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学,便会联想起儒学。可以说,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主要是由儒学奠定和陶养的。从时间上看,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显学,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以及近现代新儒家等多种形态,在漫长的历史中做到了应时变化而屹立不倒;从范围上来看,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日常生活的礼仪风俗,是普通学子的科举考试,是朝廷治理的理论依据,是士大夫心心念念的道德理想。
儒学有这样显赫的地位,也就面临着同等严峻的挑战。对当代学者来说,如何让这一庞大的历史传统焕发生机,就是最紧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为返本,也就是探讨儒学究竟是什么。这方面主要是进行儒学思想史的研究,强调从客观的历史事实中发现儒家。近年来,经学、礼学研究成果颇丰,强调重读经典,重视文字训诂,又与出土文献结合,用力颇为扎实。
二为开新,也就是思考儒家思想如何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近代以来,儒学有多次“被打倒”的经历,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在适应当下新的语境与环境时,颇有不成熟之处。对学者来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所以,许多学者积极探儒学与现当代社会的连接点,大胆提出新的理论体系,在争鸣和碰撞中一步步推动儒学的进步。
总之,儒家思想不断在摩擦中交流,在折冲中前进,在返本与开新中,它正被不断地重新发现着。
”
《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
杨海文 著
ISBN:978-7-5227-0046-5
2022年06月
定价:128.00元
本书在哲学一观念史进路的引导下,化用“历史学的理想类型”与“社会学的理想类型”,提出孟子文化精神脱胎于源远流长的礼乐文明与诗书文化,从两线(道德理想主义、文化守成主义)、六点(仁且智、经而权、士则仕、学孔子、距杨墨、尚诗书)呈现孟子文化精神的具体内涵,从历史维度、多元视野厘定孟子文化精神的合理边界,架构了孟子“文以载道”的思想系统与阐释方式,敞开了孟子文化精神的完整性与丰厚性。经由诗书文化恢复并重建礼乐文明,经由文化守成主义达成并夯实道德理想主义,有助于对治当下的道德滑坡、传统失落,认同并转化“旧邦新命”的中华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儒学.第十六辑》
王中江、李存山 主编
ISBN:978-7-5203-8980-8
2021年10月
定价:109.00元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承什刹海书院协助,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
[日]井上哲次郎 著;万丽莉 译
ISBN:978-7-5203-9116-0
2021年09月
定价:138.00元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1905年)与《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1900年)、《日本古学派之哲学》(1902年)被称为井上“儒学三部曲”,是近代日本儒学史的奠基性著作。本书是“儒学三部曲”中最晚完成的一部,但处理的却是江户思想史中最为主流的部分,即以日本朱子学为核心的正统儒学。本书梳理了朱子学在日本的发展脉络,将其分为藤原惺窝及惺窝系统、惺窝系统以外的朱子学派、南学及暗斋学派、宽政以后的朱子学派、水户学派,并就其中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事迹、著书、学说、学风、主要门人等进行了考察。井上特别强调了朱子学在普及儒家伦理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指出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实际能量。同时,日本的朱子学与中国的朱子学有何种关键差异?日本的子学盛极而衰的历史与它所遗留的课题应该如何在日本思想史中加以定位?本书在这些关键点上均提供了重要启示,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儒学的独特贡献,弘扬中国文化的精神。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许家星 著
ISBN:978-7-5203-6152-1
2021年03月
定价:238.00元
朱子四书学是理学经学一体化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经学史上“四书学”这一新经学典范的确立。书稿以经学与理学的相互关系为中心,深入探讨了朱子四书学作为经学哲学的特质,在朱子四书学文献的考察、朱子四书学内在理学论题的分析、朱子四书经典诠释思想的挖掘、朱子四书工夫论的阐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书稿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内在的分析为方法,以忠实朱子原意为主旨,以贯彻朱子所倡导的平实简易的学风为追求。该书可为朱子学与四书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
张昭炜 著
ISBN:978-7-5203-6634-2
2020年07月
定价:179.00元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本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恬愉、主静与持敬、艺术大美与道德至善等重点问题,挖掘中国儒学缄默维度的深蕴及特质,并展望其在现代语境的展开,重写中国儒学史。
《教化儒学续说》
李景林 著
ISBN:978-7-5203-6124-8
2020年02月
定价:178.00元
本书着重从儒学作为一种形上义理体系与社会信仰系统之关系入手,来揭示教化儒学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认为儒学作为一种形上学,与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系统具有一种“同途而殊归”的内在关联性,这使它能够既保持自身作为一种哲学义理体系的独立性特质,同时又能够切合、转化、升华和引领社会和民众精神生活,具有不同于一般宗教的普泛的教化意义。在儒家的形上学系统中,“教化”作为一个存在实现先行的观念,标志着一种本人的存在实现以证显道体的哲学进路。在教化儒学这一论域中,本书对儒家的人性论、道统论、人格养成论、王道政治理念、文化认同、哲学的内容与方法之关系等相关理论课题,也都有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诗经〉之器乐研究》
