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非大学逆袭榜:谁说我不能全国第一

2022/11/15 10:45:40  阅读:116 发布者:

本文整理自惊蛰青年及华东交通大学官网。

提到双非大学,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偏见。

觉得它们名不见经传,考上了和没考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事实上,他们,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强。

比综合性,它们未见得有优势;比专业性,比领域贡献,它们也不见得没有闪光点。

01.“中国第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20年,国立中央大学(当时为南京高师时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系,被称作国内现代气象学科的摇篮。

40多年后,当时的气象系发展为学院,随后又形成了南京气象学院。

到今天,当年的一个科系已经壮大成拥有理、工、商多个学科门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大气科学作为学科特色的它,是公认的“中国气象人才摇篮"

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南信的大气科学全国第一。2017年第四轮评估中,唯二获评A+等级的大气科学学科一个出自北大,另一个则来自南信。

同样的,还有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很多人听到这个学科的名字,可能会觉得奇怪:一个做衣服的,能有什么突出贡献?

但其实,我国航空火箭神舟飞船的重要部件、宇航员的宇航服等,也都离不开这些同学的努力。其分支学科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研制出的非织造材料产品,更是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工、医疗卫生、水利工程等领域。

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专业,更是与华中科技大学一并斩获全国仅有的两个A+

同样出自双非,但专业排名靠前的,还有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广州医科大学的呼吸内科、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高校,虽然专业排名不算前,但为我国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比如:华东交通大学。

02.助力交通强国!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交通强国”就一直被反复提起。

想要建设交通强国,就需要高校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向行业提供更多的技术。

而华东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的努力,则可圈可点。

2021年,华东交通大学获批建设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检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所实验室,是国家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实验室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9项。近3年,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具有交通特色的科研项目,先后立项主持国家级项目70余项。

此外,华东交通大学还与多个江西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能够做到如此,离不开学校在相关方面的专业与实力。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起源于1979年的机电工程系,后经几次拆分、合并与调整,在2016年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从建设最初开始,学院就以“交通特色、轨道核心”为办学定位,结合社会与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

如今,学院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专业都是国家级一流专业。

除了上方提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外,还拥有“江西省先进控制与优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稀有金属冶金全流程一体化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2017年开始,华东交通大学便从多方面下手,为建设“双一流”高校而努力: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改善人才制度,引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积极主办/承办各种学术会议,提高学校学术氛围与知名度等等。

随着越来越多学术会议的举办,更多的信息会在这里交汇,更多的人才会因此聚集。而华东交通大学的实力则会在这个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其实,无论对于高校,还是对于学者都是如此。

现在的成绩只是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

认真做好本分工作,积极拓展交流,不断强大自身实力,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总有一天,能获得自己应得的成绩和奖励。

转自:AEIC学术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