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目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战略空间,其安全性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思想价值引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建设“主阵地”、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强调育人和育才过程的有机统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有机融合。
信息安全导论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信息安全类课程,此时,学生正处在价值观树立的初级阶段,因此,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对育人效果意义重大。如何将大量碎片化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成体系化融合,如何构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自然衔接的学习场景,以及如何制订全面合理的思政目标评价体系等问题还须深入研究。
1 课程思政目标
根据OBE教育理念,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一般按“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路径反向设计而成[3]。为实现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依据课程思政目标,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以知识、能力和思政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下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法律框架要求下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和理论学习。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标准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信息安全攻防技术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
2 思政教育层级体系结构
2.1 基于专业教育构建思政教育层级结构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但是各章节的思政元素之间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更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4]。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个人、社会、国家3个层面挖掘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的思政元素,梳理二者之间的关联,明确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4个主要契合点:①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②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策略、标准和规范;③我国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威胁;④信息安全攻击与防御技术。从法制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6个维度支撑课程思政目标[5-7],如图1所示。
2.2 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如何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难点。《纲要》指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为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必须进行二者的有机融合,做到“专业知识中有思政理念,思政理念紧系专业知识”。基于OBE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起点,反向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目标,结合BOPPPS模型,设计教学方法。依据学习产出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思政教育过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如图2所示。
3 基于BOPPPS模型构建思政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信息安全导论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避免形而上学地说教。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基于BOPPPS模型的思政教学模式。BOPPPS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8],教学环节依次分为6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构建问题链教学场景,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1)引入:该阶段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环节。可以引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名人事迹、历史故事,例如王小云院士的事迹等。通过设定和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场景等手段,自然导入思政元素,做到“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
(2)目标:该阶段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养3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面向课程思政总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分解制订每一堂课的思政目标。
(3)预评价:该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小测验、非正式提问、开放式问题、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思政目标,安排相应的评价活动。
(4)参与学习:该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进度控制,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保证实现课堂目标和思政目标。
(5)后评价:该阶段主要目的是评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判定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课堂评价结果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练习以及调整下一次课堂内容的深度与进度。
(6)课堂总结:该阶段主要目的是总结课堂内容并通告下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作课前预习。通过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是学生素养升华的过程,真正实现“以悟道取代灌输”。
以数字签名为例,基于BOPPPS模型的问题链思政教学场景见表1。
4 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是通过隐性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显性教育之中[9],学习产出是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共同作用结果[10],因此,产出结果很难准确独立评价。在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从课程、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如图3所示),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和持续性。
4.1 评价标准
1)课程视角。
《纲要》一方面强调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强调课程思政要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评价时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特点,从思政内容挖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应该考虑思政内容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性。
(1)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广度:评价课程思政内容是否覆盖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2)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深度:评价是否从更多维度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了思政元素挖掘。
(3)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契合度:评价在实施思政教育时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
2)学生视角。
课程思政最终的目的是提升育人效果,因此,学生的学习产出和满意度是评价的直接指标。
(1)学生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从主观上接受思政内容。
(2)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通过线下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在客观上实现了思政目标。
4.2 评价方式
融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品德修养、道德行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指标纳入到学生“学”的评价体系中,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线下评价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组成,占比50%,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评价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形成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的素养。在线平台学习数据主要包括学生观看课程视频(20%)、平时出勤签到(5%)、问题讨论(25%)、章节测验(15%)、作业(20%)、课堂互动(15%)6个方面。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数据可以了解其实时学习效果,进而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对落后学生给予及时预警和帮扶。
线上评价方式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其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学反馈提供了新的方式。通过教学平台讨论版块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5 结 语
课程思政是实现各类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面向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思政目标,对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找到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建立系统性思政教育层级结构。为提升育人效果,设计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建立问题驱动式思政教学场景。依据课程思政教学特点,全面梳理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收集学习产出评价数据,最后利用评价产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政融入课程,不仅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的有机融合,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认知和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了三全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婷婷, 张可佳, 李佩雅, 等. “思政渗透、学科融合、创新培养”的密码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2(3): 65-67, 7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2-06-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卢玲, 杨武, 陈媛, 等. 数据结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2(2): 30-33.
[4] 谢从华, 高蕴梅, 汪洋. 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21(10): 64-67.
[5] 贾铮, 陈劲新.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2(3): 157-161.
[6] 陈娟, 邓春燕, 张晓旭, 等.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2(3): 106-111.
[7] 李瑾, 曹进, 张跃宇, 等. 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思政的逆向教学设计: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通信网络安全”课程为例[J].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21, 7(3): 166-174.
[8] 李志刚. 基于BOPPPS有效教学结构的双平台在线教学设计[J]. 计算机教育, 2021(3): 31-35.
[9] 袁艺, 聂秀山. 面向多方向培养目标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21(9): 37-41.
[10] 陆道坤.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面向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11223’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Z2021159);聊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Web安全微专业建设研”(311162243);2021年聊城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计算机网络”(XSK2021024)。
第一作者简介:赵海勇,男,聊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生物信息学,zhaohaiyong@lcu-cs.com。
引文格式:赵海勇,李成友,于承敏,等.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J].计算机教育,2023(2):8-12.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