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启示

2022/10/25 14:09:33  阅读:126 发布者:

李东坡  李欣明 |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启示

李东坡  李欣明◆文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深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现实存在意义的认同、对人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以及对人全面解放的探求。深入探究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本身凝聚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蕴含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阐明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上的递进路径,进而从强化人文关怀、推进动态培育、促进价值升华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李东坡  李欣明

对人的关注和对人解放的探求,是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线索。“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述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澄清了受教育者现实存在的本质,明确了受教育者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引导着受教育者坚定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刻性的同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展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建构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其始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尊重人的现实生产活动和自我意识发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理解人的存在、关注人的发展、追求人的解放。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直接理论依据并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蕴含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人的真实存在”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所讨论的“人”这一范畴,不再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符号单位,而是将“人”认定为具备开展感性行为与实践行为能力、拥有真实创造力和改变性的现实存在。马克思将“人”从研究语境拉回现实,指出人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诉求同社会改革目标之间的密切关联,明确社会的发展是人发展的类的延伸。因而,对“人”范畴的理解除去感性与理性关系之外,更应考虑现实的生存关系。这种对“人”的把握建立在对人现实活动创造历史演进的真实理解之上,同时又超脱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式的主观唯心,在认定“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基础上,“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从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隶属于整个人类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以抽象的姿态脱离并独立于人类之上,它应以社会活动的形式连同其他一切社会关系构成现实人的本质。

()“人的合理发展”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引导功能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对于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有着相当深刻的把握,也正是因为人在自然界独特的类本质,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才充分相信人具备合理发展的空间。在马克思看来,“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除去维持生物性生命的必要之外,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展现和个体欲望追求。也就是说,人并不是被生存、繁衍这种唯一目的所束缚的存在,人可以在明确的意识指令下进行更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种自然天赋是人能够合理发展的天然前提。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是对人物质创造性的正确开发与导引。这种理念赋予人以批判的力量破除现实束缚,人需要理解并掌握批判的力量,将自身的判断与情绪上升为理性的觉醒。以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开发受教育者个体性潜能、引导受教育者社会性觉醒,在开发和引导中实现对人的培育。

(三)“人的全面解放”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肯定人的现实存在和现实能力,其目的并不是在介绍性地展现“人”这种现实存在的能力和价值,也不仅仅在昭示规则和制度的改良应该充分尊重现实人的发展需求,而是要彻底解除人对自我的否定和限制,以解放的思想,激发人重新创造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在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内,人的全面解放“是人的能力、潜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充分发展,包括人的劳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关照中国现实实际,虽然凭借现阶段的物质条件无法实现理论意义上人的全面解放,但却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环节需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映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本身深刻把握人生存活动的历史环境、严格遵循人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摒弃一蹴而就式的绝对主义激进思想。因此,其发展历程亦映射出了一条严格遵循着由理想转向为现实的实践逻辑、依照从认知上升为理解的研究逻辑、顺应着从外因深入到内因的发展逻辑的理论发展路径。这一路径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阶段性考量和渐进式思索,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经验导引。

()“人的认知”的转变:“理想的人”——“现实的人”——“发展的人”

“理想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对“人”这一概念的初步解读。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写道:“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任何神圣或是被认定为崇高的崇拜,皆是人的意识在结合现实需求后展现的一个侧面,神性寓于人性之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对“人”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在现实实践中意识到:“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现实的人”的本质统一了“理性的人”的愿望和“异化的人”的现实。马克思以唯物辩证的姿态完成了对“人"这一概念的基础认知之后,以“发展的人”对“人"这一概念作出了最终解释,更进一步地让“人的存在”从静态理解上升为了动态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从局部到全面树立自我认知的过程,与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完成对人的认知从单一到系统的转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初期可以以“理想的人"为参考模型,鼓励受教育者勇于依靠独立的自我意志,给予受教育者生而为人强烈的自尊和自豪,进而尝试以“现实的人”的实质,将拥有独立性的不同个体连同现实条件一起联系起来,最终进一步以“发展的人”的状态,引导受教育者从人类发展的规律出发,散射出自我独特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充分积蓄具有改变性的现实力量,不断为了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奋斗。

()“人的发展”的提升:“认知理念”——“掌握知识”——“驾驭实践”

