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龙课题组工作入选Best of Neuron 2021-2022
2022/12/22 10:10:39 阅读:295 发布者:
2022年12月15日,Cell Press旗下《Neuron》期刊推出了2021-2022年度最佳论文(Best of Neuron 2021-202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联合中心李毓龙教授课题组发表的题为“A sensitive GRAB sensor for detecting extracellular ATP in vitro and in vivo”的研究论文入选。
这篇论文运用GRAB探针(GPCR Activation-Based sensor)构建策略,基于人源ATP受体P2Y1和循环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EGFP开发了新型基因编码的三磷酸腺苷(ATP)荧光探针GRABATP1.0,该探针能够在培养细胞、活体斑马鱼和小鼠中实现对细胞外ATP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时空分辨率的检测,新工具的开发将助力科学家更加深入地研究ATP信号传递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和调控机理。(论文详情参见往期报道: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该项工作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井淼团队、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杜久林团队等合作完成。武照伐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毓龙教授和武照伐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何凯凯等对文章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峰基金及勃林格殷格翰博士后奖金等机构和经费的大力支持。
Neuron最佳论文
Best of Neuron
自2012年以来,Neuron期刊从上一年第四季度和本年前三个季度发表的文章中,遴选访问量最高的若干研究和综述作为年度最佳论文(Best of Neuron)。Best of Neuron 2021-2022收录了两篇综述和十篇研究文章,以纪念2022年的神经科学研究,这些文章在过去的一年里极大地吸引了Neuron读者,涵盖了广泛的神经科学领域,包括基础环路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系统疾病、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等。
PI简历
李毓龙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
邮箱:
yulong@pku.edu.cn
“
实验室主页:
http://www.yulonglilab.org/
研究领域:
人的大脑由数十亿的神经元组成,后者又通过数万亿的突触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不同种类的神经元经过或远或近的投射,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感知、决策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
研究大脑的最大挑战在于脑的高度复杂性。我们实验室集中在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上,从两个层面上开展研究:一是开发前沿的工具,即开发新型成像探针,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二是借助先进的工具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
转自:“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