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课型设计策略有哪些?┃大单元设计

2023/4/21 10:12:26  阅读:77 发布者: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课型设计:

理念是什么?

有哪些策略?

注意什么问题?

大单元教学课型设计:

理念是什么?

理念核心定位——着眼于“大”

首先,教学视野“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课标”要求落实到单元和课时,上挂下连,从情境到课堂,从课堂到生活,不再只盯着知识点、考点。

其次,教学内容“大”:不再是单篇单章的内容,而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明确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建构系统内容和授课内容,关注的是当下的内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按照单篇课文施教。

第三,教学(学习)力量大:大单元教学是按照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每个学科的教师团队都根据学校目标分工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获得合力成果;学习的力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

增加学习内容原则。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单元的编写特点和具体学情,适度增加、拓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载体,是体现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视野等理念的基础。

整体化、系列化原则。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群、学习任务群安排课型与课时,而不是按照单篇短章的学习目标安排课型与课时。

发展思维能力原则。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在教材自然单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改进了学习的编排体系,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习序列,有助于学生认知的整体结构意识和序列意识的形成。

学生主动学习原则。大单元教学凭借情境创设、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获得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单元教学课型设计:

有哪些策略?

大单元教学课型的分类

在一般课型分类的基础上,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前提下,大单元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而区别。

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单一课时的分类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等。

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可分为若干课型,如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概念课、素描课、观察课、制作课、运动技能课、野外考察课、实践课、答疑课。

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确定学科基本课型的依据

1.学科“课标”精神: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依据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其教学策略既可以是讲解、演示、讨论,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动手活动或对资料的分析及探究……”

2.有利于落实学为主体:“学为主体”是国家教育的主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等,众多文件的主旨:改变课堂的学习生态。

3.学科教学规律和成功经验:如,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考试讲评课、教材阅读课、自主阅读课、习作课;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新授课、复习整理课、概念课、习题课(练习课)、思想方法课、测评课、讲评课、活动实践课。

4.给老师备课提供方便:课型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如,英语学科课型只要满足了“听、说、读、写”的“课标”要求即可。

学科主要课型(例举)

语文学科:

三亚金鸡岭小学王雪梅老师六下第二单元“走进外国文学名著”的大单元教学结构图(4个模块,8种课型:整体学习课、主题阅读课、读写结合课、拓展阅读课、习作指导课、独立习作课、习作评价课、分享展示课)

“最好的设计,是以终为始。”需要注意,我们可以根据每课时目标的特点,设计不同课型。就语文来说,依据大目标,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单元课型,具体还可以分为: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读写结合课、习作表达课、整本书阅读课、复习巩固课等。这些课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课型还有: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以文代文课、自主阅读课、读写联动课、基础训练课、展示分享课。

数学学科:

小学数学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各单元聚焦同一内容。以往的教学是根据知识点设计课时。这样教学,课时的知识点很清晰,但是学习过程单薄,还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大单元教学基于教材的自然单元,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建立了结构化的知识与方法体系,运用浸润式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时常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融合,组织师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助推了其数学学科素养的快速形成和发展。

常规性层序课型:按照单元内容在整体设计时按“整体感知课—课堂合学课—练习拓展课—复习梳理课”这样的思路推进,这就是常规性层序课型。

专题式探究课型:专注学科特色、聚焦学科课题的研究,融合传统单元内容设计,可以分为文化渗透课、新知学习课、实践体验课、练习分享课。

体系化联通课型:基于教材内容纵向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学习中获得的经验、方法迁移运用到同类新知识的学习思考中。大单元设计时可将整个单元内容划分为前置课、探究课、练习课、生长课。

结构化模型课型:在单元体系内建构模型,包括建模课、用模课、拓模课、梳理课。(潘香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大单元教学课型设计:

注意什么问题?

如要充分学科课程的性质,以语文学科为例:

叶圣陶讲:“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

基于此我们建议:

一是语文大单元教学不需要“导读课”。因为:语文学习是对母语书面形式的学习(识字即能读懂);温儒敏说自己的经历是“连滚带爬地读”,所以鼓励学生“连滚带爬的读”;落实学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如果设置“导读课”,必然是老师是“主体”,主要部分是教师的“导读”;大单元教学需要“导读”(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或大概念、大情境、学习目标、内容、任务、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不需要“导读课”,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即可。其实,每课时都需要“导语”,即导入课题,创设情境;如果设置导读课,必然涉及到课文内容,难以避免重复教学。

二是课型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语文学科大单元教学的课型,只要满足了“积累”、“表达”的“课标”要求即可(三年级以上)。如只要设置了“教材阅读积累课”、“自主阅读积累课”、“口语表达课”、“写作表达课”(习作表达课)等基本课型 就可以达成某一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英语学科大单元教学的课型,只要满足了“听、说、读、写”的“课标”要求即可。如设置“听力练习课”、“说话课”、“语篇阅读课”、“写作课”等基础课型,就能够达成某一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课型繁多,不但会加重老师备课的任务负担,不宜操作,而且不能避免各种课型之间教学内容的叠加、重复。

本文来源:华师教育研究院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