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专题 | 全面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

2022/10/28 17:21:05  阅读:220 发布者:

摘要

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前提中的前提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一门相对自主独立的学科,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属于现代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新闻学;在阶级性上属于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党性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当代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理论性、社会性和阶级性(集中表现为党性)相统一的新闻学,并不是多种新闻学;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无产阶级新闻学等,不过是从不同属性维度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定性和描述,正是这些属性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只有全面准确理解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真实面目,构建起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课题(MXG202201)成果。

关于新闻学的性质,尽管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但以往大都主要是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定性描述,如有人认为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有人认为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有人认为新闻学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这些不同的学科属性认知对于我们理解新闻学的领域特征、目标指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认识存在于一定社会中的一个学科的性质,我以为除了学科视野中的定性描述,还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情境中展开分析,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对存在于一定社会中的一个学科更为全面系统、真实具体的认识。我曾撰文探讨过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问题, 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大致停留在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层面上(杨保军,2020a)。本文想在既往学科认识的基础上,将主要从时代性质、理论性质、社会性质、阶级性质等维度出发,进一步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以形成对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这对我们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准确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作用等问题,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也可能具备一定的启示意义。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含义

在现代学科意义上,新闻学是以新闻现象、新闻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由于人类新闻活动是历史性的,这意味着不同历史时代或历史时期新闻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会有所不同。正是对象内含的时代性变化,从本体上决定了新闻学会形成不同的历史时代。因此,对新闻学展开不断的历史认识、发现其时代性的特征、把握其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个性,既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在世界范围看,新闻学始于“印刷新闻学(报学)”,但随着广播电视新闻活动的诞生与发展,新闻学逐步形成包括由印刷新闻学、广播新闻学和电视新闻学一起构成的基本学科体系。在互联网诞生之后,新闻学界把以印刷新闻活动、广播新闻活动、电视新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定性为“传统新闻学”。可见,传统新闻学有两个主要阶段构成:印刷新闻学(报学)阶段和以三大传统媒介新闻生产传播活动为基础研究对象的新闻学阶段。就实质意义而言,“传统新闻学”以传统职业新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属于“职业新闻学”或“专业新闻学”。

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新闻活动方式与传统大众媒体时代相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逐步开辟出一个新的时代,这便是“后新闻业时代”;与此相应, 新闻学也开始逐步进入一个“后传统新闻学时代”。尽管“后传统新闻学”到底是什么模样的新闻学还不十分清楚,但新闻学界整体上已经感受到、认识到它是与传统新闻学有所不同的新闻学,是需要重新构建概念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的新闻学,或者是需要重新构建学术体系、方法体系、理论体系的新闻学。这是一个宏大而长期的工程,现在还是处于普遍考察、分析的阶段,谋划、构想草图的阶段,自然也是一个展开各种想象的阶段。事实上,学界已经对“后传统新闻学”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命名和讨论,诸如“新新闻学”“互联网新闻学”“数字新闻学”“融合新闻学”等。不管怎样命名,在我看来,“后传统新闻学”实质是与“后新闻业时代”相应的一个新闻学“新时期”,它实际上是互联网环境中的新闻学,数字环境中的新闻学,各种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媒体融合、媒介融合、产品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闻学,是一个与传统职业新闻学、专业新闻学相比而言更为完整的新闻学。新闻学关注的主要对象不再限于职业新闻活动,而是整体的社会化的新闻活动,这必将使人们对新闻活动形成更为真实、完整的概念体系、方法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学术探索一定会创造出不断更新的学术体系、知识体系。顺便可以指出的是,不仅是新闻学,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门类,在互联网背景下,在数字技术环境中,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都在探索新的学科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构建问题。

中国新闻学是西方新闻学的舶来品,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新闻学,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后,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元发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大地上。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主要存在于中国大陆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扬弃现代以来中国新闻学的新新闻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报思想、党报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是依托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特别是当代中国新闻领域变化发展的新闻学。

