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疫情之下,这门学科为何备受关注?

2022/12/15 14:03:47  阅读:186 发布者: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意识与行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

1126-27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TAC IDC000042.202200)在云端召开。主题为“心理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线上实际参会超过4.5万人次。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200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云集了中国心理学界最优秀的人才,体现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最先进的科研学术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已成长为国内心理学领域,规模最大、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来,科技创新背景下的新业态与新社交模式正不断涌现,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

紧扣“心理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主题,本次会议讨论了心理学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实践探索等议题,并重点关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的相关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在特邀报告中就提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认知、学业、情绪、行为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发展的挑战,急需建立基于科学证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他呼吁对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规律开展有组织、跨单位、多学科的研究,“这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出,其背后也呈现出诸多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心理学院教授张文新在预防干预方面,自主研发了3HHealthy development outcomes, Healthy relationships, Healthy school climate,简称 3H)校园方案。3H方案不仅可以降低欺凌、受欺凌发生率,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感知的学校安全、教师干预效能。

破解疫情下情绪危机

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新冠疫情暴发三年来,世界各国民众精神卫生问题发生比例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大流行的第一年(2020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破解公众的“情绪危机”?心理学这门横跨“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学科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时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治理建设中,做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贡献。

比如说,新冠疫情作为一种潜在长期压力事件,对儿童的心理状态可能产生长期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升认为,父母的恐慌情绪以及诱发恐惧的教养方式,是儿童心理适应的重要风险因子,要从家庭和个体的不同视角提供干预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任志洪,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提出了“基于优势反应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化心理援助与干预框架”从社会生态理论的三个系统(微观、中观、宏观)出发,结合武汉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丰富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心理援助与干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共进行了1场特邀报告和6场重点报告、59307个专题研讨报告、87436个分组口头报告、14159个硕士/博士研究生论坛报告、645个分组展贴报告。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赵国祥表示,心理学的发展要加强理论创新,扎根中国大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思想的理论创新;突破地域、学校、学科壁垒,发挥专家人才优势,深化学术交流,实现跨地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共处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转自:“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