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招聘微生物学方向博士后(税前年薪最高50W)
【团队简介】
1.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早从事微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传感技术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微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自“十二五”以来,作为中科院第一个系统级型号任务的技术总体单位,突破了多功能复合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确立了特种宽带无线传感网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通信体制由窄带向宽带的技术跨越和大规模应用。自建国以来,上海微系统所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46项、部省级347项。依托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共承担物联网、通信等领域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973计划等科研项目420项。在MEMS传感器、微纳加工与自组装技术、生化监测与分析系统等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2. 广州医科大学
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下设25个教学机构、27个研究机构、14所附属医院。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76位。学校拥有22个国家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82个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其中呼吸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排名全国第七。2017-2021年,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包括Nature、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 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2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导师简介】
1. 冯世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主要从事生物微流控与POCT整机研发用于病原体检测,在本领域已经在拥有8年的研究应用经验,对于食物、环境、医疗可携带定点设备(POCT)等方面进行了前沿和开创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近5年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包括Applied Physics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iScience 等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学术会议论文19篇,海外学术报告14次。论文被引用数量700余次。获得 2018年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病原菌科研项目。
2. 郭旭光,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技师,副研究员、医师,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大学生创业导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骨干人才,广医三院毅文人才工程启航计划培养对象、精英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精英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组长。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硕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目前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耐药菌监测质量控制中心成员、Member of Overseas 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Member of 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Respirology、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检验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微生物检验装备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委员、AME学术沙龙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诊疗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生物信息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抗感染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委员委员会委员、《Life Research》青年编委、《Clin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青年编委、《Oncology insights》编委、《临床与病理杂志》中青年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Jounal of Thoracic Disease》 section editor、《Journal of Laboratory and Precision Medcine》 section editor、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专栏作者、丁香园荣誉版主。
同时担任《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BMC Infectious Diseases》、《Microbial Pathogenesis》、《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Annals of Medicine》、《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Tropical Biomedicine》、《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PLoS One》、《Journal of Immunoassay and Immunochemist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Clinical Epidemiology》、《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Inquiry》、《Molecular Diagnosis & Therap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现代药物与临床》和《临床与病理杂志》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微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学建立及微生物致病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文60余篇,H指数1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授权1项;申请国际PCT专利一项;参编国际指南1项,参编参译学术专著3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英文大会发言1次;获Asian Pacific Society of Respirology Travel Award一次、广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
【招聘条件】
1. 生物学或者医学类相关博士毕业;
2. 有病原体检测应用等相关经验优先;
3. 有SCI期刊(IF>7或者中科院一区)发表经验的优先。
【薪资待遇】
1. 实行年薪制(注:税前,包含社保个人部分以及公积金的个人、单位部分)。
2. 进站年薪:取决于博士后进站前的业绩情况。分为50万、45万、43万三个档次:第一档(50万):发表单篇影响因子10分及以上的SCI论文。第二档(45万):发表单篇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的SCI论文。第三档(43万):未能取得第一、第二档所要求的业绩。
3. 科研经费:微系统所与广医三院均将为聘期科研经费提供充足支持;
4. 科研奖励:论文、课题等业绩按微系统所与广医三院的相关规定发放:1)如果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业绩符合以下条件,则进一步提高年薪标准。2)增加3万: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获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或省部级课题,或作为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且排第一)发表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的SCI论文(不建议,10分为主)。3)增加5万: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获国自然青年基金,或作为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且排第一)发表影响因子10分及以上SCI论文。
5. 工作地点:入站在广州,工作地点在上海/广州均可。
【联系方式】
博士后申请材料:
个人简历(包含论文列表)
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1-2位推荐人联系方式
请将申请材料发送至邮箱:shilun.feng@mail.sim.ac.cn 和 44303291@qq.com . 标题为:博士后应聘+姓名。我们期待您的加入!本招聘长期有效!
转自: iNature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