如果以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为主要参照,当代中国新闻学在过去70多年 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可以称为“前当代时期的中国新闻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之前的新闻学;第二个时期可以称为“后当代时期的中国新闻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中国新闻学。如果以新闻活动本体为主要参照,当代中国新闻学在过去7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互联网诞生之前的新闻学,本质上属于“传统新闻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的新闻学,本质上属于“后传统新闻学”时期。第一种分期方法有利于我们观察当代中国新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特别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特征,因为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国性”,从根源上决定着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性,决定着新闻学的中国性;第二种分期方法有利于我们观察当代中国新闻学与当代技术发展的紧密关系,特别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世界性”特征,因为正是技术这个核心要素,使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学开始超越传统新闻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代中国新闻学也不例外。两大分期方式结合起来,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大的分期内部,都可以分出不同的历史阶段,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当代中国新闻学历史演进的特征。但这需要专门的系统梳理,不是这里准备完成的任务。

当代中国新闻学以当代中国新闻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关注整个人类新闻活动的发展变化;当代中国新闻学在学术上以发现中国新闻活动特征、揭示中国新闻活动特别是“党媒”体系新闻活动规律为主要任务,并注意探索整个人类新闻活动的特征与总体演变趋势,力求构建比较完整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实践目标是为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理论指导,为新闻活动成为促进社会整体优良运行和发展力量提供观念、知识和方法,为当代中国新闻与世界新闻的有效对话、交流、博弈和斗争提供思想(武器)和智慧(方法)。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科性质

对于新闻学科的性质,就目前的现实来看,主流认识将其归属于社会科学,认为新闻学是应用性学科。但在学科性质定位上,历来存在其他一些认识,最主要的是认为新闻学应该归入人文学科,以突出人文主义的意义。我的看法是,“新闻学是一门以社会科学性质为主,但同时具有一定人文学科性质的学科”(杨保军, 20192),或者说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那么如何理解这一看法呢?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新闻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理性、客观的态度与方式,揭示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实然”状态,发现新闻活动的特征,揭示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关于新闻活动的真理认识体系、知识体系,使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人类新闻活动和一定社会中新闻活动的真实面目。作为社会科学的定性、定位,新闻研究的关键是揭示事实之所是,因而,研究者主要会运用科学主义的方式方法(表现为经验实证方法为主)展开具体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被认定为“科学认识”。落实到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重点是通过科学研究,充分认识当代中国新闻活动、新闻业的实际情况,为改革、改进、改善新闻活动的实际运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以比较规范的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展开学术研究,已经逐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流。

作为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新闻学的主要任务是,以规范方式分析阐释、反思批判既有新闻现象、新闻活动,提出新闻实践活动的“应然”追求、理想甚或信念,特别会关注人类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新闻业,或新闻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事业,新闻职业应该成为怎样一种职业等类似充满价值意涵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会基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实,以某种理论立场、价值信念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主要运用人文主义的各种方法(如哲学分析、历史分析法等)展开分析、阐释、批判、反思。落实到当代中国社会,那就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业,什么样的新闻业对于当代中国的健康发展、优良运行是有利的、有促进作用的,对人们实现美好生活是有帮助的。人文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什么是好的新闻活动,什么是善的新闻业,这是新闻活动观、新闻事业观、新闻价值观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人文主义的学科定性、定位,目的在于探索和把握对象领域的价值追求、发展方向问题。规范方式呈现出的思想观点、理论见解,与科学主义研究成果的“真理”性相比,其成果更多的被看作是阐释的“道理”。

实际上,新闻学也像其他定性为社会科学的学科一样,都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人文性,那种纯粹单一定性的学科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也都始终存在着人文主义的问题。就新闻学而言,诚如有人所说,“在现实中,由于作为社会科学的新闻学研究并非完全中立,而是往往植根于特定的对于规范性问题的观念和假设,这就使得在研究任务中对二者的区分变得更加困难”(李艳红,2021)。事实上,“研究者无法从研究对象中彻底抽离出来,更无法将自身从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结构中抽离出来,以绝对客观的姿态进行相关研究。这直接导致了,处于不同地域、国家的理论研究活动,往往会存在显见的、能将自身与其他地域和国家相应研究活动区别开来的鲜明特征”(杨保军,李泓江,2018)。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新闻学学科属性的双重性,也能理解新闻学研究本身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

