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考

2022/12/22 11:18:40  阅读:132 发布者:

众所周知,党史党建研究话题向来是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熟悉领域,那我们不仅要问质化研究作为研究方法是否也对该话题有深入分析的适用性呢?或者说,质化研究渗入马理学科是否也有更好的解释力呢?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带来答案,也不妨作为一项重要的探索!

张妍 宁夏大学

《回族研究》2021年第4

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考

——以甘肃省临夏市C村为例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和执行的坚强战斗堡垒,现在村级党组织存在带富能力不强、服务群众能力较弱、微权力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市C村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提出村级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我国乡村振兴。

关键词

村级党组织;乡村振兴;

问题;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党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1] 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可见,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社会治理、教育管理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村级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C村社会经济现状

C村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康乐县北部,东邻清水村尹家湾、北邻流川乡范家村、西邻流川乡二甲村、南邻虎关乡贾家沟村,距乡政府6公里,距县城16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占地面积3499亩,耕地面积为999亩,林地面积为 1302亩,草地面积为 700亩。C村辖 5个社,马氏 188户、范氏 10户,其中马氏为 C村本地居民,范氏系1950年前后自流川乡范家村迁移而来后定居C村。全村总人口198979人,其中男性502人,女性477人;民族构成为回族、东乡族。常住人口163户,864人。共有中共党员22人,平均年龄55.5岁,均为男性,党员学历为大专1人,高中2人,初中5人,小学14人。C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养殖、经营小面馆,群众参与178户。主要种植玉米,面积650亩,年产量88吨;主要养殖牛、羊,全村总共养殖牛278头;规模养殖2户、养殖场 3个。C村现有劳动力 479人,2019年外出务工 316人,2020年外出务工 452人,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兰州、西藏、厦门等地,主要从事建筑、餐饮、个体经营等行业。近年来,C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四抓两整治”党建工作措施,按时召开“三会一课”,扎实做好“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在群众中开展“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活动。村民知情大会一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因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制定了尊老爱幼、爱护环境、邻里和谐、夫妻和谐的村规民约,2020年县委县政府授予C村村民范效才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C村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政治建设

第一,落实好组织生活制度。由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好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保证专题组织生活会和谈心谈话活动同时进行。第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定期对农村党支部班子的新党章执行状况、政治建设和党章、党史学习进度进行督导检查,有效巩固和拓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同时对一些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办事、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党员,及时提醒、坚决予以纠正。

(二)创新学习模式,强化思想建设

根据党员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培训以及分类分级的党员培训,教育鼓励广大党员争做合格党员、优秀党员,要在群众中起到表率先锋作用。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踊跃参加县、乡两级培训活动;对老龄化党员以及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上门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主要由各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委派的年轻党员组成;另外,包括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内的人员都踊跃参加镇党委组织培训,实现党员培训的全覆盖,提高党员整体素质。2019 年,C 村共举办大型活动 2 次,短期培训 8 次,平均每月讲一次党课;2020年,C村共举办大型培训活动 3次,短期培训 10次,平均每季度开展一次上门培训活动。

(三)坚持对标一流,强化组织建设

抓好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党员队伍,2019年至2020年间,C村就如何解决党员老龄化问题以及三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新思路,称之为“三清一介入”的模式,三清主要是指对村情要清楚、对党员结构要清楚、对入党对象思想动机素养要清楚,一介入就是由党员干部介入到村支委会、党员代表会、党员大会之后,对申请对象、培养对象学习培养过程全程参与、严格遵循程序,极大地遏制一些支部书记和党员利用手中权力恣意妄为行为。二是抓好第一书记。为第一书记顺利有效参与党务、村务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对涌现出的优秀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和鼓励。

C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C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党员普遍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人在党员队伍中占了大多数。在调查中发现,C村党员队伍的文化教育水平不足,45岁以上的党员基本都不识字,当地中老年党员文盲人口比例高达75%,因而无法用有力的政策有效指导和引领党员活动。同时,C村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造成选人用人制度不完善。对于干部的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是否称职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使C村的党建工作更加简单。其次,在C村党组织中,年轻党员被定义为年龄较小又缺乏丰富的基层经验,因此,比较重要的活动都是年纪较大的党员全权负责,导致年轻的党员面临着不被重视的困境,这种困境导致了年轻党员的后续培养出现断层。

(二)村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不足

C村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引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对自身定位不清晰,出现了工作能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市场意识,没有从根本上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形势的要求;由于其有限的能力,带领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徒有致富愿望而无致富能力和手段,无法发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作用。加之扶贫政策的实施,一些村民养成了“等、靠、要”的恶习,日渐出现精神空虚、行为倦怠,认为外界的偿扶持是理所应当的。[5]过度地依赖政策和福利,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目前来看,C村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闭环,领导班子不具备运营好乡村产业的能力,因此造成村内党组织对产业的扶持处于脱节状态,党组织对村内的发展并不能起到一个直接带动的作用,C村的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个不可持续的问题。

