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经验来源:读博吧
写在职考博经验之前,我先谈一下目前很多人对在职考博的一些误解问题。
1. 澄清一个事实
现在基本没有在职博士了,所谓的在职博士是指全日制定向,就是博士期间自己的档案还在原单位,毕业后仍到原单位工作,原则上要求博士读书期间要全脱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单位协商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分配),报名时就需要单位的盖章同意你报考定向的博士,如果单位不同意,考上了博士还想上学的话,就需要把工作辞掉了。
2. 大多数人想法:在职博士很好考,实际上:在职博士非常不好考。
原因:一是名额少,所有学校在招考试形式的博士之前,都要招收硕博连读和直博的博士生,因此留给博士考试的名额就特别少,弥足珍贵;二是导师不喜欢要在职博士,许多老师认为在职博士工作会分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研究中,或者博士持续时间长,耽误导师的科研进展。
3. 大多数人想法:在职博士就是想混个文凭。
实际上:在想要认真深造、努力奋进的学生面前,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我在工作中深深地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全、不够精,所以想深造自己。我的做事原则是:一件事想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工作是、学习亦是,所以读博过程中的实验和学习也要做到极致,无非就是自己少睡一些觉,牺牲一些娱乐时间,这些都无所谓。
我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认真读博士,或者想混个文凭,那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报考了,只有目标明确,理想坚定才能战胜重重险阻。
个人背景简介
我本硕都在北方一所211大学上学,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有些后悔考研的时候没有冲一冲,考个985学校),硕士毕业后在一家科研事业单位上班,工作时间长了,突然间觉得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了,太安逸的环境反倒使自己害怕、惶恐,于是决定考博。
考博这事越早决定胜算越大,第一想法是只能考在职的,毕竟事业单位的编制也是来之不易的,本市最好的学校就是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权衡利弊后决定报考。
首先通过身边的老师联系到一位本专业的名师,几次联系后,导师决定让我报考,此研究所是申请考核制的,需要准备很多资料,快要报考时,导师突然告诉我,她的一个学生要申请硕博连读,我就没有报考的名额了。
一阵失落之后,导师又推荐另外一所211大学(以下简称D校),他是D校的外聘导师,其实这时要是换一个研究所的导师报考也可以,但是细细斟酌后,还是决定要做这个老师的学生,之后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虽然学校心有不甘,但是已经尽到了自己边工作边读博的最大能力了,如果可以辞职去读博,一定要去中科院或985院校)。
在职考博:你也可以一战而胜
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在职考博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方面:
1.导师认可
请身边认识的老师帮忙推荐,或者自己发邮件联系导师,导师答应见面后,要做充分的准备,看一些导师的经典著作和论文,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把自己硕士和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整理一下,不用多,文章档次要好一些,否则给导师的第一印象就不会太好,会认为你的科研能力不够强。
可以先拟定一下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书,这可以让导师看出你对自己所学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研究问题够不够前沿,科研素养好不好,如果导师想要你,就会和你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先让老师了解到你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学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接下来要和导师保持持续的沟通,一定要让导师记住你,这样胜算的把握才大一些。
2.自身努力
导师同意报考后,自我感觉自身的努力比学习方法更重要,要持续不断的阅读自己专业领域前沿的文献,从那时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英语能力和阅读文献的能力,对有些专业知识不了解的文献,可以先看中文,大概了解基础理论后,再找相关的英文文献看。
一定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一是可以为英语考试打好基础,二是专业课考试有好多前沿的知识可以通过这些文献来了解与掌握。
3.坚持不懈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身边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你到达顶峰。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轻言放弃。
和我一起竞争的有一个学生硕士就在我要报考导师的实验室学习,他已经考了一年,英语分不够没有考上,今年要继续考,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旁边的好多师兄都劝我换个导师报考,但是询问自己的初心,我就是想考这位导师的博士,任何困难在备考之路上都要无所畏惧,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会战胜他。
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凭着自我的坚持战胜了他,那名学生后来也考上了别的学校(否则我心里会过意不去)。还有一位竞争对手是本市另外一所学校的大学老师,这件事我是在复试的时候才知道(D校考博是初试和复试一起考),当时她复试第一,我复试第二,她英语特别好,复试结束后,心里特别失落,怕自己考不上,但是初试结果出来时,发现自己的英语成绩比她高8分,两门专业课成绩都比她高,稳稳地拿了总成绩第一名。
4.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要尽早准备,长期积累,零散时间和长期固定时间相结合。
零散时间:比如等车和坐车的过程中,中午午休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背英语单词。
长期固定时间:对于在职学生来说,晚上下班的几个小时和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是长期固定时间,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晚上如果有两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可以用来做英语阅读理解,要持续做5-6篇文章(考博英语阅读理解一般有5-6篇),一篇大约11-12分钟,按照时间来做,提高做题效率、自己控制好时间。
英语真题可以在考试的前两个月左右开始做,按整套题的要求来做,自己估算每部分的做题时间,慢慢形成自己的做题习惯。英语翻译和作文是日渐积累的过程,平时看英文文献的时候可以试着朗诵和翻译一些专业的经典文章,把遇到的新颖和习惯的英语表达方式摘录下来,这样可以一举二得,既可以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又能够提升考博英语写作和SCI写作能力。
考前二个月左右把摘录的经典句式背诵下来,形成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导师告诉我:他就是通过每天朗诵英文文章半个小时左右提高英语能力的。实践证明:大声朗读对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特别大,特别是在没有语言环境学习的情况下!)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仔细研究报考专业的考试大纲,根据指定教科书复习,要把教材研究透了,要是能搜集到历年的专业课真题当然最好不过了,不过大部分考博专业课的真题在市面上很难搜集到,华慧考博真题店铺会有一些,但可能不全。
在各学校的图书馆里可以找到对应或相近学科的硕士考试专业课真题,这些硕士题只是基础知识,先把这些弄懂、背透了,接下来就是学科前沿知识的扩展与交叉学科知识的全面运用,分各个关键词下载文献,仔细研读综述类文章或硕士博士论文,把各相关信息都了解到,把一些相关的重点问题摘录到Word文档中。
最后就必须背诵了,基本上哪门专业课都避免不了背诵,第一遍肯定很痛苦,等到第三遍的时候你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相信我,不要怕背诵的苦,有坚定的信念在心中,你一定可以做到!
面试经验:有一些人认为面试不那么重要,没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实际上,根据我的经验,发现面试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准备!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听说的能力,需要准备的内容大体上有英文自我介绍,有些学校会要求学生做ppt(评委用英语提问,需要学生用英语回答),把自己以前的研究内容梳理一下,先拟定一下博士研究计划,要对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充分了解。
已经工作过的学生(如果工作和科研有所关联),准备一下工作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实在没有成果,也可以准备一下工作当中的科研研究内容,要让评委老师了解你工作后也没有离科研太远。如果自己的工作和科研相关性不大,可以说一下读博的缘由,态度一定要诚恳,要有强烈的求知渴望,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喜欢努力上进的学生。
我的科研成果不多,考博期间完成了两篇SCI论文,其中一篇正在外审,一篇还没有投出去,我想导师之所以要我:
一是我的考试成绩第一(初试英语第一,一门专业课第一,面试成绩第二,总成绩第一);
二是导师看重了我的努力汲取知识、积极向上进取的态度;
三是英语成绩还勉强说的过去。
只要你认准一件事、下定决心、心无旁骛地坚持做下去,你一定会等到梦想开花的那一天!到那时,我想你最想感谢的一定是自己,感谢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奋进。
转自:“考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