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 ZHANG(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Peinan WANG(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研究院)
编译:王沛楠
原载于JCM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2022年5月Online First
Public Attitude and Opinion Leaders: Mapping Chinese Discussion of EU’s Energy Role on Social Media
欧盟和中国都是能源转型的先锋,也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当美国在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时,舆论普遍估计欧盟和中国将在气候变化和能源方面加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但当前的研究很少关注中国公众对中欧能源关系的态度或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作用。本研究尝试以实证的方式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基于中国最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分析中国互联网上关于欧盟在能源领域的作用和中欧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合作的讨论和形象建构,以及影响相关议题的关键意见领袖构成。
理论框架:议程设置与公共政策制定
在议程设置经典理论框架从第一层向第三层转变的过程中,研究者不断深化大众媒介如何塑造公众议程的理解。在第三层议程设置(NAS)的框架下,研究者认为影响公众的不是一个单独的议题或属性,而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不仅告诉我们 "想什么 "或 "怎么想",而且还决定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片段联系起来,以构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将社会网络分析的思路引入议程设置研究,为理解议程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议程设置与公共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挑战。有证据表明,互联网博客有助于动员舆论,而且互联网传播技术可以为那些无法在大众媒体上设置议题的行为者赋权。在能源议题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虽然传统媒体依然是议题建构的主导性力量,但社交媒体有时包括来自个人用户具有情感化色彩的内容,有可能改善利益相关者和能源开发项目发起者之间的信息流动。这也对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政府如何完成公共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谁来设置议程,谁来引导公众对欧盟的能源作用和中欧能源关系的讨论?关于社交媒体上议程设置和公众意见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推特上,微博是中国社会最主流的社交媒体,而且很少有系统的研究阐明网络舆论和意见领袖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中国用户在微博上对欧盟能源作用和欧盟-中国关系的讨论,探讨中国社交媒体背景下议程设置和舆论的关系。它特别关注媒体和非媒体账户参与者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角色。研究尝试回应以下三个问题:
RQ1 谁是在微博上讨论欧盟能源角色和中欧能源关系的主要行为者?
RQ2 中国网民在微博上讨论的欧盟能源角色和中欧能源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RQ3 谁在微博上设置议程并引导关于欧盟能源角色和中欧能源关系的观点?
研究数据与方法
研究以“能源”+“欧盟”或 “能源”+“欧洲联盟”等组合关键词抓取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之间的相关微博信息,共有4877条与欧盟能源相关的微博的数据被纳入样本。数据包括账户ID、ID的类型、微博文本、发布时间、点赞、转发和评论的数量。
研究使用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的方法来分析数据。与传统的内容分析不同,语义网络分析建立了一个意义网络,其中节点代表关键概念,线条代表词语的共现(关联)。由于微博上的大多数贴文只包含数量有限的汉字,传统的内容分析可用于编码的信息很少。因此,语义网络分析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一个更合适的方法,它有助于识别所调查文本中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语义网建立后,模块化(modularity)这一指标被引入其中,分析网络特征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检测和描述意义社区。本研究采用了这种模块化的理念确定了意义社区的集群。
研究发现与分析
新浪网将微博账户划分为普通个人、认证个人、认证企业、认证媒体、认证政府机构、认证社会团体、认证学校和认证网站。大部分被调查的贴文(48.2%,2352条)是由普通人发布的,其次是认证个人(1254条)。这意味着总共有73.9%的贴文(3606条)是由个人发表的。
基于语义网络分析的文本挖掘与整理,研究首先整理了微博上相关议题的高频词,删除停用词后梳理出下图的高频次表。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是这一时期中国人讨论与欧盟能源角色相关的国际行动者(international actor)。
基于最高频的60个词,研究建立了中国社交媒体欧盟能源议题讨论的语义网络。其中节点/词的大小反映了与之相连的节点数量。使用模块化算法,Gephi生成了四个子群(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个网络和群组)。它清楚地显示了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在微博上对欧盟能源角色的讨论中的四个意义集群,它们可以归类为能源合作(左上角,紫色)、能源贸易(右上角,蓝色)、能源政治(右下角,绿色)和能源技术与服务(左下角,橙色)。
