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过去的十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转型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国促进地理信息更好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今年也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持续在线服务的第12个年头。自上线以来,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名从事天地图建设的工作者,我有幸亲历和见证了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从有到优、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01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开放成效显著,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推动政府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是天地图建设的初衷之一。如果说平台体系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建设的核心,那么地理信息数据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十年来,天地图秉承着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标准、统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的宗旨,持续加强在线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让天地图逐渐发展成为更多优质数据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的平台。
2014年起,为了充分加强各类基础测绘成果利用,天地图大力推进国、省、市(县)数据融合工作,实现各级节点数据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天地图的整体数据质量与深度应用支撑能力,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32个省级节点(含兵团)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发布,建成了中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如今,在天地图上,不仅能够看到互联网地图普遍表现的城市道路、水系、绿地、居民地、兴趣点等地理信息要素,感受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还能“漫游”美丽乡村,领略到乡村小路的阡陌交通、良田美池的相得益彰和村民小组的屋舍俨然。这些数据,也成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图1 农村地区电子地图
天地图刚刚上线时,亚米级分辨率影像地图仅仅覆盖了380多个城市建成区。随着我国卫星产业的迅速发展,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国产卫星不断升空,卫星遥感数据资源不断丰富,这一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截至2022年9月,在天地图上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覆盖全部陆地国土;亚米级分辨率影像地图已经覆盖超过648万平方公里,覆盖范围10年间增长近6倍,28个省已经实现全域覆盖,使得越来越多的政企部门摆脱了对国外影像地图的依赖,维护了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图2 大兴机场影像地图(数据源:高分2号)
2018年机构改革后,测绘地理信息融入自然资源工作,天地图进一步融合了海洋部门提供的我国管辖海域4296个海域地名注记、全球1:1000万、1:500万海底地形数据,进一步丰富了电子地图、地形晕渲地图的服务数据。
天地图在线服务数据的时效性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持续提升数据更新效率、加快数据更新速度对于更好满足各类应用需求至关重要。从2018年开始,天地图逐步构建了国、省、市三级节点协同的数据在线联动更新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软件系统和更新机制,实现了数据从离线批量汇交更新升级为在线联动更新,并充分利用众包数据来开展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如今,天地图平均每一周就会更新一批矢量地图数据,每一个季度就会更新31个省的部分影像数据,有的省份甚至实现了季度全覆盖更新。2018年机构改革、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正式运营,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每一个令人振奋的瞬间,天地图都会第一时间以地图语言向世人展现。
图3 天地图在线更新系统
02
坚持全国“一盘棋”,实现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一体化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国家、省、市(县)各级节点, 如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需要强有力的指挥棒。从2013年起,天地图每年都会结合上一年度建设成效及本年度工作计划,从在线服务、数据更新、应用服务、运行维护等方面制定年度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让各级节点建设方向一致、标准统一、步调一致,进而形成协同建设合力。通过评估指标的引领,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国各级节点的智慧力量得到凝聚,一切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被有效调动,天地图数据资源建设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军!
天地图建设初期,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特点,采用了“分建共享”的建设与运营模式,通过服务聚合方式实现了全国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一体化在线服务,对于促进地理信息开放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积累及理念认识的不同,节点之间数据共享不畅、协同服务不够、门户界面多样、运维能力差异明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利于形成对外一致的服务形象,未能形成全国各级节点服务合力。随着跨地区、跨层级地理信息应用的越来越深入,该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应用需求。2019年,自然资源部对天地图建设做出新部署,要求各级节点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推动“公众版”一体化建设,开展了以“五统一”为基本特征的统一在线服务功能体系建设。目前,32个省级节点(含兵团)已经实现了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界面样式。现在,无论您是访问天地图国家级节点还是省级节点,如“天地图·北京”、“天地图·新疆”,您看到门户网站界面风格基本一致,访问的基础地图服务全国统一,如果您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API接口,再也不需要到各省级平台逐一获取,您在任何节点注册登录,均可调用统一应用程序接口,方便社会公众使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天地图整体品牌效应得到较大提升。同年,为了提升一体化服务支撑能力,天地图完成了从自建数据中心向公有云的迁移,这是自然资源部内首个完全基于公有云服务的大型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上云后平台可靠性及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
图4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统一门户
2020年,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合理分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天地图实行地理信息服务接口调用配额管理策略,将原来粗放式调用方式升级为授权认证调用,用户注册认证后即可免费获取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使用权限。通过对地理信息服务的统一授权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服务的开放共享工作,实现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安全、合规、有序共享应用,及时掌握了平台服务应用情况。
