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因组所发布首个当归基因组,研究解析香豆素合成和进化机制

2022/11/24 10:31:20  阅读:259 发布者:

“山药,当归,枸杞,GO” ,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被誉为“血中圣药” ,具有润肠通便、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在《药学辞典》中记载道“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当归不仅能入药,还常常用来煲汤,著名的补血养血的“四物汤”的原料就包括当归。

近日,基因组所王丽课题组组装完成了首个伞形科当归属重要药用植物当归的染色体级别参考基因组序列,解析破译了当归调气养血奥秘,为伞形科植物进化提供了新见解,揭示了镇痛补血主要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和进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

研究人员利用HiFiHi-C技术开展了当归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2.37 GbContig N5025.42 Mb),组装完整率98.6%,共注释得到43,202个基因。研究发现当归与伞形科植物水芹大约在2,770万年前发生分化,并经历一次芹亚科特有的全基因组加倍事件。

1|当归基因组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对当归简单香豆素合成基因及其转录因子进行研究,筛选了当归中简单香豆素合成和调控的关键基因。如调控伞形花内酯合成的COSY,秦皮乙素合成的F6H和相应的转录因子NACMYB等。以上结果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加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遗传学研究和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

2|当归简单香豆素合成途径

呋喃香豆素类在被子植物中主要分布在四个科:伞形科、桑科、芸香科和豆科。该论文系统研究了呋喃香豆素合成路径中的限速酶prenyltransferase (PT) 基因的进化历史。通过分析PT基因从苔藓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演化历史,阐明PT基因重复的时间和机制,表明呋喃香豆素合成在伞形科、桑科、芸香科和豆科中独立进化。该研究结果为呋喃香豆素合成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3PT基因进化历史

基因组所王丽研究员和莫道克大学任永林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韩晓栩和博士后李诚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2020YFA0907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0242)、深圳市科技计划(KQTD2016113010482651)、深圳市大鹏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RC201901-05PT201901-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20M672904)、广东省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2020A1515110912)的支持。

原文链接(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6007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