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技评价的马拉河呼唤 “领头角马”

2022/12/15 14:04:23  阅读:169 发布者:

1126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TAC ID: G000034.202200)成功举办。会议以“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科技评价”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研讨科技评价最新研究成果。

会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作了题为《跨越科技评价的马拉河:从领头角马到彩虹桥》的报告,提出科技评价的“角马理论”,并呼吁“领头角马”挺身而出、挺身而为。

(以下为整理内容)

马拉河是东非的一条重要河流,每年9月,数百万头角马只有渡过马拉河,才能到水草丰美的塞伦盖蒂草原,否则就会因缺草缺水而饿死。

马拉河中的鳄鱼、河马都是角马的天敌,所以角马必须寻找合适的渡河时机。而一旦找到机会,领头角马就会奋勇直冲,接下来所有角马便不停奔跑,直到全部安全过河后才停下脚步。这一壮观景象被誉为自然界传奇,也被认为是无畏风险、勇于突破的象征。

如今,我国科技评价改革也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呼唤“领头角马”挺身而出,才有希望跨越过这条科技评价改革的“马拉河”。

科技评价改革,历来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2018年以来,国家启动了新一轮深化改革,这几年很多明显的“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指标被删除了。但是在奖励制度、人才计划、经费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的力度还不够,深化改革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中科院模式”破“四唯”

作为国内最大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20多年来,中科院研究所评价体系先后经历了“蓝皮书”评价、二元评价、综合质量评估和重大产出导向评价4个主要阶段,呈现出从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逐步过渡的显著特征,走出了一条破“四唯”的“中科院模式”。

在蓝皮书评价阶段,完全是按照标准进行量化评价,“四唯”现象还比较严重;第二个阶段的评价体系,包含基于研究所创新任务书的目标完成度进行定性评价和中科院“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使命的定量评价2个部分,也称为二元评价体系。但因为定量评价在计算结果中实际起到的作用较大,“四唯”现象依然突出;第三个阶段叫做综合质量评估体系,融入了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也进一步加强了定性评价,减弱了定量评价。即便如此,定量环节的结果对于专家组的定性判断还是发挥了较大作用;第四阶段是重大成果产出导向体系评价,最核心的评价是对重大成果产出完成情况的验收,时间跨度较长,至此,中科院研究所评价演变成完全意义上的定性评价,或者同行评议。

“中科院模式”告诉我们,在国内“四唯”是可以破的,但不能为了破而破,要讲“天时地利人和”。破“四唯”不能齐步走,不同的大学、不同机构应有不同要求,好的可以先破,要发挥带头作用;差的要允许等一等、看一看。这正是科技评价改革的“角马理论”。

呼唤“领头角马”挺身而出

“角马理论”认为,科学是分层的,科学研究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少数精英人员和科研机构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处于金字塔的底端。目前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和高校,已经凝聚起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科研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仍有相当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水平仍然较低,这和“角马理论”的模型是一致的。

但当下推动科技评价改革的一系列政策中,金字塔顶端机构与底端机构并没有很好地区分,而是采用一视同仁、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低水平的科研单元和高水平的科研单元很难齐步走,顶端机构也就难以发挥“领头角马”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要呼吁“领头角马”挺身而出发挥好带头作用,小步快跑,勇于突破,才能在科技评价方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学道路。

从国家对基础研究领域已有支持情况看,以两院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实施过985”“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和目前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毫无疑问应是选择“领头角马”时需重点考虑的对象。

当然“领头角马”跨越“马拉河”也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需要给顶端机构一些制度权,让它们轻装上阵,更快到达“彼岸”,带动其他机构一起跨越,最终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学术生态圈。

转自:“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