(1) 能源合作(Energy Cooperation)
这一集群中的关键词是 "合作"、"发展"、"新能源"、"投资"、"市场"、"汽车"、"生态"、"增长"。欧盟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和投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微博讨论中非常突出。在这些讨论中,欧盟和中国被构建为彼此的能源合作伙伴,并达成了许多共识和合作。
(2) 能源贸易(Energy Trade)
这一集群中的关键词是"关税"、"生产"、"进口 "和 "解决"。大多数贴文都集中在欧盟和中国之间在能源产品贸易中征收的能源关税。近年来,欧盟一直在采取反倾销政策,并对中国的光伏产品提高关税。相关讨论中,欧盟被视为能源贸易的利益相关者,而中国则是出口国和投资者。
(3) 能源政治(Energy Politics)
这一集群中的关键词是"原油"、"制裁"、"美国"、"伊朗"、"俄罗斯"、"天然气"和 "特朗普"。主要是指美国在2018年对伊朗实施的能源制裁以及欧盟对美伊冲突的反应。在这些讨论中,中国没有被呈现为一个主要行动者,而只是一个观察者。然而,欧盟被构建为一个调解人,在全球能源政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 能源技术和服务(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
这一集群中的关键词是"区块链"、"标准"、"服务"、"法律"和 "安全"。这个语义组中的贴文集中于能源技术在安全和服务领域的发展。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使在线交易具有高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微博上被广泛讨论。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欧盟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导者,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来改善能源服务。
总的来说,语义网络分析作为计算机辅助分析的重要方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大样本的议题框架分析中。本研究中的语义网络分析表明,中国社交媒体讨论的能源合作、能源贸易、能源政治以及能源技术和服务是有关欧盟能源作用的四个主要意义集群。这种语义网络分析提供了中国人讨论的总体情况,以及他们对欧盟和中国在这四个议题领域所扮演角色的看法。
但在上述议题中,谁作为意见领袖在主导议题的走向尚不清晰,因此识别特定问题的意见领袖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点赞、评论和转发三项指标建立了一个贴文热度的计算逻辑:
微博热度=点赞数+1.5×转发数+1.5×评论数
通过这样的计算识别出了前100个 "热门"微博贴文。每条"热门"贴文平均得到71个赞,转发53次,评论41条。上面讨论的四个语义组被用作四个议题,来进一步分析前100条 "热门 "微博贴文。
值得注意的是,认证账户占主导地位。在排名前100的贴文中,90%是认证账户发布的。尽管在4877个贴文中有48.2%由普通用户发布,但经过认证账户发出的热门贴文引领了这些热门讨论话题的舆论。经过验证的账户通常被认为是更可信的,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从而使他们的贴文更容易在微博上被关注和传播。
但具体到不同议题框架下,能源政治和能源贸易议题上大部分有影响力的账号都来自于认证媒体、认证网站和认证企业;而在能源合作和能源技术与服务议题上,个人账号的影响力更大。由于能源政治和能源贸易问题与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有关,传统的新闻媒体有资源获得第一手信息并发布在他们的官方社交媒体账户上。因此这些贴文很容易引起关注,并被转发或评论。然而,当涉及到能源合作、能源技术和服务问题时,网民认为少数个人用户的精辟意见和易于理解的分析更具有吸引力。
总结与讨论
在理论上,本研究通过确定那些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账号,分析微博上构建欧盟作为能源行动者的形象和欧盟与中国的能源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推进了对中国社交媒体中议程框架和公众意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尽管微博作为中国流行的、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为中国国民参与欧盟能源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但传统媒体仍然扮演着能源议题主导议程的角色,在中国的网络讨论中引领着对此类问题的意见。
能源合作、能源贸易、能源政治、能源技术与服务是中国公众对欧盟能源角色和中欧能源关系的认识和讨论的四个共同存在的语义网络。然而,这四个议题领域在网上的权重并不一样。能源政治和能源贸易议题比能源合作和能源技术与服务议题得到更多的网民互动,这意味着前两个话题的议程设置者有更大的空间来影响公众舆论和政策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在能源领域制度层面上的合作在微博中很少被提及。此外,除了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中欧关于能源的官方文件所强调的大多数具体能源领域也没有渗透到公众讨论中。因此,为了促进对中欧能源伙伴关系的政策支持,我们需要鼓励该领域的议程制定者和主要意见领袖在互联网上发布更多相关信息。
原文请见:
Zhang, L. Wang, P. (forthcoming). Public Attitude and Opinion Leaders: Mapping Chinese Discussion of EU’s Energy Role on Social Media.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Online First, 27 May 2022
转自:“再建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