需要进一步简要说明的是,在科学研究与规范阐释之间,科学研究应该是规范阐释的基础,人们只有把握到事实的真实情况,才能合理设想应该如何、可能如何,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没有事实根据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当然,规范研究所阐释的思想、理想,也会成为研究者反思、批判现实的观念标准或工具,从而引导研究者的关注偏重,也会影响对科学研究结论的评价与运用。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时代性质

当代中国新闻学无疑属于世界新闻学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新闻学的普遍性,即它与所有其他国别新闻学一样,都需要研究新闻学关注的普遍问题、共同问题。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具有典型的“中国性”或“中国特征”(杨保军,李泓江,2018),拥有自身的特殊问题(杨保军,2020b2020c),以及对普遍问题的特殊解释。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既往基础上,正在自觉构建自身的核心概念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以形成自身比较完备的自主知识体系。但要在学术意义上构建起这些体系,就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诸多宏观属性。这些宏观属性除了我们上面所述的学科属性之外,主要包括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时代性质、理论性质、社会性质、阶级性质等。本节,我们先来分析“时代性质”问题。

作为学科的新闻学,属于西方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学科中的一个分支。现代新闻业既是现代性的产物,又是现代性的表现,也是现代性得以展开的重要动力因素。新闻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关注的主要对象便是现代新闻业的实现方式——职业新闻或专业新闻活动。在整个现代性的历史展开过程中,新闻学相伴新闻业的发展形成了自身历史演进的不同时期。就中国新闻学而言,如前所述,它是西方舶来品,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产物。但是,从它进入中国开始,就开启了本土化的征程,显示出中国色彩,曲曲折折,走出了一条中国新闻学的现代化道路或现代性展开方式。时至今日,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仍然属于现代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依然需要努力构建现代性的自主知识体系。具体来说,认定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现代性,有这样几个要点。

其一,当代中国新闻学时代属性上的现代性,意味着在追本溯源的意义上,它来源于现代中国新闻学,根源于西方现代新闻学。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新闻学,在最初来源上,本质上是西方现代性通过新闻业、新闻学方式向全球扩张、扩散的产物和表现。因而,即使中国新闻学在时间意义上已经跨入当代中国新闻学阶段,但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新闻学,具有天然的西方现代学科基因,作为知识体系,仍然具有西方现代新闻学的框架和影子。因而,如何面对和处理与西方新闻学的关系,始终是中国新闻学特别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必须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而是特殊与特殊之间的关系。将西方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内容普遍化,是对其他国别新闻学的矮化。在一般意义上说,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客观上具有地方性,只有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才有可能形成普遍认同的一些共有知识,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相互理解。

正像现代性在中国的展开有其特殊性一样,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的孕育、诞生和演进,始终具有中国自身的特殊内容和方式,并不是对西方现代新闻学的完全照搬照抄。中国新闻学有自己的孕育过程、诞生标志、演进路径、成长方式。中国新闻学的成型,是以中国新闻研究者的代表性著作为标志的,尽管这些著作中蕴藏着现代西方新闻观念,运用的一些基本概念也来自西方,但这些著作主要是以中国事实为根基、为依托的。在现代中国新闻学的展开过程中,更是表现出特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各种主义的新闻学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营造出现代中国新闻学纷繁复杂的图景。进入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演进尽管起伏曲折,但在总体上呈现出更为突出的中国特征,自觉探索构建中国新闻学的知识体系,自觉构建中国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

其二,时代属性上的现代性,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学不仅在理论体系形式上甚至在实质上都会认可现代西方新闻的一些基本观念。这大致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在理论形式上,当代中国新闻学讨论的基本概念、观念及理论问题与西方新闻学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比如,中西新闻学都会讨论新闻起源、本原问题,都会高度关注新闻本身、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传播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公开、透明、对话等)问题,都会关注新闻业的运行发展问题,也都会特别关注新闻与技术、新闻与媒介、新闻与政治、新闻与社会、新闻与文化等等关系问题。二是在一些主要观念上,当代中国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至少在形式上具有基本一致的或相似的看法。比如,中西新闻学都强调,专业新闻媒体、职业新闻人应该关注与公众利益、公众兴趣相关的最新变动情况,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实信息,新闻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忠于事实、揭示真相、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大众的基本职责和目标。

