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开启高校学科专业改革的新篇章,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之大!
通知中提到“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备受关注。此次通知并非一纸空文,而是有实际的目标指数,通知中明确指出学科改革要坚持围绕产业、企业实际应用培养人才,并规定时间限度为3年,改革效果要达到增设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改造升级本专科专业点800个,停招撤销本专科专业点1400个。
▲ 图源:安徽省人民政府
《通知》中还释放了哪些改革重要信息?以60%的就业率为撤销专业的硬性指标是否合理?是否会带来新的就业造假手段?哪些领域或具体专业有停招风险,学生应该如何选择?
理工科吃香、文科遭殃,学科设置怎样才是科学?随着这则《通知》被热议,诸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就业率挂钩专业设置
倒逼高校改革新思路
近年来各地高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并非独此一例。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这5年间(2017年至2021年),共有234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仅2021年度撤销的专业就达804个,也是五年来撤销专业数量最多的一次。
▲ 图源:教育部
江西省教育厅也出台过类似的举措,今年5月31日,在其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试行)》中提出,对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黄牌提示,相应扣减高校招生计划;对连续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点,给予红牌警示,责令其停止招生。
▲ 图源:江西省教育厅
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划定“60%红线”是否合理?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将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高校为何“壮士断腕”,在学科规模上主动瘦身?究其原因,归结于生源不理想以及相关专业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就业率自然就成为了评价教育是否有效的最为直接的检验。出台这样举措,势必产生一种倒逼效应,促使学校在办学与治理过程中突破人才培养传统范式的路径依赖,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新兴产业与红牌专业
《通知》中还释放出什么信息?
01
十大新兴产业
《通知》中反复提及的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这与安徽省的产业布局息息相关,立足于服务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
02
红牌专业
那么,哪些专业有“亮红灯”的风险?
2020年安徽省高校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本科专业共有10个,分别为法学58.89%、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56.06%、信息工程54.00%、贸易经济50.79%、阿拉伯语50.00%、雕塑50.00%、金融学(国际金融)47.46%、国民经济管理44.19%、英语(翻译)33.33%、金融学(农村金融)0.00%。
另有一些专业就业率在“60%红线”附近徘徊:保险学65.66%、应用统计学65.63%、税收学65.10%、工艺美术64.62%、朝鲜语63.64%、投资学62.97%、心理学62.16%、会计学(注册会计师)61.08%、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60.27%、广播电视学60.19%。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数据显示,近五年撤销最多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83个),其后依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7个)、服装与服饰设计(65个)、产品设计(51个)、信息与计算科学(50个)。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有暂停招生风险的并非文史哲这样的纯文科专业,反而更多的是一些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正在面临就业困境。
这也印证了利用就业率倒逼学科改革的科学性,面对时代的急剧变化,高校需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框架范式,加大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创新,提升就育治理能力与教育服务供给水平。
03
现代产业学院成热潮
现代产业学院合作模式主要有“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政企合作”“校行企合作”“校政研企合作”“校政研行企合作”和“校企行校合作”等多种模式,一般都是由各高校牵头,以实体二级学院为依托,联合政研行企等多部门共建共享。
安徽省建设联合培养基地
安徽省鼓励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长鑫存储等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建设一批联合培养基地,招生计划单列。每年从高校遴选1万名工科大学生到企业见习6个月,每人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
河南省建设23所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之前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决定立项建设河南师范大学绿色水产养殖产业学院等23所产业学院为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含大别山行动专项产业学院6所)。
▲ 图源:河南省教育厅
福建省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6个
福建省教育厅公示筹建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在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拟立项建设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6个。
▲ 图源:福建省教育厅
专业被撤销,
教师和学生该何去何从?
01
教师怎么办?
专业撤销以后,教师怎么办?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贾斐副处长曾分享过该校调整优化专业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其中提到了关于教师的调整问题。
他表示教师是不应该按照专业进行区分的,教师的组队应该着眼学科,如果是相近专业的整合,那么教师一般是没有需要调整的问题的;如果专业相对独立,那么可以依据教师的学科研究方向对教师进行相应调整,或者引导教师开设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再或者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等。
总之,教师在学校内跨学科以及转型都是比较容易的,高校教师的未来不必担忧,那学生的前途又该怎么办呢?
02
学生何去何从?
被撤销的专业其实并不等同于彻底被淘汰,专业被撤销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社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教育能力不匹配,无法达到专业设置条件,在审核中没有通过。
如果现阶段不幸选中了被撤销的专业,那么有以下几种途径挽回损失:
一是通过辅修二专业进行新的学习以便从事相关行业,但是就业认可度不如第一专业认可度高;
二是通过读研读博进行跨专业研究,从而彻底摆脱预警专业;
三是继续专精于本专业,专业被撤销不代表市场完全不需要此类型的人才,只是就业相对饱和,但如果能做到术业有专攻想必也会在行业立足。
写在后面
文博这样曾经的“冷门”专业变热门,公管这样曾经的香饽饽专业被撤最多,面对专业“冷”“热”变换,究竟该如何选择?
其实大家需要理性分析冷热,不要过分跟风,因为“冷”“热”都有着特定的时代环境,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相结合,不能因为专业冷热而与自己的兴趣、特长背道而驰。
如果你有过成功发表论文的经历;如果你拥有丰富的科研、竞赛经历;如果你愿意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科研er;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科研经历变现……
END
转自:科研人KYR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