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明给自己一位在读博士生就未来毕业计划与职业选择的书面交流。供博士生朋友们参考。
一、来自博士生的困惑:
老师好:
自从上次和您聊了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等事情后,我回到学校迅速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一方面,我在抓紧时间推进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另一方面,我也有关注招聘信息,思考找工作的相关事情。
今天想和老师聊一聊毕业和找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困惑。进入博士三年级后,各种招聘信息蜂拥而至,毕业压力也逐日增大。为了应对学制最后一年(注:该生是最后一届三年学制博士生)的压力和焦虑,我给自己制定的策略是:先不关注招聘信息,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待初稿完成后再考虑找工作。按照老师对博士生的要求,博士毕业论文的三个核心章节需要达到能够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水平。我对自己目前的认识是:相对于您的要求,我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完成和打磨毕业论文,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以期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博士候选人。
我的第一个困惑在于,在博士毕业以后,是否需要去做博士后,以及适合去哪类机构做博士后。根据您的建议,“3+2”(即三年博士毕业后去做两年博士后)或者“4”(即博士第三年把毕业论文完成,第四年同步推进学术发表和找工作)是相对有竞争力的方案。所以我最近在思考自己应该选择哪个方案,也即纠结是否争取三年毕业,以及毕业后是否要从事博士后工作。据我了解,有三类机构招收博士后,一是高校和社科院,二是政策口(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证监会、银保监会等),三是金融机构(四大行、证券公司等)。高校和社科院博士后的优势在于主要从事研究工作,能够利用博士后的时间继续进行科研,积累一定的科研成果。政策口博士后的优势在于能够接触一些金融监管的内容,但可能会较多参与日常事务,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金融机构的博士后留用的概率相对比较大,一般是研究和业务同时接触,但在博后出站后的工作基本和研究无关了。
我的第二个困惑在于,是否要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我是对国际金融以及宏观经济的相关工作感兴趣的。理想情况下,从事国际金融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工作可能是我比较感兴趣且具有相应基础的。但找工作可能面临的情况就在于,能找到的工作可能不是与专业相关的,甚至有可能不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但可能是我能够干得更好(当然大概率更差)的工作。那么应该一股劲先满足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方向,还是综合考虑这个岗位(或博士后)的前景、待遇等因素呢?例如,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这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和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关系不大,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和国际金融不甚相关,但岗位性质比较贴合我理想的求职方向,那么是应该把握机会早点选择这种性质的工作,不用过多考虑研究方向等问题,还是多一些学术积累后争取进入更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机构或者高校呢?
我的第三个困惑在于,是否要进入金融市场,以及是否要从事市场的宏观研究工作。一方面,市场招聘竞争激烈,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岗位十分困难。现在很多研究岗位都需要较长的实习经历,这既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同时也能通过对行业的接触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项工作。但这与我现在紧张的时间现状不相匹配,因此很难通过实习等方式了解行业现状以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的宏观研究竞争激烈,我是否能够适应竞争的节奏。我的认识是,市场的研究需要有充足的热情(时刻能够投入到工作状态)、足够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够时常提出很多新颖或富有洞见的观点看法)、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觉得自己拥有这些能力的一部分,但很难说有什么能力比较突出,不知道是否要投身到市场的浪潮中去。
叨扰老师了。今天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一下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因此趁此机会用文字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总结一下自己的困惑,与老师交流。还请老师批评与指点,谢谢老师!
二、我的建议:
你发给我的困惑我看了,写得很详细,分析得也很到位,这说明你其实想得都很明白。现在,关键就是看你自己怎么来为自己定位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做博士后的话,的确应该争取博士三年毕业。但前提是你得想明白,做博士后是为了啥。例如,如果你做博士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那可能去金融机构可能更好。又如,如果你做博士后是为未来从事研究工作做准备,那么去高校或社科院是不错的。从你所言做博士后的具体需求来看,目前比较尴尬的,就是去国家部委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一方面,那里的行政工作可能更多,难以全心全意做研究,成果出的可能不如高校与社科院;另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相比,去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做博士后研究,也很难说就一定能留在那儿工作。
你谈到的另一个选择,是在第三年赶紧把博士论文写出来,然后在第四年找工作。其实,我认为写博士论文和发学术论文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同步进行。如果选择这条路径,那么就应该在第三年把博士论文写出来,与此同时,就要把博士论文的主要章节修改成论文投出去。这样,你就能在博士第四年收获一批还不错的学术发表,这对你下一步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博士阶段延长一年,并不意味着第三年能放松。在第三年,博士论文每写完一章,最后就修改后就把它投出去,从而把这些成果变成第四年找工作的砝码。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之前我的几位博士生都是四年毕业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对她们找工作提供了较大帮助。
至于要不要去券商研究所,我建议你和在券商工作的一些师兄弟多多交流一下。券商研究所的工作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收入高,且研究与市场结合比较紧密。有弊的一面是研究比较偏短期,而且不一定能按照你的兴趣来展开。但是,任何工作都有利有弊,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想明白自己想干什么。
关于高校的工作,我建议你可以和在高校工作的师兄师姐聊一聊。现在在高校做研究,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多的是靠团队的合作研究。依托一个靠谱的研究团队,未来出一批像样的研究,尽快把职称评评上去。等到把职称评完之后,相对而言学术研究的自由度就比较大了。
可以说,在高校与研究所是前十年比较辛苦,以后可能比较轻松(先苦后甜)。相反,如果去一些市场机构,开始可能过得比较好,因为收入比较高,但是到40-45岁以后,如果没到上升到一定位置,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就会比较困惑(可能先甜后苦)。
政府机关相对比较特殊,就看你的性格与意愿是否适合去那里工作。在政府机关,相对而言,上下层级比较明显,受到的约束会更多一些。当然,政府的工作对人的综合能力、调动各类资源的能力,锻炼得还是非常到位的。
至于你谈到的第二个困惑,也即是先选择职位还是先选择研究方向。我觉得也是看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如果你自己还没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那么先选择一个职位,再开展这个职位所需要的相关研究,未尝不可。但如果你已经选定未来的研究方向,那么就不应该削足适履,否则未来再切换工作的成本较高。从这一方面来讲,高校与研究所的工作更具弹性,你入职后自己选择研究方向的自由度更大。
总而言之,我觉得你心里很明白,想得也很清楚。现在关键一是要跟不同工作背景的人多聊,详细了解工作环境与个人感受;二是在此基础上,你要仔细思考,自己的禀赋、偏好、性格与能力更适合哪方面的工作。你也可以考虑去特定单位实习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喜不喜欢。
博士毕业之后的工作选择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选择。做什么选择其实并不重要,但如果已经做完选择,之后就不后悔,不要瞻前顾后,而是尽全力把自己选择的工作干好。我个人认为,博士毕业之后的十年时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十年的成就基本决定了你的行业地位与职业前景。所以,在你经过慎重思考,做出职业选择之后,就一定要静下心来,干扎实事,做靠谱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这十年内,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十年之后,一个人是否持续努力的差距,就可谓一目了然了。
作者简介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出版《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穿越周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测算、驱动因素与管理策略》《失衡与出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七年)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若干学术论文。在国内外财经媒体上发表大量财经评论。
来源:微信公众号“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转自:“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