但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尽管在时代性上属于现代新闻学,在许多概念上、观念上与西方新闻学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概念解释上、观念含义赋予上还是有不少的差异性甚至对立性,在新闻实践中更是有着不同的体现和实现方式。更为突出的是,中西新闻学尽管都属于现代新闻学,但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常常是不同的,西方新闻学更多关注的是新闻自由问题、新闻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的关系问题;而当代中国新闻学更多关注的是新闻如何“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问题。总起来说,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新闻观念,一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与中国实际相碰撞、相结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新闻学,更是以自觉、主动的方式对待西方新闻观念,总体上是以反思、批判的姿态与方式对待西方新闻观念,塑造了这些观念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方式,当代中国新闻观念因而有着自己的演进路径与方式,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

其三,时代属性上的现代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伴随现代性展开的新闻学,是伴随现代化进程不断更新的新闻学。尽管现代性根源于西方社会,但现代性得以展开的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只有西方式的一条道路,现代新闻业也并不是只有西方式的一种模式。事实上,当代中国,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闻活动领域内,已经建立了不断更新的以“党媒”系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与此相应,以研究中国新闻现象、中国新闻活动、中国新闻事业为主要对象的当代中国新闻学,必然拥有自身的特殊内容。因此,构建自主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有着坚实的中国根据,这样的根据不仅表现为当代中国拥有自身的实际和经验,拥有自身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表现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有着互相结构、互相嵌套的紧密关系,中国新闻与世界新闻已经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的共时、共在。因而,作为现代性的当代中国新闻学,不只是关注中国新闻的新闻学,同时也是关注世界新闻的新闻学,“关注新闻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新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以及新闻与全球一体化、多极化发展的关系”,使当代中国新闻学成为“走向宏观的新闻学”“走向世界的新闻学”,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目标(杨保军,2021a)。中国根基、世界眼光,始终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姿态。当代中国新闻学建构的自主知识体系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体系。

当代中国新闻学作为现代新闻学,仍然行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在实践视野中,一个良性运行与发展的中国当代社会,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现代新闻业、现代新闻活动,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元问题,它事关中国新闻制度、媒介生态结构、主导新闻观念系统、传播模式、操作原则等诸多重要问题。伴随新闻业的现代发展以及显露出来的后现代端倪,当代中国新闻学如何逐步构建起不同于农业时代、农业时代与传统工业时代混合时代的新闻学,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职业新闻学、专业新闻学,逐步构建起适应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数字时代、智能时代、融合时代的新闻学,在总体时代性质上依然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现代化任务,面向未来的任务。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理论性质

在新闻学视野中,就历史和现实看,存在着不同理论性质或“主义”定性的新闻学,比如自由主义新闻学(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西方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法西斯主义新闻学等。每种理论性质、“主义”性质的新闻学,都有自己特殊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不同理论性质、“主义”性质的新闻学之间,也许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但更多的是差异性、矛盾性和冲突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2016)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而非其他主义性质的新闻学。这样的理论性质,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学拥有自身特殊的“主义”定性。

第一,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构建的新闻学。对于同一对象或领域,人们可以站在不同的主义立场上,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展开探索研究,自然可以建构出不同的具体对象理论以及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从理论逻辑上说,多维视野的交流对话,有更大可能使人们认识把握到更为周全的对象,构建出解释力更强、开放性更广的知识体系。但就现实来看,人们大都是从他们接受的、认定是正确合理的总体性理论(即哲学立场和信念)出发去构建具体学科理论、领域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性理论,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总体性理论方法或理论工具。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总体方法论,会落实在所有具体的领域,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总体理论基础、总体方法论在新闻学科领域落实的学术表现方式。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从总体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即它主要会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去分析、解释新闻学关涉的一系列主要问题。诸如用劳动论、实践论、社会需要论解释新闻现象的起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认识论解释事实与新闻的关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解释新闻业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用生产方式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解释新闻生产传播的历史变迁及其规律,用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理论解释新闻伦理道德、新闻自由问题……如此等等。这样的理论分析、阐释结果,构建起来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新闻学框架、新闻理论体系,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知识体系。显然,能否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是能否构建起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关键,能否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才是能否构建起当代中国新闻学特别是新闻理论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时代化、中国化发展,不断为当代中国新闻学提供着总体性的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着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武器。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宣传思想、舆论思想以及其他相关论述等,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中国新闻学特别是新闻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理论来源。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思想根源性,从源头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体系的中国化形式、中国化体现、中国化发展。在一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观念正是在不断的地方化、本土化过程中,在与各种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特殊化、具体化存在方式、发展形式,从而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观念得到广泛传播,也使其自身获得持久的不断以新的方式发展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观念体系与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源流关系,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发展、中国化发展,将直接影响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及其具体呈现方式。甚至可以直接说,有什么样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当代中国新闻学。事实上,我们对当代中国最新新闻现象、新闻实践活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与探索,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性发展,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时代性发展,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区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新闻学研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它们研究的主题是一致的,它们主要关注的都是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它们是内在统一的,也应该统一起来。

