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育时评 | 任春荣等:加强资源供给,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2022/11/8 15:12:05  阅读:176 发布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了解和分析我国居民终身学习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状况,将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国居民的学习状况处在怎样的状态?需要怎样的支持?本文期望给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任春荣建议:加强资源供给,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城镇居民终身学习支持状况如何?如何形成全民积极向学、随时随地可学的制度环境,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日前,记者采访了发起《城镇居民终身学习支持状况的调查报告》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任春荣。

“强化终身学习的社会支持,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城镇居民总体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令人欣喜,但公共学习资源供给和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困难群体还需要特别支持。”结合调查报告结果,任春荣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供给针对需求,学习资源增量提质。“学习资源供给的丰富性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居民学习的基础性条件。”此次调查发现,“附近学习场所少”成为阻碍居民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任春荣表示,应加强学习场所建设和管理,使人人有地方可学。根据区域人口规模、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和建设适量适宜的学习场所;打通学习场所壁垒,开放学校、活动中心等相关场所,实现资源共享。针对课程和活动内容、图书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求程度不高,适合中老年居民学习的内容少等问题,加强相关课程和活动内容建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不同类型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人人有内容可学。

学习支持性服务要聚焦便利性,学习机会可得易得。在任春荣看来,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给后,学习资源便利性对提高居民学习参与度就变得尤为关键。此次调查发现,有关公共学习资源各方面服务便利性还不尽如人意。她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努力提高学习资源便利性,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学习内容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人信息可及;简化学习场所使用手续,促使人人随地能学;优化学习场所开放时间,促使人人随时能学;丰富网络学习内容,促使人人“互联网+”学习。“通过以上各种举措,积极营造良好的全民终身学习氛围,降低居民学习参与的难度。”任春荣说。

制度立足保障,学习参与无忧无碍。“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开放大学(电大)等非正规教育认可度不高,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务晋升时对应届生身份、年龄等进行限制,这些因素大大削弱了民众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任春荣建议应从国家层面破除相关制度障碍,构建各级各类教育互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取消招聘和职务晋升中的应届生身份和年龄等限制,激发民众学习热情,促使人人终身想学。调查还发现,“没有时间”是阻碍居民学习最主要的因素,“工学矛盾”问题突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劳动法执行工作时间,使得劳动者有闲暇时间学习,同时要注重保障在职职工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权利。

渠道包容全民,学习环境公平友好。全民、全龄参与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建设要关注学习环境的公平性,制定困难群体学习的社会支持政策,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渠道。“就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的学习需求较大,但有较高比例的中老年人反映存在公共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和服务便利性不高以及适合的学习内容少等问题。”任春荣建议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学习设备、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要适合中老年群体特征和需求,尤其是教育数字转型要有适老化意识。在她看来,面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计划安排都应考虑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工作生活的特点。一方面要在其熟悉的广播、电视渠道上多推送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培养其信息素养,用好网络和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既能够自定步调又能够获得及时反馈。此外,对这些群体应继续发挥有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还应给予个性化的资助。“如,尝试发放学习券让其能够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用和吸引力。”任春荣建议。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记者 | 张惠娟

相关:我国居民学习参与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城镇居民终身学习支持状况的调查

湖州市吴兴高新区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带领小朋友来到灵粮农场参观稻田、学习粮食知识,倡导节约粮食的习惯养成。新华社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于20214-5月之间,通过网络对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以城镇常住成年人为主体的居民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学习需求和学习途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效,以及对公共学习资源的供给和服务、相关制度环境的评价等。调查共收集问卷6381份,有效问卷6209份,问卷有效率为97.30%。本文主要使用城镇成年非学生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样本量为5468个。其中,女性占比49.98%18-44岁占比90.71%

>>>>

受调查居民自评:学习参与度处于较高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居民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升。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学习内容广泛、态度积极,付费学习已经成为共识,而且学习手段越来越信息化,顺应了数字化时代特征。受调查的居民自评,学习参与度处于较高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广泛用于学习行为的定义、分类和理论框架。本研究参考国际同类调查的有关问题设计,选择读书看报(含听书听新闻)、为了当前工作或未来工作参加培训和学习、为“改进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会更美好”公开发表意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等四个典型学习行为作为四个支柱的操作性指标进行调查,了解我国居民参与学习活动的频率或者程度。调查显示,“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参与度相对较高;而“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参与度相对较低,反映出教育体系中公民素养和生活教育的相对薄弱。