2020年12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出台,这既是落实《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需要,同时也进一步厘清了天地图的定位,统一了思想认识,确保了平台的健康稳定运行。
03
强化自主研发,加大融合创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核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数据更新要更快速、服务支撑要更高效、用户体验要更优秀,这背后都离不开基础软件研发的比拼。面向社会公众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对于测绘地理信息人来说是一个新领域,为了适应新的应用需求,坚守住为全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初心,十年来,天地图建设团队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数据更新慢,就从生产模式、作业流程上下功夫,服务能力有差距,就不断融合前沿技术提供精准化、高并发服务支撑,满足用户的差异化服务要求,用户体验有短板,就和用户一对一咨询调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产品。软件系统的快速迭代,背后是团队成员扎根实践、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执着追求,是一次又一次面红耳赤的头脑风暴和一个又一个紧张忙碌的不眠夜。
2013年,天地图发布2.0版本,这是被业界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版本。该版本从底层重构了地图渲染引擎并应用了新版地图可视化方案,网友反馈整体效果清新自然,能够让用户有继续使用下去的欲望。这给天地图研发团队带来了极大鼓舞,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出让互联网级的公共服务产品。
图5 天地图2.0在线地图
天地图在线服务早期主要采用国外商用数据库,维护成本高,核心能力依赖国外,更无法满足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持续增长的海量数据、高并发响应支持以及不断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类型。2015年,天地图启动了基于云计算的天地图存储与服务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了顾及空间数据特征的NoSQL数据存储、面向高强度I/O的地图缓存、面向高频度空间数据更新与同步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天地图在线服务数据存储与应用服务技术的重大变革,有效降低了节点建设成本,在线服务效率提升数倍。
2021年,天地图建立了基于矢量瓦片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完整技术体系,首次发布了基于矢量动态渲染的高清地图,打破了栅格瓦片地图固定级别的浏览模式,实现了电子地图的无级缩放,用户可按需定制地图内容,这对天地图来说又是一大重要突破!
图6 天地图2021版在线地图
这十年,天地图建设团队不惧挑战,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陆续形成了地理信息云存储、分布式地名检索引擎、在线协同更新系统、高清版矢量引擎、地理信息API业务中台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成果,全面推动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05
应用遍地开花,天地图应用生态初步形成
天地图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9月,天地图在线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2.14万,累计授权应用近75万个,日均地图服务接口访问量超过8.22亿次,相比十年前增长数十倍,广泛应用于中办、国办、水利、公安、环保、安全、农业、林业、地调、安监、海关、气象、海事、统计等多个部门或行业,天地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天地图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提供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支撑,有效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信部、民政、水利、公安、环保、安全、农业、税务、海关、气象、海事、统计等40多个部门或行业已经常态化使用天地图,如工信部通信大数据平台、民政部的国家地名信息库、水利部的水文情报预报系统、生态环境部的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中国海事局的AIS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气象局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等等。在应急救灾方面,天地图都在第一时间提供应急保障,发布应急地图数据。2013年雅安地震、2014年马航客机失联、2018年寿光洪灾、2020年新冠疫情等等,这都有天地图在背后做出的默默贡献。
图7 天地图服务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
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官方权威媒体已常态化采用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地图。2013年,我国首次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天地图,初步揭示了藏羚羊的迁徙规律,天地图为新闻直播节目提供了全程二三维地图服务与技术支持,助力央视立体化全景式呈现藏羚羊迁徙产仔全程。2016年,央视新闻频道《关注候鸟迁徙 保护生命共同体》特别报道首次利用天地图全程全景呈现候鸟的迁徙路线,直观地体现候鸟的行进路线、行进途中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变化。
图8 天地图服务央视新闻报道
由于天地图服务的专业性、普适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天地图作为其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如中石油、中石化、大疆、海康威视、中国人保等。天地图还为大量互联网地图应用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基础性的地理信息资源,支撑他们开发出更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代表性的应用有奥维地图、图新地球、两步路户外助手、六只脚等。
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天地图提供了标准、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服务,为各类自然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整合、自然资源业务的协同化开展等提供最基础的地理信息底图支撑。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共40余家单位约50个业务系统使用了天地图服务,如国土调查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执法综合监管平台、农村乱占耕地数据汇交平台、自然资源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全国林地一张图等,地质云等多个重大项目工程。
图9 天地图支撑国土调查云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这十年,我从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成长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建设骨干,一路见证了天地图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各类用户“用的上、离不开”的基础平台,让地理信息应用越来越便捷的奋斗历程。天地图的发展进步是时代的缩影,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有效印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序曲已经奏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天地图为代表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测绘地理信息人一定会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紧密围绕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牢牢把握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END
来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