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故宫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8/18 14:14:28 阅读:135 发布者:
中国学者建立的故宫学历经20年发展,从故宫学的学术概念、学术命题、学术方法的创立,到故宫政治史、宫廷史、艺术史、文化史、生活史、博物院史以及故宫文物、院藏典籍、院藏档案等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故宫学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其创新性的知识成果逐渐为全球学界认可。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不断推进新时代故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着力构建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新时代故宫学。
第一,站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来推进新时代故宫学发展。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深刻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故宫学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从事故宫学研究的学者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我们应站在构建故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去思考故宫学的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实现新的突破,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新时代故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理解明清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权运作,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握故宫在历史上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滋养着今天的我们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历史是文明的一部分,我们今天也在书写新时代的历史,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进一步拓展故宫学研究领域、推动故宫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理解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应加强对新时代故宫学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故宫学的生命力,让新时代故宫学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文化指引。
第三,突出故宫这个重要而珍贵的文明载体的独特性。在反映中华文明发展演进历史上,故宫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无与伦比,在世界宫廷史上也独具特色。故宫博物院的很多藏品都反映了历史上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为研究中华文明同各国文化交流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特殊载体与场域。新时代故宫学要通过故宫这个文化空间载体,在邃远的时间深度上对明清社会历史、物质文化、宫廷艺术等方面进行更宏阔的研究,在更宏大的空间维度中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情感、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新时代故宫学应致力于梳理自身研究的本位价值,仔细挖掘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时空对话及其意义,深入研究在体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特点上的永恒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也是新时代故宫学的重要学术任务。
第四,以故宫这个实体为研究和宣传基石,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速推进中华文明研究成果传承转化,着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是考古学、历史学及其相关工作的重点。新时代故宫学应毫不动摇地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文明研究,加强文明保护传承的人才队伍建设。故宫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具独特性的标志是其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建筑群落。从美学角度看,故宫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物我一体、中轴对称、日用之道等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理念,让参观者很容易就对中国古代皇家文化和厚重的中华文明产生特别的亲近感。故宫博物院新近推出的文化产品,也巧妙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宫廷美学风尚,如“哲”系列陶瓷、“千里江山”系列产品等。这些成果既富含儒家理念的深邃,又有皇家文化的宏大气概,两者在包括文具、茶具、配饰等各个方面达到完美统一。寓艺于巧构、寓美于天成,可见历史、艺术、美学都是彼此不分离的,而且合而相长、相得益彰。新时代应把故宫学考古探索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故宫学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加强对故宫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同时,积极推进故宫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产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故宫学价值符号与文化产品,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民族精神力量之魂。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和文化信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在共同命运、共同诉求、共同理想的现实导向下逐渐生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清两代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效管辖各民族地区和最成功治理各边疆海域的朝代,对于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经究理,学术先行。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新时代故宫学更应具有立时代潮流、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的责任与担当,也一定能够在研究故宫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为新时代故宫学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延展价值,为团结各民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