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大丨连续9年获得高被引科学家,高脚凳上读出来的院士

2022/11/30 16:39:00  阅读:279 发布者:

近日,科睿唯安公布的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显示,中山大学以21人次位居中国内地大学第10位。

关注公众号,2022高被引获取2022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根据数据显示,中山大学2021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3人次,位居中国内地高校13位;2020年入选14人次位居12位;2019年去选11人次,位居12位;2018年入选9人次,位居第10位。从整体入选人次和排名数据来看,中山大学整体成稳中求进的势态,稳步向前。

在本次中山大学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学者中,笔者选择了一位学者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高脚凳上读出来的院士——陈小明

1961年,陈小明生于广东揭阳。读小学时,他的学校就在破房子中,学生坐在从自家搬来的矮板凳上,趴在另一块高点的板凳上写字,这个高板凳也要自备,求学的道路非常艰苦,上学的条件也十分简陋。但陈院士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这高矮凳一步一步走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

陈小明院士,1983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19927月起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2022年担任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主任。从1979年算起,陈小明院士在中大的身份渐次变化,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研究生到讲师、副教授、教授。2009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只有48岁。

先后兼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大化学院院长、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及副主任、国家基金委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分子筛协会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委员会成员等职务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配合物控制合成与晶体工程方法基础研究;2008年汤森路透卓越研究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微孔与磁性配位聚合物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获得者);第34届花剌子模国际科学奖(第34届花剌子模国际奖);日本配位化学学会国际奖(JSCC)以及自2014年起至2022年连续9年获得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等

陈小明院士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研究。那么陈小明院士研究的是什么,通俗地说明白还有些难度。

陈小明院士试着以非专业的方式做出解释:自己从事的重要研究是用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组装,就好比盖房子,要有柱子、砖头和钢筋,现在就是用金属离子把有机分子粘起来,形成多种大小的孔道、空穴,就像是盖好的房子。这些孔道、空穴可以储存气体也可把气体分离,甚至可以作为微小的反应器。

陈小明院士举例说,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氢气与氧气可燃烧,并生成水,是清洁能源,但氢气难以高密度储存,也难以压缩,如用高压瓶装对瓶的结实度要求非常高,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危险,成本也很高。“科学家们希望能让低压储存氢气成为现实”。

而新方法发现新的化学反应,减少化学反应所需的中间环节,实现“一锅煮”,将会大大减少成本,在实验和生产中都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性格谦虚的陈小明不喜欢使用难以界定的“国际领先”,但他也承认自己团队的研究水平“与国外同行差距不大”。

 

陈小明院士在中大求学、在中大教书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中山大学人,在这数十年里中山大学和陈院士共同见证着彼此的进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字校训的品质是陈院士,也是中山大学。陈院士的品质会激励着中大学子努力奋斗,中山大学也会越来越好。

以上信息来源:科学网博客

转自:“易美云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