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博复试通关的终极秘籍是……

2023/1/9 10:27:22  阅读:112 发布者:

通过了初试,但“高兴不过三秒”,很多小伙伴马上就迎来了复试中的瓶颈。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但复习进度和节奏始终不尽人意,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让小博给各位支支招吧!

01

瓶颈期的表现

先来看看“瓶颈期”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吧:

“症状” 具体表现

焦虑

思前想后,无法安心进行复习,总是设想一些不好的后果;

刚刚记住的知识点、提纲,转眼就忘记;

看着身边的人已经拿到了工作offer,开始急躁,静不下心来;

失眠

觉得每天学习的时间远远不够,睡觉是一种浪费;

躺下来后,一些知识点反反复复地在脑子里出现;

白天复习的时候犯困,一到床上就精神亢奋;

复习进度缓慢

提前定好的复习计划,复习起来发现很吃力;

要么是知识点繁多、要么是过于抽象,还有的需要边查资料、边读文献进行理解,每天都离既定目标差一大截,恶性循环;

英语口语训练不畅

复习提纲准备了一大堆,在记忆、输出的时候总是卡顿、忘词;

自己预设的问题很多,回答的时候总是“串题”;

可以成功默背下来,但是一旦开始脱口演练,就变得紧张和不适;

复习重点不明

从本科到硕士的专业理论书籍那么多,全部复习到位“来不及”,但是又挑不出重点;

拿到往年的考博真题,尤其是很多“统考年代”的真题,纠结于题目本身、深陷其中;

在准备“主线”的复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延申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结果忽略了重点,越走越远;

对研究方向的犹豫

虽然提交了博士科研计划书,但在复习的时候心里没底,担心复试用不上(偏题);

或者是对科研计划书的了解深度不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化;

对应届生来说,复试备考期正值毕业论文答辩,很多人的硕士论文正在校对和修订的阶段,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有关毕业论文的提问;

拿不准导师的研究

与博导接触的时间不多,对团队现阶段开展的研究侧重点的信息掌握不全,不知如何去准备;

博导主持或者参与过的研究项目较多,不知道重点了解哪方面的研究;

02

为什么会遇到瓶颈

01 认知层面上

收获不可预见

焦虑,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短期内不可预见的收益。加之考博不同于考研,一般没有明确的参考书目、指定教材等复习资料,很容易对自己制定的计划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的心情、睡眠。

2021年山东师范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2022年武汉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混淆“统考”和“申请—考核”

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统考”的思维里(尤其一些有过“考公”经历的人),过于看重以往的“考博真题”。

很多过去的知识点和难点可能已经不是当下的“热点议题”,自己却因为“看不懂、觉得难”而产生“没有进步、没有突破”的负面情绪——即在错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02 方法层面上

过于追求计划的“形式”,不会变通

不能按时完成每天的目标任务,往往是计划制定的过于“量化”或者是“脱离实际”。

比如“我要每天完成5篇的文献阅读量”,实际上就成了在“赶任务”,遇到简单的一扫而过,遇到难的就举步维艰,导致阅读质量上不去,时间还白白浪费。

又或者是“今天要梳理A老师的论文,明天梳理B老师的著作”,实际上每个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质量以及与你研究方向的相关性都不一致,不能一概而论。

时间安排不合理

过紧

考博的复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需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

毕业论文送审意见回来了需要修改、毕业材料随需要提交、甚至有的人还要准备“保底工作”的面试,更别说工作了的、成了家的同学,手上的琐碎更是一大堆……

如果这个时候还要完全遵照每天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完成什么,一旦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会很影响人的心情和复习的节奏。

过松

当然,过度的放松也是大忌。作息不规律是一个方面,其次就是想到什么复习什么。

尤其对于外语口语的复习,需要长期规律的训练,以保持一个稳定的语感;专业知识的复习同样需要循序渐进,“今天看看文献、然后隔很多天不去碰,很快就会变得生疏”。

扩展不等于过度引申

关键问题,往往只有一两个,而新的东西永远是学不完的。在“主要问题”的复习中如果一味的去扩展新的知识点,不去巩固原来的“主线”,会得不偿失。

很多人在复习的时候,会突然注意到一些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然后就去疯狂下载相关的文献,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可能跟你原本方向偏差较大的领域,这时候又会遇到一些新的概念需要去消化,导致越陷越深,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关键问题”。

比如在建筑学专业,你原本研究的侧重点在“传统聚落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这个时候需要应用到“卫星地图、GIS软件”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你突然对这个“技术”感兴趣了,进而去关注GIS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逐渐脱离了原来的研究问题。

信息搜集不到位,多靠猜测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进入复试后,生怕浪费一分一秒,马上就开始了复习,这个时候连关于复习的重点都还没搞清楚。

可能一开始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上比别人走在了前头,但随着复习的深入,很可能会在一些“非核心议题”上花费无用的时间。

想一想,你在复习过程中有一直保持着对专业信息的搜集习惯吗?关于考试动向(哪些老师可能参与命题)有没有从多方渠道去了解过?你对导师的了解是通过直接沟通获得的吗?