“认知理念”是人自我觉悟的最初起点。人自我解放的过程,亦是物质世界不断累进和精神世界逐层升华的过程,而“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因此,人的解放不是全部本能的随意暴露和所有情感的任意宣泄,更加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而实现“认知理念”的飞跃。“掌握知识”是人自我觉悟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如果只是在调用人民群众的感性力量去认知理念,它就无法真正启发人民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驾驭实践”是人自我觉悟的最终升华。马克思坚信:“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全世界的人民亦是如此。

思想政治教育追求教学内容的推进与受教育者自我觉悟提升的同步进行,与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尊重人主体性的发挥、体恤人渐进式的成长呈现出了继承与延续的关系。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正确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而在正式内容开展之前,通过“认知理念"引导受教育者完成合理自我认识有其必要性。当受教育者已能基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人的功能并主动向思想政治教育靠近时,就需要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并吸引受教育者。知识的传授不是落脚点,受教育者最终具备“驾驭实践”的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人的解放”的递进:“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个体解放”

“政治解放”使人脱离抽象获得认可和与保护。人的解放离不开表现为国家的共同体形式,当国家不再以抽象的思维把握人民,并通过国家机器承认人民的地位、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人民的尊严时,在这个国家中就基本实现了人的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人完全解放的开始,因为人还需要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条件。当消除劳动环节中存在的任何剥削和压迫,并赋予劳动极大的选择空间时,人也就在社会层面获得了基本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以共产主义的形式,破除私有财产带来的外化劳动和异化生产对人本身的背叛,同时修正人对自身类本质的背离,以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体形式,使得“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递进路径,贴合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由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再到个体解放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在真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前,需要澄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已经处于实现“政治解放”的现实状态。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直接且大幅度改善受教育者的生产生活现状,但尝试将受教育者积极引向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新发展阶段,使二者产生高度的融合,就能在另一个角度完成受教育者的“社会解放”。实现人的“个体解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旨归,因而需要长期不断地塑造受教育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三、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并没有细致入微到具体的方法,它更多在总体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意义上提供规划与指引。因此,如何将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与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深入结合,充分挖掘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考验。

()通过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具备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教学的能力,在与受教育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场域中,在受教育者兴趣所在的语境下,搭建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增强理论教育的人文关怀。一是要充分感知受教育者的主体需求,以能力培养、方向引导和平台搭建等方式,将受教育者迫切对外凸显主体性的冲动转化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要充分把握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将抽象的思想理论以现实语言逻辑和日常表达习惯娓娓道来,让受教育者将深邃的理论力量转化为激昂的现实活力。三是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突破单向度灌输式的教学理念,给予受教育者发挥自身所思所想的空间。四是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保证自身权威性与科学性的同时,通过开展室外教学、游览参观、文化体验等轻松有趣的实践活动以降低压迫感,将对受教育者的严肃性指导转变为和蔼式引导。

()通过合理把握“人的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培育

一方面,受教育者社会属性的发展是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受教育者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现有的角色地位,合理地预测受教育者未来的角色可能,进而引导受教育者在正确接纳现阶段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审视自身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地开发更多社会角色可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考量受教育者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提升受教育者应对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考量受教育者社会力量的综合化,重点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研究能力,及时拓展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精神形态的发展是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认识到受教育者思维方向主流与支流的并存现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启发受教育者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核心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其他科学的观念与方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推进受教育者的思维逻辑实现简单与复杂的统一,既要推崇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逻辑,又要掌握由简入深的学习知识逻辑。

(三)通过坚持追求“人的解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升华

“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是理想信念教育两个至关重要、紧密相连的因素,前者在于奠定理想信念的认识基础,后者在于锤炼理想信念的实践品格。”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导要与受教育者思想产生深度共鸣。通过拉近抽象理论与受教育者现实发展之间的距离,培育受教育者消除压迫、解放人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连接奋斗历史与受教育者成长发展之间的共鸣,培育受教育者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建立党的决策、国家部署与受教育者人生目标之间的互动,塑造受教育者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情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养成要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产生高度契合。要充分满足受教育者渴望参与国家治理的热情与需求,适当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理念,细致考量受教育者的社会感受。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提案设计、理论宣讲等活动,让受教育者在体验真实国情、感受真实民意之中,对国家治理现状形成正确的理解与判断。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9

文章作者:李东坡  李欣明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