还是有人会上班迟到……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貌,不是掌控了时间,就能整齐划一的。

生命本是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北极星为夜行人照亮了前行的路,但夜行人并不要到那里去。人类掌控了时间,理顺了生活,加快了节奏,但不能因此“把灵魂弄丢了”。相反,在每天忙碌之余去散散步,去观察、思考、阅读或者听听音乐、打打球,与泛滥成灾无孔不入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距离,人间不是更值得栖居?

如此说来,人这一生最应该活成一篇散文,在时间的流里把控好生命的扁舟,不争不抢,在自由的追求中去实现价值,形散神聚。

愿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都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至少,不要让材料左右生命,防止被载体掌控人生。

事实素材

关于“技术·人·时间”的具体事例

1.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在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控时间来完成更多的工作。然而,工人们却成为了机器的奴隶,长时间地工作,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有些人在工作中死亡,成为了时间的奴隶。

2.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控时间,如电视、手机等,这些工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各种活动,如娱乐、交流等等。然而,一些人却沉迷于这些科技产品中,无法自拔,成为了时间的奴隶,失去了自由和生活的乐趣。

这些历史事例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掌控时间,但同时也需要警惕技术成为了我们的主人,让我们失去了自由和生活的本质。我们应该适度地运用技术,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让我们成为它的奴隶。

理论素材

关于“技术·人·时间”的名言哲思

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使得时间得以更好地被掌控。早在古代,孔子就曾说过:“时间如流水,光阴似箭,转瞬即逝”。而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用更精确的时间单位,如纳秒和皮秒,来测量时间的流逝。正如欧洲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所说:“时间是人类的发明,技术是时间的工具”。

然而,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听到“时间不够用”的抱怨。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忙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如同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明智地利用它,而大多数人却像奴隶一样为时间而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技术、时间和人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来利用技术来掌控时间,而不是被时间所掌控。正如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所说:“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但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更好地利用时间,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

02.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3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3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两则材料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告诉我们,在竞争中,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获,相反,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往往会让竞争变得更加恶劣,导致双方都陷入困境。损害别人的利益,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因此,在竞争中,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合作共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则材料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

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可以是一个个体、一个国家;而“百花”可以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

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一个充满竞争和压迫的环境,很难带来真正的繁荣。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个充满合作与共享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展现自己的价值,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如果从日常生活与成长出发,考生还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写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个人与集体等主题的作文。

【立意】

1.让个人与时代芳华共振

2.国与国要互利共赢,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3.携手并进,文化多元,合作共赢

2023高考部分作文主题一览

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

新课标Ⅱ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天津卷 :学习交友·责任担当

北京卷:续航/亮相(命题)

上海卷 :探索·好奇心

01.新课标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整体而言,本题语言简洁,材料指向明确,审题立意上难度不大。材料围绕“好的故事”,以分——总的结构进行阐述,两个“好的故事,可以”开头的句子较为详细地指出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而“故事是有力量的”既是对前面所述的总结,也是材料的主旨。

审题时,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好这样两点:

一是认识的问题:什么是“好的故事”?关于这一点,材料里有明确引导,“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有力量的”,涵盖多个内在维度,关乎个人命运和民族形象。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还要注意材料中的“……”。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

二是怎么做的问题:面对“好的故事”,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比如,如何发挥好的故事的力量?在何种情景下发挥?……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围绕自身或者自身一代人,不能过于天马行空。

【立意】

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好中国形象

2.用青春创造好的故事

3.中国好故事,待吾辈青年续写

02.新课标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这样的类型较为新颖。其实关注过2023年四省联考试题的话,这个类型并不陌生,而且相比四省联考,这道题与前面材料的关联度不算很强,考生在写作时受前面材料阅读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不大。