如果不是,那这段时间的复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靠着自己的“猜测”进行下去的。

03 心态调整上

压力太大

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认为考不上很丢脸,于是神经时刻紧绷着得不到放松,长期下去干扰了正常的复习效率。

无人倾诉

考博往往是一个人在奋战,当遇到一些情绪波动,得不到有效的宣泄会不断加重这种负面情绪。

博导的暧昧态度

在与博导的信息往来中,感受不到他对我的重视,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备胎”,没有动力去复习。

03

如何安全度过“瓶颈期”

01 认知更新

收获始终会来

平时没有检验阶段性成果的应试手段,并不代表你是在停滞不前或者是在退步。

把目光放长远,等待复试的不期而遇;或者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以大纲的形式记下当天的所学所闻,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今天确实有了进步。

反思笔记示范,来源:自制

“统考”和“申请考核”的侧重点

以往的考博真题(尤其是手上现有的“统考时期”的考题)只可做参考,要避免死磕硬碰,尤其是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要去了解自己学科的前沿动态,甄别清楚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被解决”,是否还有“研究意义”。

“统考”往往关注“对于知识点的积累”,相对具象;“申请考核”更注重“科研能力、创新思维”,更为抽象。

与其揪着旧题不放,不如多去找一找学科热点,关注一下近年来的国自科基金项目,如果刚好有自己申报学校、导师团队牵头的课题,就要格外重视。

来源:知乎

参考回答网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26665

02 方法策略

复习计划的制定

尽量不要用“数字”(“时间、阅读文献数量”等)去量化每日的安排,不科学也不合理。日程表应该“可调节、灵活度高”——选用“问题式”的安排

死板的日程安排 改进后的日程安排

“英语学习4小时”

“拟好老师可能会问出的‘考博意愿’的回答提纲”

看相关文献5

“查找资料弄清楚某个研究问题有哪几种研究方法”

(可能最终需要查阅数十篇、也可能遇到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有了目的性,效率会提高很多)

看《XX》著作几页到几页

“弄清楚作者的核心观点/选取了哪几个案列/对哪些学者的观点提出了批判”

周一到周五,分别看A-E老师的论文

“在同一个研究问题上,有哪些相关学者做出了研究,各自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用“关键词”去搜索相关文献,可以避免在一些不相关的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

时间规划

文献阅读、口语训练是每日的必修课,要避免“超过三天不去触碰”。

针对英语提纲“阐述卡顿、容易忘词”的情况,可以每隔一周(复试前半个月做到每天一次),用手机或者电脑实况录视频演练(针对线上复试),或者找同学、老师当你的考核官,与你面对面进行问答(针对线下复试)。

与硕士论文相关的议题

学会“一段话概括”(其实就是毕业答辩的精简版预演)。

注意:这些都是在真实复试中针对“硕士论文(以往的研究)”出现率极高的提问哦!!

复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回答要点

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对照自己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把相关的点对号入座,分别准备一段2-3分钟的陈述,一定要很流畅的表达出来,做好考前的演练。

你的研究跟别人的同类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创新点是什么)

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什么?当时怎样开展的研究(论据、实验过程的构建)

你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跟你毕业论文相关的已发表的小论文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把摘要复述)

不仅要“输入”还要适当“输出”

尤其针对工作后又来考博的同学,每两周,要进行一次1500-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撰写工作。

根据最近阅读的文献,重新提取一些你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关键词,自己组织语言进行“知识再现”(哪些人提出了那些观点、他们的异同点是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将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记忆力。

紧扣“核心问题”

需要进行拓展的知识点,始终不要偏离原来的研究问题,每隔两天需要回过头来看看是否还在既定轨道上行进。

当不确定自己的方向是否出现偏差,应该主动寻求硕导或者博导的帮助,听取老师的建议,这很重要。

杜绝“猜测”,大胆咨询

尤其针对前期和博导联系不密切的学生(可以关注小博之前的推文“复试前如何加强和博导的联系”)大胆的向博导咨询:

提问示范 直接型 委婉型

1

“您最近在开展哪些方向的研究?学生目前从网上了解到的信息有限,请老师告知一二”

“您之前的XXX研究,现在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2

“有哪些东西是需要学生重点留意的?”

“学生注意到学院XX老师的XX研究很有意思,我可以多花时间去专门了解一下吗?”

3

“学生是否可以在之前提交的博士科研计划书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用来准备复试”

“学生最近阅读到XX文章,里面说到的XX问题和我的博士科研计划书相关性比较大,学生可以重点准备吗”

博导一般不会拒绝这样的回答,对他们来说就是顺嘴一提的事,但对你来说,全是考点啊!!!

03 心理建设

天无绝人之路

考博二战、三战的人多了去了,随便问问周围的同学便知,考上了皆大欢喜,考不上大不了先去工作、再来一年。

哪有什么“绝路”,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定期倾诉

一定要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如果羞于联系自己的同学、老师,可以试着找找“陌生人”倾诉。

(比如通过后台联系到小博本人呀!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考博辅导老师,都愿意倾听你的想法和烦恼,说不定还能给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备胎”也能“转正”

考博本来就是一个“互为备胎”的双向选择,你要认识到这点,别受导师的影响,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

来源:微博

最后,小博希望提供的这些方法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人人都会遇到瓶颈的,不骄不躁,找到方法,才能步步为营!!!

转自:“科研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