第三,上述两点已经表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体内容,也就是说,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体内容与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种内容,而不是两种内容。当代中国拥有的是一种新闻学,而不是两种或多种新闻学,这一种新闻学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离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质内容的新闻学,一定不属于当代中国新闻学,而是别的什么样式的新闻学。

具体一点说,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考察、分析、阐释新闻现象、新闻活动、新闻业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贯穿、渗透、弥漫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中的存在,而不是外在于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另类”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精神、立场,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精神和立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观念,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要观念,这二者是高度统一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灵魂,也是贯通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的红线。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社会性质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当代中国环境中的新闻学。尽管当代中国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传统、自身的文明史、文化史,离不开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但当代中国必定有自身时代性的社会性质定位、社会形态特征。当代中国正在开辟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并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是世界意义、人类意义上的重大事件。当代中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意味着,以如此社会为本体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顺理成章,当代中国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闻学,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新闻学,也不是其他民族或国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认定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闻学,有这样几个要点。

首先,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新闻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但这只是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总体性概括,要真正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实际情况,还得对其研究对象做出比较细致的考察,特别是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变化要有准确的把握,它从根源上决定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范式更新、范式转换及未来发展等基本而重大的问题。社会主义新闻实践像社会主义整体实践一样,有着自身的历史展开过程,存在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对象变革的历史性、时代性,从源头上决定着相关学科及其研究的历史性、时代性表现方式。

如今,互联网作为整个信息时代、媒介化社会的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作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核心技术,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行方式,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越来越以统一的方式展开运行。对于新闻传播领域来说,可以说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新闻活动的传统方式。与此相应,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即不再局限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职业新闻活动这个中心,不再停留在职业新闻活动这个“中层”领域,而是开始进一步的“上升”和“下沉”。所谓“上升”,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更加关注新闻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新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以及新闻与全球一体化、多极化发展的关系;所谓“下沉”,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更加关注新闻与整个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新闻与每个人的关系以及新闻与各种社会基层组织、基层单位、社会群体、社会活动的关系(杨保军,2021b)。如此研究对象的“上升”与“下沉”,实质上是将研究对象由职业新闻活动为主扩展到了整体的社会化新闻活动,即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对象正在超越传统的狭小范围,进入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实际上,当代中国新闻学已经开启了由“职业主导范式”向“社会主导范式”(“融合范式”)的转换进程。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以往围绕职业新闻活动为主要对象建构的新闻学知识体系,也将进入更新重构的时代,一种更加完整的新闻学知识体系,以及与此相应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将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来。

其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当代中国新闻学,拥有自身明确的学术任务与目标。当代中国新闻学须以中国实际、中国经验为根基,以世界眼光、时代要求为参照,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方式方法,通过对中国新闻实践活动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和揭示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发现和揭示中国新闻与世界新闻的基本关系,以构建自主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

