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论坛暨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发布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浙江宣传”公众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冬奥会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直播”、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哔哩哔哩(B站)、八点健闻和“正面连接”公众号等十家机构入选“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十大创新案例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提名、遴选和评审产生,本年度第六次发布。十大案例全景式呈现了专业媒体在主题报道、融合转型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探索成果,也涵盖了政务媒体和商业媒体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代表性和示范性。
图片 图片
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发布大会合影
论坛开幕仪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教授致欢迎词,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卫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志安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教授先后致辞。
图片 图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指出,当前新闻实践存在“重史论、轻实务,重技术、轻思想,重视频、轻文字”等偏向
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教授以《新闻传媒学的专业素养》为题,谈到新闻实践和新闻人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新闻是时代赋予新闻人的责任,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是我们的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实践论的新闻传播学创新》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我国新闻传播应当从中国实践出发回归中国实践,“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教授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同济大学外国专家、全球中国学术院(英国)院长常向群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涛教授,以及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徐翔教授等学者也分别做了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智能化时代的应用新闻传播问题。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五辑)》封面
大会举办了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五辑)》新书首发仪式。随后,“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李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二部主任陈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常颖、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直播部制片人刘磊、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副社长罗靖、深圳市卫健委宣教处处长王岭、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总监卢雅君、八点健闻联合创始人季敏华、正面连接创始人曾鸣等十大创新案例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各自在应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分享的前沿应用和创新成果吸引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观察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应用传播创新,记录中国媒体变革,是我们推出十大创新案例的初心”,张志安教授说,“每年的十大案例既有变化也有不变,变化的是实践场景和创新策略,不变的是媒体价值和公共精神。”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的遴选和发布始于2017年,六年来已成为沟通应用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获得《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探索与争鸣》、《编辑之友》、《现代出版》、《青年记者》、《媒介批评》等学术单位的支持,和澎湃新闻、第一财经、哔哩哔哩等业界单位的支持。
会议承办方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SMG)部校共建暨院媒合作单位,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确立“全媒体+大艺术”双轮驱动、跨越发展战略。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新理念、新视野、新技能的艺术与传媒领域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承办本次会议是学院面对智能媒体时代的媒介化变革,积极参与学界与业界深度对话的一次重要探索。
附: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及推荐语
由中国新闻史学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十大案例:“浙江宣传”公众号
推荐语:2022年5月3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打造的公众号“浙江宣传”正式上线。从无到有,截至10月11日,“浙江宣传”上线135天,发布285篇文章,生产280篇原创文章。其中,10万+有168篇,占全部的58.9%。“浙江宣传”用普通人视角平视现实,《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等文章在移动端热传,引发众多读者共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常理常情总能激荡人心。“浙江宣传”始终坚持“9个字”: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说人话,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不搞长篇大论、不做官样文章、尽量不说“正确的废话”;切热点,就是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聚拢眼球;有态度,就是立场鲜明、亮出观点,第一时间发出理性声音、产生共情共鸣。可以说“浙江宣传”打造了本年度政务传播领域“宣传战线第一公号”的发展速度。
十大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冬奥会报道
