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制备原子分散Fe-N-C多相催化剂的分子催化剂合成策略

2022/11/8 14:53:51  阅读:279 发布者:

背景及研究意义

多相催化的各个领域都受益于源自均相催化领域的概念。例子包括表面有机金属化学(SOMC),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各种类型的“单原子”催化剂。这些多相催化剂具有类似于分子催化剂的活性位点结构,尽管合成这些材料的途径不同。在许多情况下,分子前体用于制备固体催化剂,在最终结构中保留明确的分子片段(SOMC, MOFs)。在其他情况下,更传统的合成策略(例如,湿浸渍)被用来将孤立的活性位点分布在异构载体上。加入氮掺杂碳载体(M-N-Cs)的原子分散金属通常是通过高温(600 - 1050)热解含有铁、氮和碳源的前驱体制备的(1A)。突出的例子包括Fe-N-C催化剂,它作为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性,最近作为有氧氧化催化剂。这些材料的合成路径形成多孔的石墨n掺杂碳结构,具有单个核Fe位点,以及其他Fe物种,如FeOx和金属Fe纳米颗粒等。最近的研究发现了新的多步制备Fe- n - c材料的途径,提高了Fe的分散和原位密度。这些进展得到了FeN4或相关的单核FeNx作为ORR活性位点的研究的补充。然而,有氧氧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在fe -卟啉和相关的fe -大环中,FeNx位点和四方N4金属结合位点之间的相似性早已被认识到,这促使人们考虑通常用于制备大环金属配合物的金属化策略,这些金属配合物可用于制备Fe-N-C材料。分子的前导突出了两种互补的策略(1B):(i)用金属氯化物和Brønsted碱直接金属化自由碱的宏观环;(ii) Zn2+离子的逐步跨金属化,后者通常被用作合成更复杂的宏观环的模板。Fellinger和同事探索了这一概念,在Mgzn模板化N-C材料中引入了Fe位。在这里,我们确定了两种直接受到大循环金属化条件启发的方案,使用Brønsted碱来脱Nx表面位点的质子化,促进N-C材料的Fe金属化(1C)。制备的Fe- nc非均相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铁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好氧氧化反应活性。

    实验

       根据报道的方法合成了ZIF-8 MOF,并在1050℃的N2流动条件下热解1小时,生成N-C载体,命名为ZIF-8-CZIF-8-C在热解后保持其颗粒形态,如前所述,并保持高度的微孔隙率。然后,ZIF-8-C通过调整先前报道的游离基卟啉金属化的协议,被置于溶液-相金属化条件下(2A)。具体来说,FeCl2与有机Brønsted(0.2 M Bu3N)DMF中与ZIF-8-C混合,加热到150℃,在N2下搅拌过夜。通过过滤,用DMF、乙酸和甲醇洗涤,以去除可溶性和弱结合的铁,回收得到的固体,然后在真空下干燥。排除空气被证明对减少难以通过溶剂漂洗从载体上去除的FeOx团簇沉积非常重要,这是均匀宏观循环中不太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金属化合成的材料称为0.3Fe- zif -8- c [FeCl2],其中前导0.3表示ICP-OES分析测定的体铁含量(wt%),后缀[FeCl2]表示金属化前体和使用的条件(2A)。这种材料以后简称为“Fe-NCdm(dm =“直接金属化”)。一种替代方法已报道使用Fe(OAc)2,依赖于醋酸阴离子的碱性而不是包括外源碱。该协议也进行了探索,但导致较低的铁负荷。

采用Fe Mössbauer光谱和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ACSTEM)分析了Fe- n - cdm金属化后Fe的结构。在低温(10 K)下收集Fe Mössbauer(2B),以检测来自小FeOx聚集体(<10 nm)的六体磁分裂,将它们与原子分散的Fe物种区分开来。除了FeOx六重体特征外,在57Fe Mössbauer光谱中还发现了另外三个双重体特征。此前在Fe-N-C材料中也发现过类似的物种,它们被命名为“D1”,为FeIINx;D2”,为FeIINx;和“D3”,为FeCl2

AC-STEM图像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存在,这些纳米颗粒表现出晶体团聚体的有序晶格和与FeOx一致的元素组成(2C)。原子分散的金属物种(FeZn)也被检测到在n掺杂碳载体粒子边缘的薄区域作为亮点(2D)

Fe Mössbauer谱的半定量解释表明,Fe- n - cdm中约50%的铁以原子分散的形式存在,而其余的铁以FeOx聚集的形式沉积。Fe Mössbauer检测到的FeOxFeNx物种由图2CD中的AC-STEM图像证实。综上所述,数据表明低温、固相金属化条件直接生成FeNx位点,而不需要后续的高温热解步骤。来自MOF前驱体的部分Zn仍然存在于该材料中,并代表了AC-STEM观察到的原子分散物种的一部分(2D)。这些假定的ZnNx位点阻止了FeCl2Nx位点的访问,并在低温金属化条件下形成额外的FeNx位点。以前的报道已经证明了在高温热处理(750 - 1000°C)中铁被锌取代。图1B-ii中提到的分子先例提出了另一种跨金属化策略的可能性,在这种策略中,酸促进Zn离子的去除之后可以进行低温金属化。

