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特色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教师研究价值取向与范式》专题培训侧记

2022/7/13 9:08:18  阅读:331 发布者:

202279日,来自于温州市各地区的80名教师齐聚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在温州大学张作仁教授的引领下,开启了为期5天的“教师教育科研实操”40学时培训。

活动伊始,张作仁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学员的殷切希望并提出了本次培训的要求。随后,他围绕“教师研究价值取向与范式”展开专题讲座。讲座的第一个关键词为“复盘与积累”。张教授巧用两张“自问表”,启发学员对个人专业成长经历进行复盘,他认为“积极心态+清晰目标+周详计划+扎实行动+反馈调整”,能促进教师自身科研专业发展。此外,张教授复盘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故事,提醒学员科研是“沉下心来的十年磨一剑”,要做善于观察、总结、提炼、反思与分享的“真”科研人。

讲座的第二个关键词为“愿景与行动”,张教授指出,科研是一种愿景思维,科研力量,让教育教学另一可能成为现实。以他对未来教育2030年“教师培养、课堂变革、课程研发、学校发展”四个成长计划为例,张教授认为,教师应当回归教育本真,重构研究范式、重塑学术匠心、重建成长机制,做“够真实·有品质·能共享”的科研。

讲座中,张教授借助“鱼鳍在水中的作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福寿螺研究性学习”等案例,适时点拨学员: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学会质询,而不是停留在教给学生现成结论或答案。教师实践研究定位与特点是在探寻教育教学操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张教授指出,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是关注理念、关注学生、关注方法,教育范式在于关注行动的改进。他鼓励学员尝试用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真实问题;学会研究的工作,做幸福的成长者;学会换位思考(求同)、独立思考(求异),研究让教师职业更幸福。

一天的“沉浸式”学习,学员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1

昨天聆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接触这类的讲座较少,讲的非常生动!受益匪浅,原来老师的教育生涯这么多姿多彩,实战经验这么丰富!读点书,想明白,踏实做,真诚说,随时记,个性写!多听别人的,多想自己的!谢谢老师的讲座!(陈彬和 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2

原来教科研也是充满趣味,享受的过程!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融融教育,老师接地气的语言,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初衷,感谢老师的孜孜不倦地讲解!!(沈凡凡 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3

对于教科研我是有想做的意愿但是苦于无人指导不知如何去做的,今天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前辈,在我的心里埋下了教科研的种子,感觉很幸运!(孔丽丽 乐清市柳市镇第五小学)

4

第一次现场聆听张教授的成长史,多么鲜明的标杆,看到了一位科研坚守者的炽热。当张教授提出一直坚持着研究什么的时候,内心也发出了一阵阵疑问。十几年来,虽然一直努力地走在研究之路,但却是东一枪西一炮,跟着自以为的最新领域去发表论文做课题。这一灵魂叩问,让我静下心来思索我的教育初心是什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而这一切,最终都要回归到课堂上。因此又回到了研究起点——深化课堂。简单的梳理着走过的研究之路,结合今天的点点拨,顿悟做好眼下项目的新路径。(李秀青 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

5

我不是第一次听张教授的讲座,但是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能量。早上的讲座主题是关于教师的使命与初心。听了张教授的自身经历的复盘,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我的经历比较特殊,从教6年后因为一次机遇选调进入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一名教科师训者。通过面试的时候我是茫然的,一个教龄才六年的年轻教师,可以说连课堂才刚站稳,一下子变成了师训员,角色的转变让我迷茫困顿,常常陷在自我否定中,夜深人静时也是深感疲惫与苦恼。我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的事业生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今天听了张教授的讲座,看到张教授的教育坚守,众多身份加持的张老师比我忙得多得多,可是他却能对工作进行高度整合,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有条理,有梯度,有效果而且做得还很开心!再次复盘我之前的工作,我就是一个非自主的只会机械式对待工作的人,接下来我也要试着用整合性思维来梳理自己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吴俐俐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6

能够参与本次培训,深感荣幸。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聆听张教授的讲座,如果对照今早的第二个问题,我会说参加张作仁教授的“教育科研实操”培训对我个人专业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是一种“打开、看见、学习”的过程。

