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第6届审稿快线优秀论文推介
2022/11/28 14:44:51 阅读:303 发布者:
《中国经济学》第6届审稿快线于2022年11月20日成功举办,经过点评专家评审打分,本届审稿快线优秀论文为《脱贫摘帽的经济影响及财政扶持绩效》,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仇童伟和彭嫦燕。
论文摘要
在中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后,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即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在落实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中,政府主导下的公共转移支付是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此,《意见》提出,要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然而,现有研究并未评估本轮脱贫攻坚中贫困县的财政扶持绩效及其区域与结构差异性,因而难以判断脱贫攻坚绩效,这导致后续巩固拓展思路不够清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思路不够明确。本文利用中国地方财政预决算数据库中2016~2018年区县财政数据,借助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准自然实验,评估了脱贫摘帽的经济影响及财政扶持绩效。
研究结论显示:第一,脱贫摘帽显著提高了脱贫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但对第三产业发展无显著影响;第二,在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脱贫县比贫困县的财政利用效率更高,但在发展第三产业中无明显差异;第三,脱贫县的财政利用效率存在区域依赖,即东部脱贫县在发展第一产业中利用财政扶持的效率更高,西部脱贫县则更适合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发展第二产业;第四,财政支出结构对脱贫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化,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发展第一产业的重要前提,生产发展支出则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的潜在贡献主要包括:第一,评估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经济影响,为完善脱贫地区发展支持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第二,首次利用县域财政数据评估脱贫摘帽对财政扶持绩效的影响,为优化财政支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通过明确财政扶持绩效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提供了针对性举措。
作者简介
仇童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博士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悉尼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获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财政经济、农业经济和发展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彭嫦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家庭金融、发展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