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铜触发的铋 p 轨道离域有利于高通量 CO2 电还原

2022/10/13 17:07:32  阅读:244 发布者:

介绍

文献题目:Copper-triggered delocalization of bismuth p-orbital favours high-throughput CO2 electroreduction

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DOI: 10.1016/j.apcatb.2021.120781

Pub Date: 2021-09-29

IF :24.319

1

文献导读:

目前,具有高能值的甲酸是大规模可再生电力驱动的CO 2转化产生的有前景的产品,但伴随着相当大的选择性,高通量和低能耗的生产仍然存在挑战。在此,鉴于电子调制对催化剂电催化CO 2还原反应 (CO 2 RR) 活性的贡献,设计并构建了薄的 BiCu-双金属薄膜,通过耦合简单的水热反应和立即发生电化学转变。理论证据表明,紧密接触的金属Cu引发的Bi p轨道离域优化了CO 2 的反应途径RR,也有利于 Bi 原子和 *OCHO 中间体之间的轨道杂化形成更多的反键轨道,从而稳定 *OCHO 中间体并降低 CO 2 RR的热力学势垒。同时,在 CO 2 RR过程中,电子从催化剂位点转移到反应物种也加速。结合Bi催化位点改善的固有活性和Cu泡沫在暴露更多活性位点和机械强度方面的优势,具有最佳厚度的BiCu/CF电极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工业应用指标,产生创纪录的856的甲酸盐电流密度毫安厘米-2,高于 85% 的法拉第效率,以及卓越的稳定性,优于最先进的 Bi 基催化剂。该研究提供了工程轨道离域化的潜在途径,以合理构建用于碳中性循环和利用的先进 CO 2 RR 电极。

2

BiCu/CF 的合成与表征

1A :BiCu/CF 电极是通过耦合简单的水热反应和直接的电化学转化来制备的。

1B:负载的Bi质量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C:BiCu-0.1-pX射线衍射(XRD)图显示Bi 2 O 3Bi 2 O 2CO 3CF表面同步生长。

1D:证实了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Bi 2 O 3Bi 2 O 2 CO 3转化为金属Bi

  1 E:CuO在电化学转化过程中,BiCu 薄膜同步还原

2A:致密的 BiCu 双金属薄膜均匀地覆盖整个泡沫铜框架。

2 B:对于BiCu/CF-0.1CF 表面的BiCu 薄膜厚度约为109 nm,。

2CD:CF剥离的BiCu-双金属薄膜呈现片状结构。

2 E F:对应于金属 Bi (012) (d 012 = 0.33 nm) 平面和 (111) (d 111 ) 的明显晶格条纹= 0.21 nm)金属Cu平面在BiCu-双金属薄膜中最常见,这说明金属Bi与金属Cu紧密混合。

2 G:进一步验证了 Bi CF 表面上的均匀分布。这种紧密接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CuBi催化位点电子结构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了BiCu/CF-0.1电极对CO 2 RR的催化能力。

3

 BiCu/CF电极的电催化CO 2 RR活性及机理

3A:BiCu/CF-0.1 电极在 -0.6 V RHE下在 CO 2饱和的0.5 M KHCO 3电解质中被激发,源自对 CO 2 RR 的响应。

3 B:相对于 CO 2转化为 CO HERBiCu/CF-0.1 在选择性催化 CO 2生成 HCOOH 方面具有显着优势。HCOOH的所有FE在广泛的应用电位(从-0.6-1.2 V RHE)中都超过85%,远高于COH 2. 当外加电位为-0.8 V RHE时,HCOOH的最大平均FE可以达到94.2%

3 C:随着施加的电位从-0.2 V RHE变为-0.6 V RHE BiCu/CF-0.1 CFR ct值不断降低

3D:随着BiCu-双金属膜中Bi含量的增加,HCOOH FE首先从53.8%急剧增加到97.8%,然后下降到47.4%

4 A:由于较低的热力学势垒,CO 2更倾向于在五个位点上形成 *OCHO 中间体,而不是 *COOH 中间体来产生 HCOO CO,与竞争性析氢反应相比,CO 2 RR 更容易在 BiCu/CF 电极上发生.

4B:自界面Bi2位点在不同外加电位下的反应自由能的进一步证据证明外加电位降低了CO 2质子化的热力学势垒,负电位越低,势垒越低.

4C :可以看出,在Bi-Cu界面处,Bi原子的电子偏向于与其紧密相连的Cu原子,因此Bi原子具有正电性,与XPS相匹配分析得好。

4D:Bi电子的强烈离域有利于催化位点和*OCHO(或*COOH)中间体之间的轨道杂化,形成更多的反键轨道,明显优化了CO 2 RR反应

4E:随着界面Cu上覆盖的Bi原子层的增加,电子转移和Bi p轨道离域的趋势逐渐下降。

BiCu/CF-0.1 电极上实现高通量 CO 2HCOOH 的转化

5A:为了突出 BiCu/CF-0.1 在高通量 CO 2HCOOH 转化中的优势,使用定制的流通池和碱性电解质研究了 BiCu/CF-0.1CO 2 RR 性能

5 B :BiCu/CF-0.1 电极在 - 0.63 - 2.41 V RHE的施加电位范围内可实现100 1000 mA cm -2的高电流密度. 300 mA cm -2HCOOH FE 92.1% 。即使在创纪录的 1000 mA cm -2 (J甲酸盐856 mA cm -2 )HCOOH FE 高于 85%

5 C :100-1000 mA cm -2 80 小时内,应用电位和 FE 也没有明显损失。

4

结论

总之,这项工作详细解释了p轨道离域在增强BiCu/CF CO 2 RR 性能中的贡献。实验和DFT结果表明,所得BiCu/CF能够激发Bi-*OCHO的轨道杂化,稳定*OCHO中间体,并降低CO 2 RR的热力学势垒,这与Bi p-轨道离域有关金属铜。得益于其机械强度和结构的特点,BiCu/CF 电极在 1000 mA cm -2的电流密度下将 HCOOH 产量提高到 85.6% FE在流通池测试中。本研究散发的基础探索对未来研究中设计优质电极具有指导意义。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