打开“视界”。作为乡村“小而优”学校的新晋教科室主任,我的“视界”尚小,对教育科研敏锐度不高,自身较缺乏科研创新精神,还在“刻意模仿”阶段。张教授说我们要用科研思维来看问题,这种思维是一种“高阶、打开”的思维方式,是我期待拥有并需通过“整体规划、任务驱动、定期复盘”践行才能逐渐形成的。

看见“未来”。未来教育是时下热词,对其内涵我却并不清晰,张教授结研究案例与自身成长故事,将“为何做”、“怎么做”、“做什么”的研究路径清晰“暴露”,更将“未来教育”内涵清楚阐述,让我这个科研新人恍然大悟深化课堂才是研究的起点,不要“想太多”。看见“未来”,希望深入学习后能够“照见未来”,学会从原点出发,做真实的研究。

学习“生长”。理念的迭代,思维的碰撞以及清晰的实践路径与方向让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明晰方向,刻意练习,真正的践行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生长”,学会从表面现象深挖背后原因。

(金莉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小学)

7

当我走进张教授的课堂时,第一时间让我们讨论专业成长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绩效和研究成果有哪些,翻遍整个历程,发现自己的每个阶段都很零散,并没有规划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听完张教授的讲座,我发现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和规划。做一名真实研究的教师,并坚持做研究型教师,重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合理性和有效性,扎实又有创新。边听讲座边定目标,再跟着张教授学习如何做一名实际研究型教师,成长道路上不迷茫,不盲目,受益匪浅!(钟玲燕 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

8

在第一次听完张教授的讲座,我发现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开始尝试做课题,发现听讲座的时候很激动,真的做起来还是有点困难,一个小课题一个微课题都只拿了县级三等奖。但也因为三等奖让我有了些许成就感,2017年再遇张教授,我觉得想做教育科研或许没那么难,但是要做好教育科研还是有难度的,在张教授一次次地指导中,我做了一件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的教育科研课题营养小镇,用四条营养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解决了幼儿营养健康素养问题。可以说没有张教授就没有这次的科研成绩,但也因为张教授让我相信了“人无我有”可以让自己科研的成果能够看得到。(周丽丹 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

9

多次聆听张教授的讲座,每一次都有新感悟新收获,一天的学习,干货满满。今天张教授以自己为标杆给我们做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人的坚守:坚守初心,一件事一干就是几十年,干得如此精彩,令人敬佩!反思自己,做课程,做课题,没有系统规划,就像打游击战,虽然有了一点成绩和收获,相比之下,却是如此的浅薄。听了张教授的讲座,茅塞顿开。继续走好后面的教育之路:回归初心,深入课堂,打好根基,教书育人;自我成长,结伴同行 ,自我努力,再借外力;立足实际,重视实践,借科研力,实现自我。让研究成为我们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白小红 文成县第二实验小学)

10

作为一名拥有9年教龄的教师,听完讲座深深感觉自己的专业成长欠缺了规划。三年前一时兴起做了一个课题,当时感觉蛮有成就感,后来却陷入了迷茫,想再往前走一步却找不到头绪。听了下午的讲座,似乎有了一点想法,教育研究应该回归原点,立足真实的课堂情境,发现真问题,寻求真实的解决之道,而非“蹭热点”,要做自己想做能做能坚持做的教学研究。(叶婷婷 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

11

最早对科研的认识还停留到科研只是一种文字的研究,还来的学习让我发现科研还可以与生活相联系,与处事相对照,让我对科研的认识又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悟。张老师还提倡的科研和教学的相结合,探讨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让科研从我们的教学中来,也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科研更加真实。(唐丽文 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12

张老师对教科研的自信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一直是要老师好好琢磨反复思考的。尽管天气很热,课程很紧,但是张老师自成一套的已内化为他自已理证的极具智慧的讲座硬是撑住了我沉重的眼皮。作为一名拥有25年教龄的教师,听完讲座深深感觉自己的教科研专业成长欠缺学习提升。手上课题在手,但始终迷茫,想再往前走一步却找不到头绪。听了下午的讲座,似乎有了一点想法,做自己想做能做能坚持做的教学研究,多学习去践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自信的教科研人。