初步研究表明,用HCl溶液相处理Zn- n- c材料并不能使Zn离子含量降低到1 wt%以下。另一方面,ZnCl2的沸点为732°C,利用这一特性,在750°C时,N2流携带气相HCl流动,促进(部分)去除锌离子(3A,第一步)。这种方法用各种前驱物进行了测试,最有效的是用ZIF-8浸渍1,10-菲罗啉(Phen)后热解得到的锌- n- c材料来支持锌的额外连接。

对得到的zif -8- phenc材料进行气相HCl处理,使材料中的大块锌含量从1.5 wt%降低到0.9 wt%。在该材料的AC-STEM图像中可以明显看到一些ZnNx中心。然后将zif -8- phenc - hcl样品与FeCl2进行相同的低温固相金属化条件(3A,第二步),根据ICP-OES分析,得到Fe含量为0.3 wt%Fe- n- c材料。

这种0.3 zif -8- phenn - c - hcl [FeCl2]材料以下简称为Fe-N-Ctm (tm =“跨金属化”)。然后用Fe Mössbauer光谱和AC-STEMFe-N-Ctm进行表征。4.2 K Mössbauer谱显示,单核FeNx物种(D1, D2)FeCl2 (D3)具有相同的峰值,FeOx聚集体具有相当弱的六聚体信号(3B;cf。图2 b)ACSTEM成像显示了丰富的单核金属物种(3C),而未观察到金属聚集。一个原子分散的物种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分析证实了它是Fe(3D)。获得的n1s x -光电子能谱支持金属化后MNx中心的相对丰度增加。相对于直接金属化路线,跨金属化合成路线导致Fe-N-C材料中FeNx D1/D2位点的比例增加(分别为46% ~ 75%;参见图2B和图3B)。用有氧氧化反应作为动力学基准,评价了这一差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该反应涉及磺化对苯二酚(HQ)氧化为相应的醌,醌已在介导燃料电池中使用并进行了机械表征。先前报道的通过传统热解方法制备的Fe-N-C材料也进行了评估以进行比较。这些材料包括fe - fe - c,Fe-PANIC,Fe-ZIF-8-C,和一种商用Fe-N-C,“Pajarito粉末”。在图4A规定的条件下测量HQ氧化的初始速率,并与每种催化剂的铁含量相关(4B)

传统的Fe-N-C催化剂氧化HQ的速率相差5(1.78.2×105 mol g1 s1,图4B,红色数据点)。采用金属化策略制备的Fe-N-C催化剂的氧化速率与上述值一致:Fe-N-CdmHQ氧化速率较低(1.4×105 mol g1 s1,图4B,绿圈),而Fe-N-CtmHQ氧化速率高6(8.8×105 mol g1 s1,图4B,绿菱形)。这些催化剂的测定速率与总铁含量的相关性很差。这一观察结果的另一个表现是,在整个催化剂系列中,根据铁的体积含量(TOF,每总铁)定义的标称翻转频率变化显著(4C)

4C中的标称TOFs突出了这里概述的分子激发金属化过程的优点。虽然通过N-C材料的直接金属化(b)制备的Fe-N-Cdm材料的质量归一化率低于已知的催化剂(cf),但其标称TOF与其中三种催化剂(df)相似。然而,最高的标称TOF值来自Fe-N-Ctm (a),其制备方法是在金属化之前将模板锌离子从载体中移除。该催化剂的标称TOF比第二高的催化剂(c)3倍,反映出相对于材料中总铁(FeNxsites),催化活性铁位点的比例更高。从这里制备的两种催化剂的催化速率(每克催化剂)的比较中也得到了类似的见解(4B,蓝色箭头)。在总铁含量非常相似的情况下,跨金属化催化剂(a)表现出更高的速率。这一结果与前一种催化剂中FeNx中心密度更高的结果是一致的。

结论

总之,这项工作证明了低温分子合成概念对氮掺杂碳载体金属化的适应性,补充了制备Fe-N-C催化剂的常用方案。具体来说,通过这种溶液-相金属化过程获得的FeNx位点表现出催化好氧氧化反应活性,与高温热解条件(例如750 - 1000°C)下金属化的Fe-N-C催化剂的性能类似或超过。这项工作为许多未来的机会奠定了基础,包括创造具有更高金属结合位点密度的N-C材料,以及与Fe以外的金属(包括其他非贵金属和贵金属)合成M-N-C材料。

这样的努力将受益于并促进均相和多相催化领域之间的更强联系。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