居民认可学习价值,学习态度积极。绝大部分居民认为学习成效显著,且有不断学习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受调查居民认为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帮助大,超过九成的居民表示愿意一生不断学习新东西。但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营造得还不够理想,仅有六成的人认为所在单位或生活社区热爱学习的人很多。同时,研究显示: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认为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帮助大的居民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大的比例达到86.36%,远高于认为学习成效小的居民。

越学越想学。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地位等较高的群体学习的效能感更为显著。相较于受教育程度为中等及以下群体,研究生群体认为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帮助大的比例高了12.59个百分点;相较于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相应比例高了11.41个百分点。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帮助大的比例也比目前无工作者高了10多个百分点。可以说,学习给人带来了益处,也使获益的人更认可学习的价值。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想提升学历、提升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比例越高。与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居民相比,受教育程度为中等及以下的居民想提升学历和文化素养的比例分别低了15.0922.52个百分点,有可能与其学习的预期效用不高有关,也可能是基础学历较低导致学历和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较大。

网络是居民日常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上、线下8个学习途径选项中(限选3项),62.82%的居民偏好利用网络(不含课程、培训)进行学习,超过一半(54.33%)主要通过课程、培训(含网络渠道)进行学习,42.94%的人主要通过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材料进行学习,还分别有36.56%27.01%的人主要从工作实践和生活经历中学习,也有一定比例(30.12%)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进行学习。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主要通过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材料以及课程、培训(含网络渠道)进行学习的比例越高;而居民受教育程度越低,其主要通过生活经历学习,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进行学习的比例越高。学习途径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之间的差异,是提高学习资源供给效果所应关注的问题。

为自身学习付费成为社会共识。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城镇居民多数有积极的付费学习行为。受调查人群中,过去一年,仅有少数居民在学习上没有任何花费,94.70%的居民或多或少都有学习支出,如,买书、购买会员、培训费等,为知识付费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职业地位越低的居民没有为自身学习花费、花费较少的比例越高。分别有28.13%的老年群体、15.87%的中等教育及以下群体、21.54%的低收入群体、21.84%的目前无工作的人群其过去一年的学习支出为0。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即使没有学历和职业提升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也会有文化娱乐方面的学习需要,所以学习支出低主要是经济能力低造成的。

家庭教育指导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学习需求取决于人生发展阶段。居民主要学习需求与其所处的职业发展、婚恋育儿、离退休等人生阶段显著相关。与其他年龄段居民相比,25-44岁居民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主要学习需求的比例较高,比例为24.35%

>>>>

居民参与学习面临的困难与障碍

调查显示,居民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仍旧面临着一些学习资源供给和制度支持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

公共学习资源供给及其服务便利性有待提升。网络便利性获得居民的肯定,反映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超过九成居民表示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网获取信息。除网络较为便利外,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一半以上居民认为去往本地教育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公共交通、开放时间、使用手续有待更便利。

低收入群体的公共学习资源供给格外需要关注。调查显示,低收入群体比较依赖公共学习资源的供给。而关于公共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居民需求,有41.33%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地教育、文化活动场所的数量能满足需求,41.19%的人认为本地教育、文化活动场所组织的课程和活动内容能满足需求,51.11%认为本地图书馆(室)、书店、活动中心等场所的图书能满足阅读需求,62.43%认为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能满足需求。低收入人群和无工作者的就业环境较差、社会地位较低,在职业培训、发表意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处于相对困难的状态。而无工作者四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群体。

调查显示:居民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认为经济困难阻碍其学习的比例越高,其中,受教育程度为中等及以下的居民较研究生居民高了17.04个百分点,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居民较月收入万元及以上的居民高了26.23个百分点;目前无工作,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认为主要阻碍因素是经济困难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居民。因此,居民社会阶层与其学习障碍呈现出“低社会阶层,高学习经济困难”的特征。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需求的直接调查显示,总体上,72.31%的居民认为能满足,但是也有近三成(27.69%)认为一般或不能满足。分群体来看,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收入等越低,居民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或满足情况一般的比例越高。受教育程度为中等及以下的居民中,有49.53%认为一般或不能满足需求,比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居民高了29.84个百分点。目前无工作的居民认为一般或不能满足需求的比例为41.38%,分别比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高了22.05个和19.60个百分点。中低收入居民认为一般或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比例超过四成,明显高于高收入群体。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转自:中国教科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