李婷婷 著
ISBN:978-7-5203-4559-0
2019年10月
定价:99.00元
关于《诗经》的研究历来被视为显学,可谓是经久不衰又熟又热了。但《诗经》研究的熟和热只是就儒学、经学、文学、语言学、音韵学诸方面而言。然而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尤其是器乐学切入《诗经》,却稀有罕见,著述亦如同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就《诗经》之器乐学研究而言,笔者考察、梳理,其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汉代至清代两千馀年的研究,受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说的影响,大都着眼于乐器的名称、形制和器乐的礼乐功能诸方面的考辨、述说。二、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即20世纪上半个世纪,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拓展,已有学者注意了艺术的观照。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摆脱了旧的思维定势,开始从音乐性质与歌曲、器乐艺术形态的视角审视问题。
《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
[英]麦大维(David McMullen) 著
张达志,蔡明琼 译
ISBN:978-7-5203-3793-9
2019年07月
定价:128.00元
本书是麦大维先生积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学研究的代表作,将唐代儒学的演变与学者群体及学术机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学校与祭孔、经学、国家礼制、史学、文章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一领域独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乱后三个时段,依序梳理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和学术观点发生的变化,总结各领域及其子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分析中央政府学术主导地位的渐趋弱化,以及学术与文学独立性的日益增长,彰显中央权威的衰落和稳定环境的消逝这一共同趋势,证实唐代的学术分期符合唐代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通过系统而全面、详实而缜密的研究,有力地扭转了传统思想史忽视唐代及其儒学遗产的倾向,特别赋予汉、宋之间的唐代儒学以重要历史意义。
《关学·儒学·国学》
许宁 著
ISBN:978-7-5161-9330-3
2016年11月
定价:59.00元
书分为关学篇、儒学篇、国学篇三个部分。关学篇是张载及关学的相关研究,既有对于关学重要代表性学者的研究,又有20世纪对于张载关学现代诠释的评述,由此进一步揭示张载关学的时代价值和思想意蕴;儒学篇主要讨论儒学史的个案研究,力求揭示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其现代走向;国学篇是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视角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阐述了作者长期致力于国学教育及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国儒学本论》
李甦平 著
ISBN:978-7-5161-7573-6
2016年01月
定价:105.00元
本书的主旨内容是对东亚儒学——中国儒学、韩国儒学、日本儒学的本质研究。本书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内容为“中国儒学”,主要分析了中国儒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及价值。第二部分内容为“韩国儒学与中韩比较儒学”,重点探讨了韩国儒学的基本特点及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发展。第三部分内容为“日本儒学与中日比较儒学”,着重辨析了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第四部分内容为“中韩日比较儒学”,通过对中国儒学、韩国儒学、日本儒学的比较研究,凸显了东亚儒学的本质和特色。
《跬步探儒》
陈学凯 著
ISBN:978-7-5161-6042-8
2015年09月
定价:75.00元
《跬步探儒》是一部集作者近二十年心力的研究之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先秦儒学,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孔子思想和原始儒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重新审视了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体系, 目的在于脱前人之窠臼,而发人之所未发,故有不少新意。第二卷是秦汉儒学,它的不同之处是从思潮史的角度,论述了易经与秦汉思想融合与流变的关系,秦汉时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天君同道观和社会模式论,并由此而涉及了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等问题。第三卷是宋与明清儒学。宋代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出现,开启了宋元明清近八百年儒学的黄金时代,从而使儒学真正成为那个时期唯一独尊的思想体系。作者通过对四书尤其是《大学》《中庸》的梳理,试图揭示理学的本质精神、它的体系及其思想精髓、“诚”道思想的内涵与功用,并提出了“诚即良知”的重要观点。第四卷是朝鲜李朝儒学。本章主要记述朝鲜李朝时代朱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曹南冥的理学思想,并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朝鲜半岛儒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儒学在古代东亚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转自公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