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王维国: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2022/11/8 15:25:18  阅读:168 发布者: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  王维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英才,担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社科大)副主任、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大)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

实现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底蕴、精神展现与精神指向。

1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精神底蕴

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趋势与共同发展方向,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实现方式与呈现图景也是多样化的,现代化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现代化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汇聚为一曲多元与共识的交响。因此,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和办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精神底色,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重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内涵和精神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把14亿人口转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规模巨大的人力资源,需要精神力量作为纽带,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需要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更要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求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2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精神展现

本质是事物构成要素的稳定联系,是深藏于现象之后,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从本质上讲,西方现代化是一种以物为核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和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只见物不见人,从而造成“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与以物的现代化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相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的科学立场出发,明确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因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应始终重视人的地位与作用,始终牢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使命,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核心的本质,要求既见物又见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求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更要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系。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的现代化内含着人精神领域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生动展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公众努力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切实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3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原则的精神指向

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人类实践活动既要遵循客观规律,更要具有明确的预见性、目的性、计划性与创造性。作为人类特殊且伟大的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更具有明确、清晰的预见性、目的性、计划性与创造性。党的二十大宏观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如期完成战略任务、落实重大举措,必须牢牢把握一些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这些重大原则明确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各种关系的本质概括,集中体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实践指向,既是对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落实“五个坚持”,必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切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与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与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转自:社科大科研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