实事求是地看,在传统新闻学时代,中国新闻学界已经构建起了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新闻学知识体系,从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到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新闻学、比较新闻学等,都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比较充分的具体阐释。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系统构建、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智能技术的持续升级、媒介化社会的快速形成、“元宇宙”的想象与建构……,正在将人类新闻活动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后新闻业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开启和展开,不仅对传统新闻学知识体系、观念体系形成了冲击,更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更高也更紧迫的要求。学术界尽管如上所说,已经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范式转换、研究转型等诸多重大问题的讨论,但总体上还处于呼吁研究姿态、研究观念转变的阶段,处于初步提出各种新兴研究范式、展开一些初步研究的水平,而要真正建构起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新时代、新环境中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顶层设计、高谈阔论的宏大叙事落实到、进入到具体问题研究的状态。而如何反映当代中国新闻学在知识体系建构中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特征,则更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在学术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直接学术目标是构建新闻学的学术体系,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学概念体系、问题体系、理论体系,从而能够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话语(体系)方式,说明当代中国新闻的观念体系,说明中国新闻观与其他各种类型新闻观的关系,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学术保障,为新闻教育、新闻教学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实际上,学术研究及学术体系的建设,是所有其他相关体系建设的核心,学术体系“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学术体系的水平和属性,决定着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水平和属性”(谢伏瞻,2019),也决定着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因而,新闻学术界的主要学术职责是,以独立自主的学术精神,以科学理性的学术方式,从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出发,尊重学术规律,展开持续的探索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只有当代中国新闻学能够生产创造出公认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其他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学术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学术,总有它的实践追求、社会目标,对应用性、实践指向性较强的社会科学更是如此。当代中国新闻学毫无疑问首先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闻学,拥有自身明确的学科立场、学术追求和价值取向。就国内而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实践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方面。

一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直接实践目标在于,能够为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优良运行、当代中国社会中新闻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合理的新闻观念和理论支持。所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首先要关注中国现象、研究中国事实、解决中国问题,对于当代中国新闻学而言,就是要重点研究当前数字环境中中国新闻业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探究当前中国整体新闻实践活动的结构性变化与未来走向,能够为中国新闻的时代发展提供知识和智慧。进一步延伸开来说,当代中国新闻学关注的重大的、总体性的实践问题是:什么样的新闻业,才是有利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优良运行和发展的新闻业;什么样的整体性的新闻实践活动,才是有利于当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新闻活动。当代中国新闻学只有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能够提出自己的科学创见、合理观念,才能产生和发挥真实的实践作用和影响。

二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社会目标在于,为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新闻提供理论观念和方法指导。一种系统完备的理论,具有诸多基本功能,而每一种基本功能都有特殊的实践作用与意义。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的解释说明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实际和发展趋势;新闻理论的规范约束功能,可以为规范约束人们新闻实践行为提供参考;新闻理论的反思批判功能,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实新闻现象,也可以与其他新闻观念展开对话交流和论辩;新闻理论的理想召唤功能,可以唤起人们为新闻理想和理想新闻而奋斗(杨保军,朱立芳,2016)。

至于当代中国新闻学以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能否被中国以外的人们借鉴、吸纳、应用,即当代中国新闻学能否为世界特别是与中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实践活动、新闻业的发展等提供中国知识、中国智慧甚至是中国方案,那不只是我们的愿望问题,而是主要取决于中国以外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问题。但我们相信,在“世界结构中国、中国结构世界”已经成为人类基本事实的情况下,不仅中国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吸纳世界各种文明、文化的成果和智慧,世界也会逐步以更加宽容的方式对待中国提出和创造的理论与观念。

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阶级性

如前所述,当代中国新闻学是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这些时代性质、理论性质、社会性质实际内含另一重要属性,这就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是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产物,无产阶级是在以工业革命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登上人类历史舞台、政治舞台的;马克思主义是伴随无产阶级成长过程诞生的,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历史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也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一种思想体系或“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无产阶级改变世界而创立的一种“主义”,《共产党宣言》最后发出的呼唤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0966);社会主义的实现更是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这意味着,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我们可以说,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那么,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无产阶级性质呢?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历史源头便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思想、党报理论,根源于无产阶级新闻学,带有天然的无产阶级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创办出版了一系列报刊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宣传、鼓动、组织革命活动。在办报办刊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汲取近代中外民主进步思想,承传共产国际、俄共(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结合自身新闻宣传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党性,广泛的民主性与群众性,务实求真的科学性,以及符合新闻规律的创造性”的新闻思想(郑保卫,200425)。这样的新闻思想在整个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生态中独树一帜,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得以构建的源头和基础。

其二,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学,其阶级性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集中体现,便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党性”。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性与阶级性是内在统一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而,“党性”不仅是无产阶级先锋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性、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人民新闻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闻学,也是以“党媒”思想、“党媒”理论为重要内容的新闻学。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与党媒思想、党媒理论最实质的关系。