(三)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程度低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影响,C村的通婚、人际交往和互动网络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的限制,保留了很浓厚的传统习俗。当地大部分回族之间都是沾亲带故的,甚至还出现较为固定的通婚网络,村里人最关注的事情都集中在血缘亲缘关系上,特别是家族的重大利益、关系决策、突发事件、子女教育、习俗及规则等,生活在封闭的小世界中导致村里的治理方式基本以“人治”为主,一些领导干部也在工作中曲解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光有集中,没有民主,尤其是在资源分配方面,往往是由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亲人和其关系好的干部说了算,个别党员的地位被边缘化。长此以往,一些党员对党内事务也抱着被动甚至放弃的态度,不积极主动,不负责任,也不承担义务,降低了整个C村的民主化进程[3]。

C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进程缓慢

第一,在科层制的作用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往往面临着在上级命令与群众需求之间作出选择的矛盾,一般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考核不得不选择前者,即便有服务群众的热情,也被科层制的长期约束消耗殆尽。第二,过去C村基层党组织对各项事务的管理缺乏民主,党组织充当的是管理者的角色,群众则成为被管理的对象。虽然在新形势下,C村基层党组织开始转换管理思路和模式,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间接领导,但在多数情况下,C村基层党组织很难找到间接领导的切入点,因此基层党组织不得不在领导方式上都依赖于上级党委的指导。第三,C村群众世代生活在“熟人社会”中,村里的熟人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信任的,身处其中的个人非常信赖彼此间存在的这种能给予自己确定而有安全感的帮助和情感联系,村民相互之间遵从情面原则、社会规范原则,他们对熟人社会有着天然的认同关系,更是守望互助和相互慰藉的集团,从而减缓了C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程。

(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传统的乡村治理由人情主导,这无可避免地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而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C村仍然用“人情”思维处理村内公共事务。尽管他们对治理自己的家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但是在处理一些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缺少法治思维,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执法人员行为与法治要求背道而驰,法治建设跟不上会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4]。

(三)农村根深蒂固的社会规范

C 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是引发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内部因素。小农思想具体变现为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一些村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过度地依赖政策和福利,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愿意外出打工,习惯了在自己的小圈子,更习惯于盲目从众,不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另外,“家族长”作为传统社区发展时期的主要权威人物,既维系着以家族为组织单位的规范和秩序,同时也在村落中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这种现象,一方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育了邻里和谐的乡风文明,另一方面它也阻碍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威性,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地位,久而久之基层工作便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

对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考

(一)压实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责任

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要明确村级党组织的责任,制定有关主体的详细责任,并且签字承诺,追根问底。其次要注重监督的重要性,建立村级党组织乡村振兴主体责任报告制度,按季度分别向镇党委和本村村民汇报乡村振兴的落实和推进情况,实现上级监管,人民监督的良性循环,镇党委书记要对乡村振兴汇报进行审阅点评,同时每季度要组织镇干部到村进行一次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和考核,切实传导压力、落实党组织责任。[5

(二)利用“文化反哺”提高党建质量

“文化反哺”是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反过来影响施教者,向他们传授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反向社会化过程。面对新知识和新政策,村里老年人知识储备不足,行动力下降,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消化和掌握乡村振兴等建设家乡的能力,便不由自主地对新政策、新形势产生焦虑恐惧。相反,村里部分年轻人,因为外出打工者或求学的缘故,正逐渐在新形势的浪潮中掌握话语权,从以往的被教导者转变成教导者,并且将新形势、新政策、新做法带回村落,悄然改变着村落和家庭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年轻人更适合在村党组织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发挥自己优势和能力,改变传统村党组织一潭死水的现状,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村党组织的发展。

(三)创新培训类型,提高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针对党员不同层次,开展不同类型培训以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首先,由于C村社会发展落后,村民大多教育水平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长,拥有其他人没有的“技能”,都可纳入“能人”的范畴,这种“能人”恰恰是党员干部的最佳人选之一。其次,选择群众群体中文化水平偏高、潜力较强的那部分党员进行专业培训,造就一批通过科学知识带动生产的乡镇创业型党员人才和农业种植、牧业大户,发挥党员引领示范辐射作用[6]。最后,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支持投入力度,综合利用乡镇学校、综合服务站、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育等资源,对C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建设一批面向乡村振兴的党员培训基地,在激发党员现代科技意识、现代市场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广大党员获取、利用新知识、新政策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乡村党员”,为党建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

首先,作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村级党组织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和体现在生活实践当中,这对促进该地区的安定团结、社会发展、经济繁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文化的宣传工作,民族文化不仅是该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财富,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C村所取得的可喜变化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打造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场所保障。要对C村实施扶贫政策并加大资金倾斜,推动农耕博物馆、乡村记忆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再次,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本着从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出发,为群众提供便捷实用的文化,调动当地政府,鼓励农业科研院校、企业、农产品经销商的信息联结和共享,构建稳定而且多元的信息采集与管理机制,以解决居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政策、销售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难题,创建良好稳定的信息环境[7]。通过提高 C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乡风文明,加强公民道德工程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C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转自:“质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