(朱萍 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13

认准一个方向,用此生的精力去研究,是执着更是信念。关注品质科研公众号很久,也有幸听了几场关于三单的讲座。张老师对于我是科研路上的偶像。我想科研应该要从模仿开始吧。比如,学习三单,用三单,设计三单。不过,想学习、想模仿和真正行走在路上还有很长的距离。学段、学情、学校,许多的差异使得抄一下这件事也变的困难。想把三单设计好,用好。对于我还有很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于我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挑战。反过来说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磨炼我的教学水平,提升我教学基本功的过程。崇拜、喜欢、想试试。(刘蓓璐 永嘉县职业教育中心)

14

观念扭转:张教授的解读,引发多人共鸣,我乃其中之一。教科研不可怕,是可爱的。它激发你的积极信念,解决你的工作困惑,疏通你的教研思路,改变你的职业态度。让老师的教书生涯每天有意义,不再有倦怠,对未来(教育)充满期待!

方法习得:收获传说中的原点思维,找回教育者的初心,认清自己的角色,善用教育教学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回归最初的动机,着眼现实的情境,放眼未来的素养,你就是一位无愧于心的好老师。

人生活法:站在全局规划的立场上,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不再被外界的声音干扰自己的想法,不为表面的事物所左右,活得通透,心态平和,我们做的是教育,我们的转变对学生的影响是更大的礼物。

张教授的话需要反复琢磨,消化了就是滋补品,给大家满满的动力,助力我们的成长跟得上课改的步伐,助力我们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助力祖国的建设更加繁荣昌盛!

(潘璐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15

[每次进步一点点,一点点进步]今天的讲座正好解决了我最近一段是时间的困惑,政治学科教学如何转变以背诵为根本,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味强调背诵的低阶思维一定不符合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正需要这么一个支架去承担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用任务驱动解决现在的困惑,利用符合学生的生活情景去解决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困惑。今天还理解到原来上课利用情景讲解可能还不如学生实践体验,也让我想起了金字塔理论,学生如果能体验教学那对学生的影响远大于让学生背诵来的大。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要努力思考,不能停止进步,每天增加一些新的理解,你不一定做很多研究,但是一定坚持做一个研究。(蒋海丽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16

这是第二次听张教授的讲座。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是同第五十一中老师的感受一样,太有能量了,真是望尘莫及!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能量,我想,正是科研力量所带来的无穷能量。今天所提的问题,可以说是灵魂拷问: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能坚持做什么?想想自己,总是跟着热点走,哪里需要研究,哪里热门,哪个选题能获奖,哪里就有我的身影。也许获得了一丝丝成绩,但是到头来只是几张证书,面对学生,课堂上总是徘徊在“低阶思维”和“类低阶思维”上,没有真正去琢磨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甚至学生的人生需要什么。张教授说,教育就是留在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而我留给学生什么呢?有像“捉鱼”那样深刻的印象吗?我想到曾经有个毕业生过来看我,他说,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时间,给他们读了一本绘本,那个故事那个场景一直记在心中。我特别感动,又特别愧疚,那样的美好回忆屈指可数,可能更多的只是“题海折磨”。教育的平台是教书,最终的目的是育人,要在最高效的行动中,不断磨炼自己;要在最深刻的反思中,不断解决“痛点”;要在最艰难的坚持中,不断突破自己,登上人生的“雪峰”,欣赏最美的风景!(蔡颖 瑞安市塘下镇罗凤第二小学)

17

“实操”培训之所以与其他理论学习不同,就在于有实实在在可循的操作范式和路径。张教授用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让我们真实看到名师和专家是如何成长练就的。说张教授的讲座百听不厌绝对不是浮夸,每一次听你都会有新的收获,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教授超强的能力,更可贵的骨子里所透露的无穷的精神力量!走近他的人必然会受到感染,学到很多。跟对人,做对事,能有机会跟着张教授学习,那一定是我们每个人的荣幸!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柯丽莉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转自: 科研力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