材料的关键词语为“‘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当代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等。其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原因,“当代青年少年”是“自己的空间”的主体(主人),“希望有”表明一种愿望,而“放松,沉淀,成长”则是“空间”的作用。考生既可以从青少年自身立场,又可以从家长、学校、社会立场进行思考:青少年有这样愿望的原因是什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是被谁打扰?被怎样打扰?空间是现实的空间还是虚拟的空间?“自己的空间”得多大?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一点都不被打扰行不行?……以此达成家长(或学校、社会)和青少年双方的互相理解,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意】

1.斯是吾“室”,助吾成长

2.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

3.尊重孩子,给予空间

03.天津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

今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题,材料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选用一副在天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的对联,题面简洁而内容丰富,强调共事选择“有肝胆人”,读书选择“无字句处”,角度新奇而内涵深刻;二是材料提示简明而立意高远,首先指出“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是每一代人都需具有的;其次要求考生围绕青年周恩来在津求学时撰写的自勉联展开写作,启发考生思考读书求知、交友处事的方法和原则;激发考生领悟使命与挑战、责任和担当的时代意义,对青年学子具有启思悟道的价值。

考生可以立足整联,从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的关系入手,既可以写两者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两元比较中围绕对联某一侧面,展开针对性分析、多角度思辨;还可以从某一联出发,写交友处事,从立身做事中积累经验,写读书求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智慧。

【立意】

1.交肝胆之友,获得向上的力量

2.从生活中汲取智慧,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3.交良友,勤实践,立宏志

04.北京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

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的大作文依旧采用二选一模式,依旧延续了命题作文的试题类型。议论文命题紧扣时代发展,整个文题能够激活考生对青春与科技、潮流与时代的思考,富有时代与发展双重气息。记叙文从戏曲引入到生活中不同的亮相时刻,从个人的亮相瞬间到国家向世界的每一次亮相。

1)议论文的“续航”沿用了命题作文的一贯思路,题目中也提到“续航”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提到“续航”就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即:“续航”的原因,从哪些方面“续航”以及如何“续航”。材料中提到青春与科技的续航,给了考生比较明确的方向,可以通过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这也与近期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遥相呼应。考生更应该考虑到,科技的发展是为人类助力,在续航中,要关注弱势群体,彰显人文情怀。这提醒着考生一定要关注到时代的发展,融入时代,挺膺入局,担起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赓续青年精神。

2)记叙文的“亮相”沿用了命题作文的一贯思路,“亮相”由戏曲演员登场亮相引出,记叙文的命题意图在于对个人成长的感悟,材料中提到生活中的亮相时,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方向: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写作具体“亮相”时,应该有广度,学生可以选择这几种列举的亮相来写,还可以围绕自己生活、学习拓展出类似的不同的“亮相”来写具体感人的相关人物和事情;写作时还要注意立意深度,我们的每一次亮相,不仅是自己的对外展示,更是青年精神的一种彰显,注意把个人发展融汇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做到立意深刻。

05.上海卷

【试题内容】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从主题来看,它涉及的是“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题型来看,今年高考延续了2020年开始的出题方法,以“观点类作文题”为考查对象,核心的立论方式即“承题”+“驳题”。因果不确定、条件不唯一是这类题目的核心。前提、结论、词的预设都可以反驳。

作文试题看似是一个因果类的题目,“因为有好奇心,所以乐意探索陌生世界”。但是“仅仅”却提出了思辨的要求。也就是说应该回答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好奇心会不会让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这个回答在题目当中已经是作为既定事实给出了的:好奇心一定是原因。真正要聚焦的是:好奇心是不是唯一的原因。

处理这类题型最常规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承题,说明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因素:二是,驳题,人探索陌生世界还可能源于什么?可以从认知、社会、历史等不同角度看;三是,注意概念定义上延展层次,对待陌生世界不仅要乐于探索,还要学会探索等。

【立意】

1.好奇心是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力源泉

2.探索陌生世界,只有好奇心远远不够

3.“乐于探索”之外,“学会探索”更重要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