源起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新闻观念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体系,在革命斗争中经历了自身的成长过程,大致成型于20世纪40年代。就典型历史事实而言,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成功改版,对《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的发表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党报思想、党报理论的系统构建,铸就了党报理论的核心理念。可以说,尽管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新闻观念历经曲折起伏,有过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仍是历史演进的主流表现,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党报理论,依然是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媒理论的基本骨架或灵魂所在。

如今,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先进性、中国人民先进性、中华民族先进性的中共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塑造新型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它在新闻领域所构建的新时代“党媒”理论(也可以称之为“党媒新闻学”),以人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宏大背景,以互联网社会崛起中、数字新闻环境中的“党媒”及党的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活动为核心研究对象,以为党和人民新闻事业及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主要目标,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本理论基础,以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理念为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以尊重新闻规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为基础观念,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实现正确舆论引导”为基本工作原则,不仅在内容上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硬核”,也在整体上奠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坚实底色。因此,在阶级性上,可以说当代中国新闻学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闻学,更准确地说,是集中体现当代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党性新闻学、“党媒”新闻学,正是在这一特性上,当代中国新闻学显示出独有的特色,它不是资产阶级新闻学,不是西方自由主义新闻学,不是西方专业主义新闻学,也不是商业主义新闻学。顺便可以指出的是,在这些“是”与“不是”之间,有交流、有对话,更有冲突、矛盾和斗争,这是事实,而非理论想象。当代中国新闻学要想构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自主的新闻学知识体系,不仅要把关注的眼光主要投向中国自身,还必须直接面对全球情势中的复杂关系,这样的自主知识体系才不会是自说自话的知识体系,而是能与世界展开对话、交流的知识体系。

其三,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新闻学,而落实到当今中国现实环境中,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学,因为昨天的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今日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人民中心”不仅是当今中国新闻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因而,“为人民做学问”应该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新闻研究的基本精神。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已不是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早已不是“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当代中国新闻学,不再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新闻学。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无产阶级特性,集中体现为党的先进性,体现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已经转换成了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无产阶级新闻学不再仅仅是革命新闻学、阶级斗争新闻学,而是建设社会主义、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的建设新闻学、人民新闻学。

总结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具有自身个性特色的新闻学。全面认识、理解、把握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基本性质,是揭示、说明和阐释当代中国新闻学个性特色的基础,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科性质、时代性质、理论性质、社会性质、阶级性质等,将从根本上决定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科追求、时代定位、理论立场、社会根基、阶级归属;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诸多基本性质,从根源上规定了当代中国新闻学关注的主要对象,运用的主导理论,完成的主要任务,服务的核心目标。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这些基本性质,凝聚在一起,集中显示了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中国性”。因而,完全可以说,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前提中的前提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一门相对自主独立的学科,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当代中国新闻学,在时代性质上属于现代新闻学,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过程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理论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构建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社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闻学,是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阶级性上属于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党性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人民先进性、民族先进性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是当代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理论性、社会性和阶级性(集中表现为党性)相统一的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在学术上,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新闻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新闻活动普遍规律和“党媒”运行特殊规律为基本任务,以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当代中国新闻学,在实践上,以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实践观念为基本目标,努力使中国新闻在促进中国社会的优良运行与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当代中国新闻学是一种新闻学,并不是多种新闻学,现代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无产阶级新闻学(“党报”新闻学、“党媒”新闻学)等,不过是从不同属性维度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定性和描述,它们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完整反映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性质和面目。至于传统新闻学(职业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与后传统新闻学(网络新闻学、数字新闻学、融合新闻学、新新闻学)的分类,只是从时间维度、媒介维度或范式转换维度等对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划分,与从当代中国新闻学“中国性”角度的考察并不具有同一层次的意义。

当代中国新闻学,无论在历时性上还是在共时性上,都属于中国新闻学、世界新闻学的构成部分,并不是新闻学的全部。作为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具有自身典型的时代性和地方性(本土性);作为新闻学,当代中国新闻学必然会关注新闻学关注的普遍问题。就整个新闻学的发展来说,只有各具本土特色、地方特征的新闻学不断展开对话交流,才能推进作为学科的新闻学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2年第7期。

转自:国际新闻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