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传研究的新领域:什么是“科学传播”?

2022/10/11 16:29:11  阅读:461 发布者:

来自:新媒体公共传播

科学传播,在中国语境中又被称为科普或科技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科学传播不仅在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科技素质以及推动科技自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创造着时代的文化,是科学与文化融汇的产物,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通的写照。

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02

作者: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技术史中心访问学者

【摘要】

科学传播是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之中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它与传统科普和传播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科学传播的历史脉络、学术渊源和基本学术理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它与“科技传播”之间的异同,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前景进行了讨论。

真伪博弈:微博空间的科学传播机制——以“谣言粉碎机”微博为例

《新闻大学》2011年第04

作者:杨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丹梦,南加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 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 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 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 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 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 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

科学传播;新媒体;微博;谣言

科学传播: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由崔永元卢大儒转基因辩论引发的思考

《新闻记者》2015年第06

作者: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钟琦,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鹤鹏,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学系博士生、中科院《科学新闻》杂志原总编辑。

【摘要】

当前,提倡科学家与公众平等对话的公众参与科学模型,正在取代传统的科普形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主导模型和实践指南。转基因等公众广泛关注、科学家一方也有一定积极性应对的争议性话题,本应该为科学家与公众对话提供很好的机遇,但是近期发生的“崔(永元)卢(大儒)之争”,以及前不久在崔永元与科普作家方舟子之间有关转基因的公开争论,却都变成了难以产生共识的争吵。那么,争议性话题中的公众参与科学是否可能?本文在梳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此进行了多方位探讨。

【关键词】

缺失模型;公众参与科学;科学传播;转基因

新媒体平台上的科学传播效果: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

作者: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本文探讨新媒体平台上的科学传播的效果,并对我国当前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论文首先从理论和方法上探讨了新媒体平台上科学传播效果的测量问题,然后基于清博大数据平台对微信平台上定位与科学传播的公众号(共783个)进行了系统的抽样分析,时间跨度为201510月至201610,WCI指数、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等角度对科学传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并从公众号认证主体、发文内容定位、发文原创性、多媒体使用程度、科学性、趣味性等角度,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认证主体、多媒体使用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号的WCI指数、平均阅读数、平均点赞数;而发文内容定位则会影响到公众号的WCI指数。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的溯源、变革与中国机遇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02

作者:贾鹤鹏,康奈尔大学博士候选人;闫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摘要】

科学传播自诞生之日起,其主流研究就以科学社会学为主要研究范式,反思传统科普实践,为科学传播的主流实践从教育公众模式走向公众参与科学提供了理 论基础。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遭遇的实践挑战也让批判的科学传播研究面临变革。与此同时,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主流传播学也在推动科学传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传播领域各大理论传统之间正在进行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科学传播实践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科学传播所处的特定国情,为我国传播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研究突破和理论贡献创造了机遇。

【关键词】

科学传播;科普;公众参与科学;科学社会学;传播效果

转自:“新传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