推荐语: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央视频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AI”战略布局,扎实推进“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以科技力量为冬奥内容传播强势赋能,打造了一批创意十足、新风扑面、耳目一新、过目难忘的创新产品。独家推出新媒体产品“8K VR 沉浸式观赛”让用户身临其境感受多项精彩冬奥赛事直播;“数字雪花”打造全新互动模式,2000万用户参与活动生成属于自己的“数字雪花”形象,飘进冬奥会开幕式;《闪闪发光的少年》、《冬奥青年说》等原创新媒体节目,多元化呈现冬奥精彩;“AI智能剪辑”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精彩赛事瞬间。央视频北京冬奥会端内外总播放量超31.82亿,APP累计下载量突破4亿,长时间占据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排行榜第一,“来央视频看体育赛事”已深入人心。
十大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推荐语:从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动频率专业化改革,将第一套节目改版为新闻综合频率,到2008年、2011年几度新闻改革,“中国之声”从综合频率改为专业新闻频率,节目播出从录播改为全天候直播,开创了“板块+轮盘”直播模式。令人感佩的是,“中国之声”始终坚持深度报道,而且成果丰硕:一方面,“中国之声”严守舆论监督阵地,把民生作为最重要的关注,让“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工作常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积极促进问题解决。近年来,持续围绕环保、地方治理等问题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多次以批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今年拟再度斩获首次设立的“舆论监督报道”一等奖。另一方面,“中国之声”持续跟踪中国发展,启动了十年大型记录报道《十年,这里》,从2013年12月31日开始,以全媒体形态聚焦十个中国基层观察点,进行长达十年的持续追踪,以折射国家、社会、个人十年间的变化与进步,相关节目在2022年产生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十大案例: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推荐语:立足城市人口平均年龄32.5岁、充满科创活力的一线城市,深圳广电集团本年度扎根深圳、辐射湾区、面向全国,在移动化传播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积极运用短视频进行视觉抗疫、有力占领移动互联网舆论场引导的话语权,到以融合思维和创新手法打造“湾区特色节目带”、让“湾区风、双区味、前海潮”成为了深圳卫视的鲜明标签,再到深入实践移动优先、大胆尝试“小屏反哺大屏”、积极推动内容和经营“双下沉”,深圳广电集团以新闻传播、精品创作和体系重构为突破口,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深化媒体融合,探索形成了广电转型的“深圳模式”。
十大案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直播”
十大案例: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推荐语:银川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全国省会城市GDP排名常年靠后,但这个欠发达地区的媒体早在2016年底就完成报纸、广播、电视的整合,成为全国省会级城市率先实现跨媒体整合并运营的传媒集团。2016年4月,宁夏银川市整合银川日报社、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组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经过半年多筹备,当年12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揭牌,构建起覆盖报纸、电视、广播、网站、新媒体5大平台的5n全媒体传播体系。近年来,集团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实现了组织架构的全新调整和流程再造。经营方面,在传媒集团组建后,整合分散的经营资源,成立银川市新闻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媒体+产业”融合的新模式,并致力发展“新闻+政务+商务”和“媒体+产业+企业”的运营模式。今年4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更名为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十大案例:“深圳卫健委”公众号
推荐语:作为卫健领域的垂直类公众号,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深圳卫健委” 是健康传播领域全国政务宣传的“一股清流”,时而温暖,时而调皮,时而正经,每年都有爆款,每篇推文平均阅读量“10万+”,粉丝数已突破1800万。“深圳卫健委”文风活泼调皮,内容通俗易懂、干货满满,擅长讲故事、追热点、抖机灵,配图有趣,封面图和表情包被网友刷圈收藏。最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卫健委”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用网友的一条留言来说,“最懂打工人的心和魂”。创作团队“深小卫”有一个核心法宝就是“用户思维”,想市民所想,以市民爱看的方式,输出公众关心的内容,把服务型理念贯彻到底。2022年1月深圳疫情告急,一位孕妇因核酸结果未出无法入院,在深圳卫健委公众号留言紧急求助。“深小卫”一句回复“电话发我”,迅速解决问题,该话题也很快冲上热搜榜第一,成为服务型政府的经典案例之一。深圳速度体现了城市温度,一个个故事背后,“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已成为真正的主流政务新媒体。
十大案例:哔哩哔哩(B站)
推荐语:近年来,作为日趋破圈的青年社区平台,哔哩哔哩(简称“B站”)在重大节日推出的主流原创视频,屡次获得现象级传播效果,在青年网民群体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响。2020年五四青年节,3分钟视频《后浪》刷爆全网,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走上舞台,以青年宣言《后浪》为词,认可、赞美并寄语青年一代, “为年轻一代干杯”激发共鸣,引发热议;2021年,短片《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以此为题,写下对于未来的思考;2022年,短片《不被大风吹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鼓励青年在挫折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坚韧。近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B站上传后快速刷屏,发布仅一天便登上了B站热门第一,播放量突破500万,实时在看人数保持在3万以上,该片也引发了全网对普通人身上正能量的持续讨论。
十大案例:八点健闻
推荐语:八点健闻由医疗报道领域的前资深媒体人创立,目标是为中国医疗健康界提供专业可信的行业资讯,提供“看得懂的健康专业资讯”。自2019年1月8日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八点健闻已覆盖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百家等主流平台,全网用户近80万。获得国家卫健委第四届健康中国微视频大赛十佳作品、腾讯新闻“杰出行业观察者”、TOP 计划优质账号、今日头条平台优质账号等荣誉。2020年以来,以新冠疫情、医患冲突(如《杀人者孙文斌是谁》)、重大疾病(如《一个父亲的选择:铤而走险自制药,还是等着孩子死去》)、医疗产业等报道获得大量非医疗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破圈”效果明显,凸显其内容的公共价值。
十大案例:“正面连接”公众号
推荐语:2021年9月,专注非虚构和特稿写作、以“面对复杂”为信条的“正面连接”上线,持续产出深度内容。衡水中学、抑郁症、上海方舱、高空作业工人……在原创已经弥足珍贵的年代,他们除了追求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增量,还在试图拓宽理解增量的边界。创始人曾鸣在不同场合提到,“不是汇入一个已有的响亮的声音,而是听那些不能发声的人表达他们的声音。”从“正面故事”到“正面连接”,不变的是对优质内容的坚守,追求呈现复杂世界中“人们视而不见的重要部分”以及“理解的增量”。
转自:“传媒见闻”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